马志英:以爱的名义常回家吃饭

时间:2022-09-12 04:26:56

马志英:以爱的名义常回家吃饭

关爱亲人的胃和健康

在马志英家里,“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胃”是几十年不变的宗旨。作为食品安全专家,家里基本上都是马志英下厨。他还对来所里工作的小青年提出要求:“要到食品研究所来搞食品工作,必须学会做菜,否则做不好食品研究。”

“在家做饭,那是把家人的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常去外面吃,那是把健康交给别人。在家里吃饭,吃的是健康,也是心意。”

马志英很少给妻子下厨的机会,他大笑着说:“在我们家,我负责‘做’,她负责‘作’。”话虽如此,不难听出语气中的幸福感。

马志英与食品之间的缘分,算起来超过了三十年。1982年大学毕业后,马志英就在食品研究所工作。最早,他主要从事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如大家熟知的盒装豆腐、真空包装、月饼保鲜剂、冷鲜肉的研究开发等,至今都还被广泛应用。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食品安全开始出现了较多问题。马志英意识到,食品安全比技术开发更为重要,于是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食品安全方面。由他主持研发的上海地区高危食品预警系统结合资料、实时数据等因素,可定期分析预报食品安全状况,该项目因此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别以为马志英是一个只懂技术的严肃专家,平时的他不仅谈笑风生,更散发着浓郁的文艺气息。他从小喜欢画画,还会拉手风琴,在当时可算得上一个标准的“文艺男青年”。高考时,他最初报的也是文科专业。如今虽然已头发花白,但骨子里的文艺因子一点儿也不少。办公室隔壁的房间,就是他的画室。每天下班休闲时,他都来这里画上两笔。上电视台做节目时,也随时能迸发出不少创意。比如有一次做一个吃鱼的主题,一开始叫“怎样吃鱼最安全”,马志英看到了提议:“这个题目没创意,不如叫心有‘鱼’悸吧。”

常给我们的爱情保鲜

马志英和妻子的结合也很传统,他俩是经介绍认识的。当年,他在小三线奋战了八年,恢复高考回到上海后,曾经的中专同学将自己的妹妹介绍给马志英。妻子到现在都会开玩笑说:“哥哥当初介绍时,就说对你的品性他打包票,所以我们这是包办婚姻!”

马志英说自己很木讷,比较粗线条,但妻子活泼开朗,善于表达,两个人的性格非常互补。“以前约会时,遇到天热,我只会买盐汽水请她喝,也不懂要换换花样。所以现在她常说,我用一瓶盐汽水就把她打倒了。”

恋爱时,马志英曾问:“等我大学毕业,要全国分配的,我可能不留在上海。如果我到外地去,你跟我吗?”妻子也是上海人,又比马志英小7岁,当初其实有很多选择机会,但她坚定地说:“我们谈得来,我看中了你,天涯海角我都跟你走。”妻子当初的执着深深地打动了他。

如今,夫妻俩还不失当年的甜蜜。携手登上黄山时,妻子会对着山谷大喊:“我爱你!海枯石烂不变心!下辈子还要嫁给你!”两个人晚上总是一起散步,要是看到路口有人跳广场舞,马志英就邀请妻子:“来,我们也来跳一圈。”舞上一曲后,就牵手离开了。这种不刻意的“想舞就舞”,也是增添感情的妙招。

很多年轻人都很羡慕马志英夫妻俩甜蜜不减当年的感情,“我常对他们说,爱情想要保鲜,也要不断地让自己转型。我虽然嘴巴上不浪漫,但内心很浪漫。就像跳舞这件事,其实是我最不擅长的。她以前就爱好芭蕾,我的水平自然比不上她。刚开始学的时候,我转起圈来也木木的,就多学多练,现在能和她一起跳,又是一种锻炼,何乐而不为呢?”

克服障碍,遇见新的风景

在马志英看来,想让生活更有滋有味,无论是对新的事物,还是新的想法,都要放开怀抱去接受它。

他对一些潮流语言、歌曲、影视、微博、微信、用电脑将照片做成动态相册等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东西,都很了解。研究所的年轻人也喜欢和他一起玩,出去唱歌,常会叫上他。马志英的拿手曲目是《北国之春》,“我擅长的当然是些传统老歌,不过新歌我也学一点,否则和年轻人就不能玩到一起了嘛!”女儿也夸他是“潮爸”,心态年轻化,跟得上时代,让他一扫暮气。

“有些人上了年纪,害怕新的东西,越害怕越不敢接受。真的去实践了,就会知道新的技术没什么难度。只有善于接触新的东西,才不会和时代脱节,还能和年轻人处得更好。”

马志英意识到上了年纪,因为担心人家听不明白自己的话,讲话就会习惯性地重复。为了避免这种状况,老马平时总是提醒自己不要重复,也少说以前的事情,这样心态才会年轻。

马志英现在上下班仍坚持骑自行车,每天来回要一个半小时。他也喜欢爬山,仅仅黄山就去过十次,给绘画提供了素材,对锻炼身体和意志、陶冶心情都有很好的帮助。

他还身体力行地影响着周围的人。有一次,他带着弟弟、同事好几个人,一起爬黄山西海,这些人年龄大多超过60岁,其中有个人还患有帕金森症。同行的人自己都怀疑,是不是真能爬上去。马志英拍胸脯保证:“只要慢慢走,一定能登顶。”最后,这批年过六十的人真的爬上了西海,看着眼前壮丽秀美的景色,喜悦之情难以用言语形容,大家仿佛重新找到了年轻时的感觉。

马志英还曾带着八十多岁的舅舅一起爬上黄山。舅舅一直没有去过黄山,很想上去看一看,但又心有怯意。马志英鼓励他:“我带你爬。年轻时爬黄山,是从底下爬上去,现在可以坐缆车到上面,之后,只要走路时当心一点就可以了。你走得动,又没有严重疾病,我们不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但关键是要克服心理障碍,你就能做到!”一个六十几岁的人带着一个八十几岁的人行进在攀登黄山的路上,一路上遇见的年轻人、记者、外国人都为两人加油鼓劲。等到登峰饱览群山云海时,舅舅忍不住感慨:“看到这样的风景,这辈子值了!”

有人曾建议马志英染一下头发,看上去能年轻不少。他婉拒了:“我觉得现在这样真实。”他的格言是“做事要真、对人要善、生活要美”,或许正是这样一个追求真善美的人,才能坦然地接受、积极地应对生活的变化,吐故纳新,将属于自己的生活过得丰富而充实。

马老师食品安全小课堂

真理这个东西很朴素

问:如今,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尤其是网络上,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多种多样,我们该如何辨析?

答:首先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理性分析一下是否靠谱。有时,甚至就同一个方面的问题,也有不同版本的说法,所以两方面的意见都要看一看,兼听则明。拒绝传播耸人听闻的内容,因为越是耸人听闻的往往越不靠谱。

饮食要注意量和效的关系

问:听说一些食物含有致癌物,是否不能食用?

答:说一种食物含有“致癌物”,这句话是对的;但由此断定“这种食物致癌”,就不科学了。是否致癌和食用量有非常大的关系。事实上,在现在的环境当中,要求食品是零风险、零危害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平时吃东西时,要分散风险,不要偏重某一样食物。食用的量也要控制,不要听说某个食物好,就盯着它吃。也不要过分追求口味,少盐少油,多补充蛋白质和新鲜水果。

马老师私房菜

马志英作为家里的大厨,自然有很多拿手菜,更有几道从自家外婆那里传承下来的菜肴,结合食品专业的研究加以发挥,别具风味。

豆腐衣烧笋衣

每年四五月时,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很嫩的笋衣干。将豆腐衣、笋衣干浸泡发好切丝,用少许油炒熟,放点生抽即可。豆腐衣蛋白质丰富,笋衣味道鲜美,纤维素又多,两相搭配非常健康,且鲜美无比。每次马志英拿这道菜待客时,客人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梅干菜烧鲳鱼

梅干菜烧肉家家户户都烧过,但梅干菜烧鲳鱼则较少尝试。将梅干菜浸泡后,放入煎好的鲳鱼中,再淋上一点酱油烧熟收汁,出锅后鱼香、菜香、酱香融为一体,味道好极了。

上一篇:办学要有理念 下一篇:为你解答卸妆疑问 选择适合自己的卸妆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