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解毒利咽汤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2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12 03:04:35

摘 要:目的:观察自拟解毒利咽汤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自拟解毒利咽汤治疗,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稀释后静滴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平均治疗天数分别为97.62%和(4.35±1.43)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和(5.65±1.58)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解毒利咽汤;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8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6-0052-02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多见于夏秋季,常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主要表现有发热、咽痛、流涎、拒食、哭闹等,查体见咽峡部黄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本病传染性强,近几年来小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笔者自2007年6月~2010年12月运用自拟解毒利咽汤治疗疱疹性咽峡炎42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2例均为临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在本院门诊观察或住院的患儿,发病至就诊时间均为1~2 d。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6个月~2岁16例,2~5岁18例,5~7岁8例;发热35例;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增高18例。对照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个月~2岁15例,2~5岁19例,5~7岁6 例;发热32例;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增高15例。无合并心、脑、肝等脏器损害。2组性别、年龄、病程、体温、白细胞计数等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褚福棠实用儿科学》拟定[1]:(1)年龄6个月~7岁,夏秋季节多见,呈散发或流行,传染性强,流行快;(2)常突起发热、流涎、吞咽受限,年长儿诉说咽痛、头痛;(3)咽充血,咽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可见直径1~3 mm、周围有红晕的灰白色疱疹,数个至10余个不等,1~2天破溃形成黄色溃疡,局部淋巴结不肿大;(4)病变局限于咽峡部而不波及口腔前部,亦不发生于齿龈及峡黏膜;(5)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多数正常或偏高。

2 治疗方法

2组患儿均予常规治疗:口腔护理,局部外喷西瓜霜喷剂(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次适量,1日3次;高热者予解热镇痛药口服退热;白细胞增高,继发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解毒利咽汤治疗。处方:银花、连翘、黄芩各5~10 g,射干4~6 g,蒲公英10 g,板蓝根10 g,牛蒡子5~8 g,木通3~6 g,升麻3~6 g,甘草5 g。加减:伴高热者,加石膏、寒水石;呕吐加芦根、竹茹;咽部肿甚加马勃、山豆根;阴虚加玄参、麦冬。每日1剂,水煎2次,合液取汁,分3次内服。≤3岁,每次服30~50 mL;3岁≤儿童≤5岁每次服50~80 mL;>5岁儿童每次服80~100 mL。3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

3 观察项目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项目 所有患儿均记录发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溃疡、拒食、流涎、烦躁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2 统汁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Ax-G±s )表示,采用t检验;P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2] 显效:2天内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咽峡疱疹缩小,无溃疡形成;有效:4天内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咽峡疱疹缩小并逐渐消失,无溃疡形成;无效:治疗5天以上,体温仍不能恢复正常,疱疹不愈,且有溃疡形成。

4.2 治疗结果 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时间比较。见表1。

4.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2组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4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儿童普遍易感,传染性强。由于疼痛影响进食,给患儿带来极大的痛苦,及时控制病情和改善临床症状是当务之急。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多由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所致,但病毒变异性大,目前尚无特效性抗病毒药,故单用西药治疗,症状缓解慢,疗效不甚理想。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中医学“口疮”、“口糜”、“喉痹”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有“火气内发,上为口糜”的记载。《诸病源候论•唇口病诸候》中云:“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 《焦氏喉科枕秘》提出风热喉痹的病名。小儿肺常不足,卫表不固,风热之邪易外袭肌表;脾胃之体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兼将养过温,外感风热之邪内乘于脾胃,脾开窍于口,胃络于齿龈,风热之邪侵袭引动脾胃之[FL)][SD1,1][FQ(16*2。175mm,X,DY-W][SQ+1mm][CD=175mm][FL(K8mm]热,上攻于口,发为口疮。故外感风热时毒,侵犯肺卫,循经上逆,脾胃积热上攻咽喉而发为本病。故治疗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为主。自拟解毒利咽汤中银花味甘性寒、入肺经,连翘味苦性寒,两药共奏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之效;黄芩味苦,性寒,归心、肺、胆、大肠经,善清上焦尤其是肺经实火,具有清热解毒之效,《药性论》称“能治热毒”;射干苦寒,其性善泄降,《本草纲目》称“射干能降火”,配升麻加强清泄之性,且引药力直达病所,散肌腠之邪而透疹;木通苦寒能上清心经之火,治口舌生疮,下泄小肠之热,使湿热之邪下行而从小便排出;牛蒡子清热解毒利咽是治咽喉肿痛之要药;蒲公英、板蓝根清热解毒力强;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在细胞外对柯萨奇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3];射干对常见致病性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外感及咽喉疾患中的某些病毒(腺病毒)也有抑制作用,有抗炎作用,并有解热及止痛作用;板蓝根、黄芩均有较广的抗菌作用,并且蒲公英和板蓝根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4]。由此可见,本方可使热邪解,疫毒清,疱疹消,机体和。桂林西瓜霜喷剂由西瓜霜、黄芩、黄连、黄柏、豆根、冰片等14味药组成,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直接喷于局部,内外合治,切中病机,使患儿热清毒消而收良效。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

[2] 甄娇岚.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108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5):317.

[3]黄喜茹,刘伟娜,曹冬.金银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评析[J].中医药学刊,2005,23(3):418~419.

[4]聂青和.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其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8):639~640.

(收稿日期:2011-03-07)

上一篇:泻黄散加味治疗口腔溃疡55例 下一篇:自拟约乳通经汤联合维生素B6治疗特发性高催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