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动手能力培养

时间:2022-09-12 01:49:53

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动手能力培养

【摘要】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离不开动手才做。如何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以及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这是教师必须要做的引导工作。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收获快乐,提高能力,发展个性,动手时间按,不断的在具体的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才能真正使孩子们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本文系笔者从教多年的经验积累与思考总结,希望本人对于小学美术教育的浅薄之见可以对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美术 动手能力 实践

动手实践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美术教育教学,就离不开具体的实践。实践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载体与过程。因此,做好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就必须提高具体的动手实践锻炼,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多方能力的协调及发展。下面我就本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常见措施举例如下: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安排

陶行知先生说“艺术的教育不是目的而是过程”。所以说,美术教学应该让孩子在情境中丰富情感体验,真情地投入参与,最后领略成功带来的那份满足。因此,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和谐的情境氛围,促进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首先,加强教学指导,多予肯定。在指导的过程中,切不可用苛求和居而不变的尺度去看待学生们的作品,而应用赞赏的态度去欣赏,去发现学生身上乃至作品中的优点和微小的进步,学生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或艺术认识,虽然并不成熟和完美,但只要有一些优点,就要加以肯定,因为,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通过这种赏识教育使学生增加一份自信心和勇气,让其在心情愉快的情绪中以活跃的思维完成创造性活动。其次,鼓励学生分享,大胆展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观念与观点,展示自己的作品,结合自己制作的作品,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再次,成立学生优秀艺术作品展。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拿出来展览,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优秀制作成果,带给他们成功的体验、创作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充分激发其他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二、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它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求知欲,由此激发出进行美术创作的热情。比如,在讲授《皮影戏》一课时,教师先在课上播放一些关于皮影戏的经典视频片段,通过视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学习很快产生兴趣。通过视频的播放,学生能很快记住画面中的信息,进而能在创作中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将皮影戏中的形象在纸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在学习氛围的营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辅助的工具,使得书本上的知识更加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让他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合理安排经典作品欣赏

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其独特的年龄段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一些适合该年龄段欣赏的、富有生活情趣、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这样,不仅能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的目的,同时也能将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的意识增强。在选择美术作品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美术作品的选择需要贴合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比如,在学习《水墨画鸟》一课时,可以先从网上下载一些名家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欣赏。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不受教材的约束,广泛采纳学生的建议,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来进行欣赏。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作品的再加工,不仅能树立起良好的自己动手操作的榜样,同时还能将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提高。最后,教师也可以展示一下学生的一些优秀作品,通过欣赏学生能发现自己作品中的缺点,还能看到别的同学的可取之处,取长补短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作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同时,欣赏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让学生欣赏到优秀的作品,还能增强学生进行自己动手操作的意识。另外,动手操作和作品欣赏关系紧密,在学生欣赏完作品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比如在欣赏完动物油画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己动手操作,模仿欣赏过的作品,自己动手创作。学生通过这样的不断练习,能有效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能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

四、开设创新型的手工课

手工课是小学美术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借助手工课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手工课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该特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在创作中的乐趣。在手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比如,在讲授《我造的车》一课时,要让学生照着车辆的模型进行实物的创作,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难易程度的手工课程。对于年龄小的低年级同学,主要让他们学习剪纸;对于年龄大些的高年级同学,可以让他们进行橡皮泥等工艺品的制作。这样,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

五、结束语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多,每朵花多都有自己的花期。小学美术教学,就是要引导孩子走进自己的花期,开自己的花,散发自己的芬芳。教育始教书育人的过程,美术教育则是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记录美的过程。让孩子们提高动手能力,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美是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宗旨 。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下一篇:例谈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