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的治疗及疗效35例分析

时间:2022-09-12 12:57:25

跟骨骨折的治疗及疗效35例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本院收治35例跟骨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必要时行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根据Sanders分型,按Sanders分型:Ⅱ型13例,Ⅲ型18例,Ⅳ型4例。术前行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冠状面和水平面的CT扫描。所有病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疗效,优11 例,良 18例,可4 例,差2 例,优良率83.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能够获得较满意的解剖复位,且固定可靠,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64-01

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4例,女11例。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37岁。按Sanders【1】分型:Ⅱ型13例,Ⅲ型18例,Ⅳ型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包括: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冠状面和水平面的CT扫描。 手术时机选择在伤后5—7天肿胀明显减退后才进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部分行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术。

2 治疗方法

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取健侧卧位。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紧贴跟骨外侧壁进行骨膜下剥离。将腓骨长短肌腱、腓肠皮神经与筋膜皮瓣一并牵向上方,完全暴露跟骨外侧,用骨刀掀起跟骨外侧壁的碎骨片,看清跟骨骨折移位方向及距下关节面塌陷情况。根据术前评估和直视下全面了解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进行撬拨复位,必要时行克氏针临时固定。手术中行X线透视可见塌陷的后关节面完全复位,距下关节面完全恢复,恢复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高度,对有骨缺损者采用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放置引流片,加压包扎。术后8~10周根据X线显示的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是否允许患者下地负重锻炼。

3 结果

本组全部病例得到随访6个月~24个月,平均14个月,1例切口延迟愈合,骨折全部愈合,无骨不愈合现象,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2],优11例,良18例,可4例,差2 足,优良率83.5%。

4 讨论

跟骨是人体中最大的跗骨,是足弓的重要组成,对人体的负重及行走至关重要。对于粉碎及移位较大的骨折,应在肿胀消退后尽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切口选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转角处圆钝,避免损伤腓骨长短肌腱和腓肠皮神经。足部切口位于足背皮肤和足底皮肤交界处,在此处作切口对皮肤血供影响小[3]。皮肤和皮下组织要全层切开,应在骨膜下锐性剥离,注意保护皮瓣,避免过度牵拉,术后常规放引流。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在于距下关节解剖复位,Bhler角及Gissane角恢复正常[4]。临床病例随访结果显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5]。综上所述,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SandersⅣ型虽然初期效果不佳,但经保守治疗症状多能缓解,且为后期关节融合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 Sanders R,Gregory P.Operative treatment of intraarticular fracture of the calcaneus[J].Orthop Clin North(Am),1993,26(2):203214.

[2] Sanders R,Fortin P,Dispasquale T,et al.Operative treatment in 120 displaced intrau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results using a prognostic tomography scan classification[J].Clin Orthop,1993,(290):8795.

[3] 李山珠,俞光荣,梅炯,等.跟骨骨折围手术期的处理[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4):243245.

[4] 唐坚,陈永强,孙月华,等.延长的外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2,5(3):203205.

[5] 路迪生,康两期,丁真奇,等.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7):460461.

上一篇:动脉血气中体温的标准值与实际值的对比观察 下一篇:胎盘植入1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