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山水意――浅析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

时间:2022-09-12 12:43:03

苍茫山水意――浅析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

摘要:李可染从1943年开始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工作,后来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画界变革的呼声日高,提倡新国画。于是1954年后他以造化为师,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可以以“黑”“满”、“崛”、“涩”来概括其艺术内涵,为水墨世界开创出新的格局。

关键词:李可染;山水画;气韵;美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6(c)-0098-02

李可染,作为现代艺坛的一代艺术宗师,已影响非常之深远。他于1907年3月26日出生于江苏徐州一个破旧的茅屋里,父母都是文盲,大地孕育了他忠厚、淳朴、善良、勤劳、高尚的品德。在艺术文化的时空中,创造出了一片辉煌的天地。在他身上,凝聚着自我独立的艺术风格,更映射出一个时代的迷茫、清晰与成长。

一、 气韵与笔墨

清恽格说:“气韵藏于笔墨,笔墨都成气韵。”(《欧香馆画跋》),在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中,气韵与笔墨乃至状物造型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一幅山水画笼罩着一种气氛,有了气氛才能活起来。齐白石说“笔笔相生,笔笔相因”也是为了一张“画”的气要贯连,“气”要贯连才有力,才能生动。观了《李可染水墨画写生作品集》,被其深深的吸引,人也似乎融入到了先生的画的气流中去了。随之一起跳动,在情不自禁中灵魂被净化,心灵被感染。如此灵动而飘逸的山水,质朴而纯净的笔墨,是远古的桃花源,不沾染一点烟火气息。

先生的山水画,并不是用一套固定的表现套路笔墨方法对待千变万化的山水林壑,而是重视体验自然,在静观默查中去摸索适宜不同表现对象的形式与语言。因而,其画作具有了丰富变化的意趣与美感,绝不落于单调和死板,灵动的山水中始终贯穿着一股清灵的气韵。在《松下观瀑图》中,用了许多干枯的笔墨皴擦,色调古朴,意象迷离,大量的题跋,很好的与画面融合在一起,营造一种幽静的艺术境界;《鲁迅故乡绍兴城》采用重叠的布局,水墨的交融在一起,造出了繁华热闹的场景;《万山红遍》树木苍郁,色彩艳丽,看上去心情非常的开阔;《颐和园后湖游艇》的粗细相兼,色墨相映成趣,有取有舍,都体现了画家不拘成法的创新意识。在现代山水画史上,有李可染先生这样的传统笔墨工夫者屈指可数。

不仅在于传统,更可贵的是,他食古而能化,善于汲古出新,表现新的时代精神。从先生的画作中,可以发现他融合了许多书法的笔墨风格,沉雄厚拙,豪放雄浑,劲挺刚健。这些相比于现在一些靠工具生效,靠技巧“成功”的画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先生是在用旧笔墨表现山水画的新情调,意在于强调中国画用笔妙在能变化,有意致,而不只是力度。

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用笔如“渴骥奔泉”、如“万岁枯藤”,以他雄健的气魂腕力,浪漫瑰丽的奇思妙想,成功地从“写境”跃入了“造境”,这也许是其画永远那么受人欢迎,永远那么耐看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二、 水、墨、色的交融

艺术家的天性,在形成其艺术风格中具有第一位的作用,甚至超过师承、环境的作用。李可染先生是一个不太说话的人,但他总是专心致于一事,兼收并容,宽纳广取,取人家之长,改自己之短,在时间的融合中沉淀自己、沉淀画与画的境趣。

正是由于他的广纳,他的融合,他在中国画里便不拘成法,以石涛的“无法之依”为皈依,色墨交融,水色交融,干枯相结,水墨相衬,把一幅幅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烂漫极至。先生的山水画,细过于粗、精过于大、线状于色、笔胜于墨、气长于韵、意足于形、放多于收,整体与局部辉映成趣。所以看先生的每一幅画作,都感觉气势磅礴,非常之大气。不是“寻章摘句老雕虫”,而是“水墨淋漓障犹湿”,是“笔所未到气已吞。”

在表现形式上,李可染先生的画有水、墨、色交融这一突出特征。就水墨而言,他不如黄宾虹精到,但也有自己的松驰中而带严谨,有天趣;就色墨交融而言,他比张大千浓酣粗犷,稍胜沉雄,比林凤眠更多本土风味;就水墨色交融而言,他可以独立,自树一帜。在先生的画中,有浓浓的墨、艳艳的色,一点也不会过火,都恰到好处。可以说,他不仅善于水墨交融,也善于色墨交融,而在水墨色的冲渗泼泻中传达个人的激情与浪漫、融化与感动。李可染先生非常具有大将之风度,非常具有整体意识,是统摄千军万马的英豪,这种生命底里的非凡气象,使得他的画,水色淫漫,墨色淋漓,彩色斑斓,古如青铜器之剥蚀,艳如虹霞之璀璨,新风汗漫,浩瀚高迈,以一种精神气魄令人动容。先生用笔的力度体现于每一根线,气度体现于他的水墨色韵味中,能容纳人间百味,他的生命的原始冲动与蓬勃朝气,坚韧持久力都在画中淋漓尽致,一一展现。

三、 传统之美

清人方熏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山静居画论》)凡画,气则画家本色,意则画家品调,李可染染先生能运万千变化之平凡景物于一平和之美中,正是对传统的深刻领悟,在先生的画中具有浓浓的传统韵味。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积蕴丰富,审美表现博大精深,历代名家名作如林,美不胜收。从形貌上看,我们似难寻觅到李可染先生的渊源所自,然而若广义的传统去看,李可染先生的画却是极有传统积蕴的,他吸收了古人的用笔、用墨、用色等优良传统,结合自身的创造意识和才能,画出了一张张既有传统韵味又有别于传统的画作。所以说先生的画具有东方文化的意蕴,是具有传统气息神韵的艺术。

四、 静谧之美

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极具有传统文人画的尚意境、尚意趣、尚气息之美,又具有民间画的用笔流利、用色泼辣丰富不显灰颓,造型质朴大方,单纯自然,具有一种独到的静谧之美。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创作的一个视觉空间,它是艺术家“意”之成“像”――意境。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艺术家的文化人格势必在艺术创作活动中起到根本的影响。我们以静谧美概括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类型,自觉不无道理。人生之坎坷,无论荣辱,均能坦然处之,沉默中包孕大爱憎,高洁空明,静谧澄澈,他寂寞而不委颓,自信执着而不张狂,都体现了一代大师的人格品调。因此,他的艺术视野平远,不追求险峻美,不追求奇僻美,但却沉静静谧,透过其画我们感受到一颗宁静修远而真实恬淡的心灵。

李可染先生始终在传统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克服了旧传统与新生活的矛盾,民族与外来的矛盾,现实生活与艺术境界的矛盾……无论是意境的营造还是形式的营构,李可染先生都独具一格,画中洋溢着浓浓的诗情,都是超然物外,具有一种高逸品格的,那是画家心中的理想境界。

画家的天趣,就在于画家能够“立身画外”――广参博取,“揽古今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用丰富联翩的想象力去“临见妙哉”、“经营位置”――因心造境,创造出新异的审美世界来,李可染先生就做到了“存心画中”,以致于“腕下具有纵横万里之势”。

五、 画面之中的黑色

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有自我的品调。别具一格,不落于时风之中。遍寻中外画史如此善于于黑,大胆用黑的画家是少见的。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黑色胶粘到超常的程度,人生的无尽感叹,至少凝固成黑墨的沉重叹息。

通过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我们不难发现,他画中的黑色,包括三种基调:纯水墨的黑,青色墨韵的黑,暖红色墨韵的黑,都极为深沉厚重,饱满雄浑。通过黑色调的美,却闪烁出画家一颗超然而莹亮的高洁心灵。李可染先生不满于明清以降的文人画的清空浅淡、柔靡程式,努力用极色强调大对比效果纠补传统表现的阴柔化倾向,并且借用西方夏加乐、塞尚等绘画的强悍手法来重振汉唐雄风,其用心良苦、所做的努力是不言而喻的。

大量使用重黑亮色,造成强烈的对比,给中国画领域注入了新鲜的空气。他虽然喜欢用焦浓黑墨,但却巧于用水,使画面层次井然而又意象浑然,苍茫迷离,庞然大方,具有震憾人心的感染力与引人遐思的吸引力。先生用黑墨创造的“黑”美的画作,无不黑而亮,决无黑而重滞之弊。

总之,李可染先生的画具有饱满空灵、粗犷、雄浑、丰富而单纯的特点,这些都统摄于静谧之美的本性。李可染先生在重视意趣情趣方面的同时,还重视骨线用笔、重视诗书画印的结合,重视水墨色的交融,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风格。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不以气势磅礴胜,不以丘壑繁复胜,不以色韵引人胜,不以状物逼真胜,只以清奇空灵的气韵,美好的立意与写境和生拙朴实的笔调胜。他是戏剧中的黑头而不是青衣,是诗歌中的豪放雄浑派,而不是温婉华丽派。他是一个迷,他在生活中沉默,而在艺术中歌唱,他唱的是永恒的人性之歌,唱的是伟大的自然之歌,那歌声将随着时代远扬。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庐中学

参考文献:

[1]《收藏》杂志总146.182期

[2]艺术大师专题

[3]《李可染作品集》

[4]《李可染山水画集》

上一篇: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西方经济学阐述 下一篇: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与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