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错误资源的利用

时间:2022-09-12 12:32:32

小学数学错误资源的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0-0035-02

在学生眼里,“差错”意味着失败,意味着耻辱。很多学生把错误和耻辱联系在一起。正因为如此,学生非常担心出错,甚至有学生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很多学生担忧会出错会受到同学歧视,因而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其实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怎样来对待差错。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把学生的差错看成是难得的资源,并且加以运用,课堂也因差错而变得有意义,有生命力。

一、营造氛围,允许学生出错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不可预知性,教室就是一个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力求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真实地、自主地展现自己的学习历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充分赏识学生个性,让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思维,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一根跳绳长4( ),有学生填分米,我就让学生用尺子量出4分米长的绳子,然后问:如果是跳绳,这根跳绳该给谁跳呢?学生在一片笑声中领悟到了该用米作单位。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出现错误时,往往觉得非常尴尬、无趣。此时,教师可以采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可以化解学生的尴尬,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印象更加深刻。

二、利用错误,培养发现意识

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给学生假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在计算下面一题:48.6?.7,并要求学生进行验算。结果大部分学生是错误的,有的同学得出的商是1.3,有的同学得出的余数是5。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余数5与除数3.7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是错误的;验算:1.3?.7+0.5≠48.6,说明商是错误的;验算13?.7+4≠48.6,说明余数是错误的。紧接着,我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倍,商里的小数点不能忘记,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5缩小10倍,得0.5。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地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这一例子中,我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发现意识。

三、方法提示,找到“去错误”的抓手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的认识,正是学习障碍的反映。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对自己建立起来的认知表象是持认同态度的,在短时间内很难快速做出判断。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是正确的才发表自己的观点的,没有哪个人会故意把错误的当作正确的讲。那如何引导学生“去错误”呢?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方法上的提示和引В帮助学生找到“去错误”的抓手,进而通过思维和方法视角的转变,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提升思维能力。

如在片段一中,学生并非不懂,而是没有表述清楚,教师通过画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那通过图学生就真的理解了吗?这时教师可以给一点提示:“你能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你的观点吗?”引导学生自己画图进行说明,学生会在图的直观支持下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学生是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作图的,而画图的方法是学生检查自己思维的有效手段,画图说明自己观点的过程是学生形成正确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

四、善用错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学习不能只是一个遵照指令进行程序操作的过程,应由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对待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采取纠错措施,给予反思机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分析,让学生存反思过程中明白为何出错,使学生避免重蹈覆辙。如在解决习题:把一块木条锯成5段,每锯一段用4分钟,求多少分钟可以锯完?一开始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20分钟。”我思索了一下,如果我硬要把我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未必就学得好,我还教得累,倒不如把难题交给他们自己去解决。我挑兴得说真的是20分钟吗?谁能想方法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结果有的拿纸条折,有的用小棒折,有的画图分析,还有的列表,通过各种形式探究活动,寻找错误原因,得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潜能汇聚在一起发挥,智慧汇拢到一处碰撞。

学生的“错误”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偏差与失误,是无法避免的。教师在遇到学生的“错误”时,要宽容地对待学生错误,冷静地分析错误原由,有效地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引领学生灵活地纠正错误,带领学生从错误中反思,从错误中学习,不断地从“错误”走向“正确”,走向成功。

上一篇:“平衡计分卡”在雾霾治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分享,方能互惠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