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扇 大雅有形 摇动清风

时间:2022-09-11 07:17:13

明代大才子唐寅有个有趣的小段子:一次朋友刁难,让他在小扇面上画100只骆驼。唐寅在沙漠中间耸立的山峰前后分别画了半只骆驼,题诗:“百只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只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朋友讶然叹服。明清时期,折扇已是文人必备之雅物。明嘉靖年间,折扇出现杭扇、苏扇、川扇等流派,苏州折扇以其精细雅致的风格独领。

文士的竹节雅扇

我们现在所说的苏扇,还包括苏州的檀香扇和团扇等。檀香扇由折扇演变而来,但苏州人的文玩雅趣不求华贵、但求质朴,特意将以竹料为主的折扇称为“雅扇”,而与以镂花见长的牙骨扇和檀香扇区分成了两个不同的扇种。

苏州是个精致的城市,精致在它满城错落的江南私家园林里,精致在它温宛细腻的吴侬软语里,也精致在艺人们制扇的手工里。一把折扇,从扇骨的选材、制作、雕刻,到扇面的修饰,无处不体现着苏州人的精致。

竹子的质朴、清高、典雅,使之成为文人折扇扇骨的首选。最常见的是玉竹,即毛竹,精心的选材和水磨打光让玉竹晶莹剔透,反之则易流于粗俗;湘妃竹是做扇骨的上佳材质,其自身的斑痕就是最自然的装饰;佛肚竹突起的节头使扇骨造型奇特。除了用材讲究,苏扇扇骨装饰之精美更让人叹为观止。竹子天然适于雕刻,明清两代竹刻高手层出不穷,精致的扇骨雕刻使收藏家们趋之若鹜。苏扇另一大特色是扇头的造型多样,多达一百多种,直式方头、圆头、燕尾头、葫芦头、玉兰头等较为常见。

折扇收起时,精美的扇骨引人注目,展开时,则向人展示扇面的雅致。在平面上绘制的图像,由于有了折痕而转变,成为具有立体感的艺术形式。扇面书画,也早已成为国画中一种独特的形式。苏州书画家们精细入微的绘画风格使小品式扇画艺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施展。明朝唐伯虎、文征明等“吴门画派”的画家们都有扇面传世;现藏苏州博物馆的清七十二科状元的七十幅书扇,笔墨酣畅、挥洒淋漓。无论是山川河流、花草鱼虫,抑或美人桃花,小小扇面间,流露出的是作画者的一番心境,也展示着执扇者的欣赏品位。

名媛之牙骨檀香

如果说执竹木雅扇附庸风雅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属权利,那么小巧玲珑、秀美典雅的镂花檀香扇便是仕女名媛的手中之物。这扇子,也男女有别了。

用檀香木制扇,始于清末民初时苏州的制扇作坊。艺人要在檀香扇的扇骨上,拉镂出透空的山水、花鸟、虫鱼、人物等图画,巧夺天工,烫花、绘花、雕花也是檀香扇的装饰特色。苏州檀香扇发展至今,已有300多种规格和花色品种,制作工艺不断有创新。由于檀香木的珍贵,真正的檀香扇价格在千元以上,千万勿将街边小铺中喷上香精的木扇误以为檀香扇,以免贻笑大方。

象牙扇与檀香扇有着不解之缘,如桃丝竹檀香面嵌象牙宫扇、象牙框檀香面宫扇等。象牙扇制作一般都要综合运用浅刻、微刻、浮雕、镂雕、拉花、镶嵌、造型等多种工艺。有时整把象牙扇就是微刻艺术的瑰宝。如1983年苏州檀香扇厂制作了一把象牙微刻折扇,长仅4厘米,共16片扇篾,上面分别用楷书、草书、行书微刻了唐诗三百首,总计的1.4万字,笔笔铁画银钩,遒劲飘逸。如今野生动物保护措施更加严格,象牙扇也将成为罕见难得的人间珍宝。

折扇中的声色文化

在文人雅士心中,扇子不只是小小的生风之物,更是一件流动的艺术品,它已成为传统文化中无处不在的事物。一把折扇,成为《红楼梦》里晴雯千金一笑的牺牲物,是书生柳梦梅手中必不可少的道具,是《桃花扇》中那支血染的桃花,也是说书先生手中的刀枪剑戟。

折扇那独具韵味的半圆形是园林建筑艺术中的重要元素。苏州拙政园有扇面轩名为“与谁同坐轩”,取自坡的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狮子林中有扇亭,形如打开的折扇,墙中开一面扇形漏窗,隔窗探景,幽深雅致。盛夏时节,手持苏扇,坐在扇亭之中,伴着幽幽檀香与清风,它带来的不只是阵阵清凉,还有深厚浓郁的吴地文化。

折扇近几年在时尚界也小出风头。它拿在夏奇拉手中,成为现代歌舞表演的道具;出现在T台模特们的头上,变成或秀气或夸张的饰品,或者仅作为单品被明星艺人持在手中,搭配出一番典雅、复古的风韵;在电影中,折扇更是欧洲贵族女性的挚爱。正所谓古典也流行,无论在秀场或者街头,古老的东方元素又回来了。

上一篇:网球运动员网前截击时的心理和技术的结构 下一篇:草原人:传情以歌 会神以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