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音乐性,激活音乐课堂

时间:2022-09-11 05:05:37

【前言】把握音乐性,激活音乐课堂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 音乐课上的综合必须要以音乐为载体,突出音乐学科特点 我曾听一节《最炫民族风》的音乐课,课上主要欣赏不同民族的歌曲。一上课,教师便把精心准备的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看激动人心的舞蹈场面,同时老师还非常有激情的进行讲解。这个精美的课件足足播放了好...

把握音乐性,激活音乐课堂

新的课改让以前单一的音乐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小学音乐课堂更贴近大众的音乐教育而区别了专业音乐教育。形式多样的“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研讨课”层出不穷,使音乐课堂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但这种充斥着各种知识的课堂却常常使音乐课堂变得杂而不纯,减弱了音乐本身的无穷魅力。“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离开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将是无水之源”。“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用音乐点亮了孩子的思维,激发了求知的兴趣,把音乐的美植入了孩子的心灵,把课堂变得丰富而有趣,让孩子们享受音乐,享受快乐”。

试想,如果音乐课教学使孩子们获取的是某种技能的提高,那音乐课自会彰显其魅力;如果音乐课教学使孩子们获取的是音乐经验,那音乐课也将使孩子们终身受益;如果一个五音不全、天资平庸的孩子在音乐的雨露下变得鲜活起来,在爱的呵护下信心十足,你能不说这是教育的成功?如果你的教学使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兴趣浓厚了、能力提高了、心灵与音乐贴近了,你能不说音乐课已走近了孩子们的心中?所以,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音乐的美,就要把握音乐性激活音乐课堂

一、 感受音乐之美,让孩子们更爱听、愿听

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曾经说过:“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在任何一种音乐活动中,都不可能没有听觉的参与,也可以说听觉是音乐艺术的“专利”这是其他任何艺术门类所无法比拟的。“听”的对象即是声音,声音又是大千世界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声即不成世界。

如果学生们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其所感受,音乐本身的魅力也会黯淡。当人与人交流时,我们关注最多的肯定是对方谈话的内容,也就是语言的魅力。同理可证,当我们倾听音乐的时候,被吸引的其实也就是其旋律、音色、节奏等音乐的语言。那么怎样引导孩子们倾听音乐语言呢?那就是要抓住音乐较突出的语言特征,结合孩子们的认知、体验、欣赏能力,帮助孩子逐步听懂音乐的语言。如:在给孩子们听舒曼的《梦幻曲》是,就让孩子们用手画线条,当时我这样引导:“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音乐,用手来给这美妙的音乐画线条。你们可以用直线或曲线的形式,看看哪种更能表达这首乐曲的情绪。”结果发现孩子们大多数都用曲线来表达音乐,我不禁为孩子们叫好。此时再问他们为什么画曲线,答案很明显:乐曲悠扬、带着淡淡的忧伤。还有一次我给孩子们听《士兵进行曲》,同样请他们用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结果孩子们都用直线、折线来表达音乐感受。

二、 音乐课上的综合必须要以音乐为载体,突出音乐学科特点

我曾听一节《最炫民族风》的音乐课,课上主要欣赏不同民族的歌曲。一上课,教师便把精心准备的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看激动人心的舞蹈场面,同时老师还非常有激情的进行讲解。这个精美的课件足足播放了好几分钟,可老师似乎觉得学生的情感激发得还不够,又让学生进行了民族常识知识竞答。近半节课教师才把注意力转移到欣赏歌曲中来。这堂课,教师准备了大量的内容,有些地方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课堂看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也很有兴趣。但认真思索却发现,这节课中,学生并没有学到真正的音乐知识,整堂课综合了太多的民族知识常识,不太像音乐课。《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标准的综合。”音乐课要突出它的学科特点,课堂上任何的综合都应以音乐为载体,充分运用音乐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和声等)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这节课的定位没有从音乐出发。如果教师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之后,引导学生随着歌声展开联想,引导他们如何用声音去表现歌曲蕴涵的感情,也许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在音乐课的教学中,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老师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会选择一些小游戏和表演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他们往往过多地注重活动的过程,而忽视了课堂中对音乐的关注和学习。游戏与表演是音乐学习的重要辅助形式,设计精彩的小游戏、表演是活跃课堂气氛上好课的前提,但我们要认识到,音乐课的游戏、表演是对音乐的再认识、再拓展和再创造,无论涉及的出发点是哪种,它的根茎应当牢牢扎在音乐沃土中。游戏、表演要注重音乐性,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表现音乐的快乐。通过游戏表演,让不敢唱的孩子唱起来,让不敢跳的孩子跳起来,让不敢说的孩子说出来,那就是成功。也曾听过一节小学三年级唱歌课《白鸽》,老师从一上课开始就让孩子们边听歌曲伴奏边做动作表现音乐,学生们各个兴趣十足,以不同形式反复聆听后,学生们已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接下来的歌曲二声部轮唱自然层次清晰、饱满,富有表现力。所以,音乐课堂的设计要以音乐为主线,不能偏离音乐,而出现各种忽视音乐本体的设计,否则就走入了音乐教学的误区,会使我们的音乐课渐渐失去“音乐”。

三、 把音乐知识、技能等内容融合在听、唱、动各个环节中

音乐知识是为学习音乐服务的。在音乐教学中,不能随意套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如果将音乐教学简单地变成知识的记忆,过分地强调音乐知识的熟记,忽视音乐实践,那么音乐审美将成为空谈。依靠单纯的说教,是缺乏音乐美感的。音乐知识的讲解、音乐技能的传授和练习应避免偏重于语言、乐谱、动作等“非音乐听觉体验”方面。我们应把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等内容融合在听、唱、动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它、运用它,从而提高音乐能力。比如在看似很难的区分乐曲曲式结构环节,可以加入动作区分,用不同音色表现区分,根据情绪选择不同色彩区分等方法,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总结了知识点;在学唱二声部歌曲时,通过学生与伴奏、学生与范唱、学生与老师的合作逐渐掌握歌曲旋律,做到声部和谐统一;在掌握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练习时也可以通过聆听乐曲(歌曲)为不同音符设计不同动作中完成,学生既有兴趣,知识掌握也很扎实。

四、 让音乐性贯穿整个课堂,有心地把音乐用在课堂的细节上

音乐课堂中,应该更多地注意音乐在细节上的运用。调控课堂,可以用音乐来贯穿,表现音乐课堂和其他课堂的不同之处。课堂中很多地方的管理与过度,都可以用音乐来实现。例如:在介绍各地区民歌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有对比的音乐,学生能很觉到音乐风格明显的转换,这时候音乐基本可以替换教师的语言。又如:在教授歌曲时,教师除了单一的电子琴伴奏外,还可以利用伴奏音乐或清唱指导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旋律,教师也可在学生的主旋律演唱时,同时演唱一个副旋律,给学生单一的的主旋律演唱增加一个优美的和声。这种添加,并不是要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而是要给学生另一个声部的和声体验,优美的和声效果,能很有效的促进学生对音乐之美的体验。总之,教师应该设计一个具有音乐特点的音乐课堂,一个有完整音乐体验的课堂,这样才能激活整节音乐课。

音乐是美好的,美好的音乐教学也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以音乐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是我们一切教学之根本。如果我们综合了学科却背离了以音乐为主线的目标,看似出奇制胜的设计却空洞的华在其外,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却读不出音乐的元素,那我们的音乐之美如何呈现?课堂音乐性的体现,就是要将音乐放在重要的位置来进行课堂设计,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少一些盲目的跟风,运用妥帖的教学方法,这样偏离“音乐”的音乐课就会越来越少,音乐课必然能回归音乐本色。“洗尽铅华露真容”,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走出教学模式的误区,跳出教学思维的单一,在课堂上更多的呈现音乐之魅力,让音乐课把握好音乐性,让音乐课被激活,让我们的音乐教育之花开放得更加灿烂!

上一篇:我为你打开一扇窗 下一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