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功夫熊猫》浅析中美文化差异与融合

时间:2022-09-11 04:59:04

以《功夫熊猫》浅析中美文化差异与融合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国际多元化发展,文化在各国交流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各国文化间的差异与融合的研究也显得越发重要。中美两国作为国际大国,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文化的传播在两国的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近年来在中美市场表现良好的《功夫熊猫》这一影片中展现的中美文化元素为切入点,分析中美文化间的差异,并通过对影片成功原因的分析,考量中美文化融合带来的惊艳效果。

[关键词]《功夫熊猫》;中美文化;差异;融合

一、《功夫熊猫》中的中美文化元素展现

当好莱坞喜剧遇上中国功夫,当美国熊猫披上中国外衣,从《功夫熊猫》系列仅拥有中国元素外表,到第三部中美合拍过程中融入的中国故事与中国制造,让影片里的中国元素都和整部影片以及故事融为一体。美国梦工场的“中国梦”与东方梦工厂的“工业梦”在中美文化的碰撞中绽放出动人的光彩。

(一)影片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1.浓厚的中国场景设计。影片从角色、武艺、场景、语言等方面的展现中都巧妙地融入了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源于中国的角色设计――结合中国形象,选取熊猫为主角,结合中国武学,选取了猴、虎、鹤、蛇、螳螂的形象,展现了猴拳、蛇拳、螳螂拳、虎鹤双形的运用;源于中国的武艺――功夫,无论是武侠动作,还是太极八卦,抑或是“气”的完美运用,将中国经典功夫文化在影片中淋漓尽致地展现;源于中国的文化场景――中国传统服饰,唐装、蓑衣、花纹各异的服饰;中国传统美食,担担面、麻婆豆腐、四川的“变态辣”;中国传统建筑,熊猫村的设计,翡翠宫的展现,飞檐斗拱、红墙绿瓦是传统的中式风格;中国的传统工艺与习俗、茶道、针灸、鞭炮、传统庙会、剪纸画、宽窄巷,具有浓厚的地方风味;中国传统器具――饭盒、花瓶等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美感的细节更是比比皆是,龙、八卦等极富中国传统特色的图腾也在片中大量出现;源于中国的语言与表情――卷轴上的繁体汉字、角色们的语言口型,充满了浓郁的东方韵味。

2.“集体文化”与“无招胜有招”的中国古典文化情怀。在整部影片中,细节化的中国风格和故事背景使其自然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中舍生取义的中国武侠精髓,打造了一个属于集体的“群众英雄”;也通过太极八卦图和“Inner Peace”的真谛,显露出道家文化及道教文化的痕迹,表现出禅的韵味。在第三部影片中展现了以集体利益为先,强调个体融入和服从族群的思想理念,通过熊猫阿宝与反派绿眼牛的大战诠释了中国社会“集体文化”“群众英雄”的社会内涵。在这一内涵展现的过程中,着重体现出了中国武术中太极、气这些偏精神的层面,使其拥有了“中国灵魂”,在家庭、接纳自然等空幻的思想引导阿宝完成自己的转变中体会到了“无招胜有招”的天人合一。这种凭借家人、朋友和同族成员的共同意念获取成功的理念,与中国传统儒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谋而合,故事在关于冷静、乐观和寻找本心等哲学命题上的探讨,吸取了传统佛学、道家等古典文化中的思想精髓。

(二)影片中的美国文化元素

1.“我是谁”的美国文化内核。影片主要以寻根溯源、回到本源为故事脉络,但其故事内核还是标准的好莱坞式。系列影片的开始便为主角抛出了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该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何成为英雄?”而整个系列电影的主题就是阿宝如何回归本心、找到自己。前两部《功夫熊猫》实际上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是“美式超级英雄”形象与中国风背景的混合。其中的中国元素和港片因子只是电影的外衣,其内核还是美式超级英雄的故事,这些英雄都有着极为相似的成长历程和拯救世界的英雄行为。他们从因为某种意外获得神奇力量,到在承担起拯救全人类的责任中遇到强劲敌手而遭遇挫折,再在经历心灵拷问后茅塞顿开,最后英雄在打败敌人获得胜利时实现精神的再次升华。西方的故事结构,典型的美国梦,不变的“我是谁”的美国文化内核。

2.多元化的个性成长方式。阿宝从开场时备受粉丝崇拜,到瞬间变得一无是处,再到师父告诉阿宝:“如果你只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就永远没法进步。”这是美国国民性格最深刻的写照:超越自己,找回自己。

在这种“只有相信你能成功,才会最终取得成功”的理念指引下,阿宝相信的是每个熊猫都可以变成阿宝一样,于是他做成了一件他以为自己永远做不到的事情。用每只熊猫喜爱的方式、擅长的方法和熟悉的习性去部署,在教熊猫们功夫的过程中,把每一只熊猫都变成他们自己,促使每只熊猫逐渐“认知自我,找回自我”,以自己的个性的、多元的方式去生活,不被社会框架束缚,追寻自己的自由。

二、《功夫熊猫》中的中美文化差异分析

(一)思维方式不同导致的价值观不同

在中国的武侠故事中,人物大多天生资质平平,通过后天的刻苦努力与运气进入了武林。而美国故事中,英雄大都极具天赋,经过点拨便可成为英雄。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在于美式思维认为拯救世界的英雄就应该是天赋异禀,一点就通,一学就会,就像阿宝,一个顿悟就成了“神龙大侠”。而中式思维并不认为拯救世界的英雄或者是盖世的大侠来自于天才,正如郭靖,天资平平,甚至与常人相比还有点愚鲁,靠努力、运气才成为一代宗师。故事模式的鲜明对比体现了中西文化体系的差异,美式理念承认并十分强调人的天赋差异,注重对个体差异的理解,展现追求个性;而中式理念则对人的天赋差异十分淡漠,认为只要努力坚持即可成功,忽略个体的差异。

(二)文化底蕴不同导致的表现方式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功夫”,还是“熊猫”,这两个元素符号已经几乎与中国等同起来;美国文化率性真实,其美式精神内涵在国际上占据重要的地位。熊猫形象、武侠故事、中美价值观,无论是在影片中还是在现实里,中国文化更加注重风格、颜色和情绪气质上的东西,美国文化更加注重现实世界和实体的美,在这部电影中,着重通过熊猫阿宝对战控制人的“元灵”和“气”的凯来表达出中国文化所强调的这种非现实世界、更偏向于精神世界的审美追求,通过追求自我的美国精神内核展现其对现实世界的重视与理解。

(三)文化发展环境不同导致的传播意识不同

无论是好莱坞的影视作品,还是中国的影视输出,电影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承载的是各国价值观的全球渗透这一国家使命。在文化强国和软实力的构建方面,既要有宏观战略和顶层设计,又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在这个过程中,电影无疑成为重要的载体与工具。在传播功效上,一部好的影视作品,胜过十本教科书的力量。因为教科书一来不能像一部成功的电影那样做到让受众自己花钱去主动接受其要表达的东西,二是电影在传播形式上更接地气,内容更贴近受众的情感,且更容易形成完整的舆论环境。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传播意识落后于美国,好莱坞是美国资本家的赚钱机器,却也是美国形象的“宣传部”。目前,我国文艺作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依旧呈现出“西强我弱”的局面,能成功传播中国价值观的电影更是凤毛麟角,国人在中国文化对外输出、传播方面意识淡薄,在文化国际化发展中的观念较为落后,在软实力的构建与西方文化的渗透中,国人应该加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传播。

三、如何看待《功夫熊猫》中的中美文化融合与碰撞(一)继承传统,文化自信

《功夫熊猫》系列的成功,在于其坚信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中国传统的衣食住行,到中国古典的儒家、道家思想,中国的面貌通过此部电影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准确的展示,将中国文化通过电影这个既独特又大众的艺术形式,在文化国际化传播与交流的历史中又推进一个层次。

就中国而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先民们基于其生活环境创造、提炼、传承、完善起来的,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在自身的文化中找寻到文化的优秀内核,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任何文化都存在着自己的普适性和局限性,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评价来反窥自己的文化弱点,通过正常的文化交流澄清误会,更好地表述自己,但前提是要有文化自信。如果对本民族文化的精髓都嗤之以鼻,盲目鼓噪“先进文明认同论”和“国际接轨论”,以快餐文化为主体,以抓眼球为手段,以圈钱为目的发展文化,不以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为底蕴,结果只能是照猫画虎,不伦不类。反观美国电影,无论是《花木兰》还是《功夫熊猫》系列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对中华文化实实在在研究的基础之上,借用中国文化元素,融合了美国自己的主流价值观,通过塑造一个个有趣且充满温情的故事,最终在不经意间把美国价值观传遍全球,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构建起美国的软实力。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其本族文化中一定饱含着极其丰富且优秀的东西。无论国人创造力如何,在每个国家扶持民族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在保证国家文化主体性不被摧毁的前提下,要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在对他国文化渗透保持一定警惕的情况下,要为本国文化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像电影中的角色那样,要在文化融合中“做真正的自己”。坚守优秀文化的同时,不要恶意中伤他国文化,与其把“石子”丢向“战车”,不如把它捏碎在手里,埋进心里,这是每个国家文化长久发展的底线,也是文化被他国所接受的根本。

(二)兼容并蓄,海纳百川

梦工厂在《功夫熊猫3》中所做出的迎合中国观众的努力之所以得到了显著成效,不仅是因为它的故事围绕着这个爱饺子、会武功、住在中国的可爱熊猫,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梦工厂的上层人士真正在试图去了解和掌握中国这个全球最具潜力的电影市场所需要的是什么”。《功夫熊猫3》把认识自己、找到自己这个具备全球普适性的主题,和中国功夫中神秘的“太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在内容上老少皆宜、中外通吃,也通过这部通俗易懂的动画电影揭开了“太极”的神秘面纱,让全世界都有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功夫、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用心制作,诚意探究,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在文化形成冲击的过程中,选取恰到好处的中和点至关重要,做好文化的融合,是影片获得成功的秘诀,也是各国在文化发展中所必须具备的眼光与视野。

《功夫熊猫》系列无论有多少中国元素或是中方参与投资与制作,它在本质上仍旧是简单的“美国式”套路。从一个“菜鸟”到神龙大侠,到最后成为气功大师,一个充满着个人实现、追求梦想、伸张正义的逆袭励志的模板。但这种普世价值观,就如同片中对“气”的定义,在美国主流电影中无处不在,但观众看到的永远是一个个吸引人的故事。普世价值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政治环境中被一些人与某些模糊不清的意义进行混淆,产生了本不存在的歧义。但它只是一个简单的外壳,其本质所提倡的公平正义与自由适合于多数场景。无论是历史传记电影,还是激情澎湃的动作电影,抑或是轻松愉快的动画电影,同样也有着表达普世价值的诉求,而《功夫熊猫》则恰当地把握了其内核的共通性,通过与中国的文化特征进行融合,完美地诠释出美国主流电影表达的思想理念,这是中美文化的完美融合。

在文化融合过程中,多数国家会存在自满心态,一味排外,不愿意了解他国文化,对双方的差异缺乏客观认识。而影片《功夫熊猫》的成功告诉我们,在文化发展中绝不能故步自封,要在完整地保留、研究本国文化的基础之上,静下心来去研究他国文化,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创造更加适合自己的文化,最终实现本国文化的崛起,构建起属于本国的文化体系,强大本国的文化软实力。正如电影中师父对阿宝说的那样,“如果你只做能力范围内的事,你永远不会进步”。历史证明,一个兼容并蓄的文明才具有最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国际经济、政治的多元发展,国际文化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文化融合的过程漫长亦充满挑战,面对本国文化的掣肘,各国在挣脱文化差异的枷锁中需要真正用心去探究文化的融合点,在文化融合过程中坚守本民族文化,学习其他民族文化,兼容并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雪,顾相菊.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J].科技信息,2010(27).

[2] 李莉,张峰.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J].山东电大学报,2008(02).

[3] 杨超美.中美主流文化对比与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J].河南社会科学,2001(05).

[4] 谭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因素[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05).

[5] 郭雯静.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作者简介] 李小枫(1979―),女,吉林延吉人,硕士,长春理工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跨文化、文学。

上一篇:地球人都怎么看病 下一篇:影别清华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