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占罪之中外比较

时间:2022-09-11 04:23:17

侵占罪作为一种常见的财产罪被规定于法律文本之中,最早见之于罗马法。目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刑法典都规定了侵占罪。对侵占罪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为我们提供可借鉴的资源和警示,对立法完善和司法适用有着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各国立法模式

英国1529年的一项法律中用了“侵占”(embezzlement)一词,规定的是仆人非法侵犯主人财物的行为,但该项法律没有创立新罪名,仍然认为是偷盗罪。“侵占”作为独立罪名最早体现在1799年的一项法律中,从此成为普通法的一部分。

美国大多数州继承了英国这一罪名的法律传统。如《美国模范刑法典》将侵占罪规定于第223章“窃取罪及相关联之犯罪”中,而第223・5条的罪名是“关于遗失物、遗忘物、误送物之窃取罪”,第223・8条的罪名则是“由于不法处理委托资金之窃取罪”。当然美国也仍有些州保持着侵占罪、偷盗罪、诈骗罪三罪的形式界限。

可见,英美法系国家刑法是将侵占犯罪规定于盗窃罪之中,并将其视为盗窃罪的特殊类型。这种罪名整合的做法实际可操作性强,检察官无需选定三罪中的特定一罪向法院指控,司法部门也不必为侵占罪名费尽周折。

日本刑法典第252条规定了普通侵占罪:“侵占自己占有他人之物者,处五年以下之惩役。虽为自己之物,于经公务所命为保管时,将之侵占者亦同。”第254条规定了侵占脱离占有物罪:“侵占遗失物、漂流物或其他离本人占有之他人物者,处一年以下之惩役或一百元以下之罚金。”

法国将侵占犯罪称之为滥用他人信任罪。法国刑法典第314-1条规定:“滥用他人信任罪是指损害他人利益,侵吞交付其手中以及接受并负责予以归还、送返或派作特定用途之资金、有价证券或其他任何财物的行为。滥用他人信任罪处3年监禁并科250万法郎罚金。”

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160条规定的侵占罪仅限于攫取他人托付给犯罪人的财产,范围较窄。

德国刑法典第246条规定侵占他人动产或行为人保管的不动产的,均构成侵占罪,犯罪未遂的,亦应处罚。

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典则将侵占罪分为普通侵占罪、公务及公益侵占罪、业务上侵占罪、侵占脱离占有物罪。并规定亲属间犯侵占罪得免除其刑,直系血亲、配偶或同财共居之亲属之间犯侵占罪者,须经被害亲属之告诉,方得追诉。

我国内地刑法第270条规定了侵占罪,包括了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也包括了将他人遗忘物或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即涵盖了普通侵占和侵占脱离占有物两种犯罪。同时第271条还规定了职务侵占罪。

对“侵占”之物持异议

英美法的侵占犯罪是指行为人事前合法占有他人财物,而意图易占有为所有,移转他人的财物。他人财物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他人的动产、不动产、汇票和证券等。公司的财产对股东而言仍属他人财物,因为公司被视为与股东分开的独立整体。现代立法已经允许妇女拥有不受其丈夫控制的独立财产,这些财产对丈夫而言亦为他人财物。由于美国宪法禁止因债务被监禁(大多数现代国家都谨慎地避免刑法介入民事之债),防止利用刑法的强制力促成合同的履行,所以他们通过严格限制他人财物的范围来区分被告人是控制他人财物还是仅未偿付他人的合同之债。但是,区分他人财物与合同义务也不容易。存款人通常惯于认为自己有钱在银行,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事实上他已将钱的所有权转给了银行,银行只是欠存款人的钱,即二者之间存在债务关系,存款与把钱存放在保管箱有着质的不同。

瑞士刑法明文规定侵占罪的对象只能是动产,而不可能是不动产。

奥地利和日本刑法只规定侵占的对象是物。从理论上讲,物既包括动产,也包括不动产。日本学者认为,本罪的对象是自己占有的他人财物,或者根据公务机关的命令所保管的财物。他人的物,是指该物属于行为人以外的自然人或法人所有。所谓物就是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与盗窃罪中的物没有什么区别。金钱以及其他在种类、品质、数量上能够和其他财物互相替代的物,也能成为本罪的对象。另外日本刑法中的侵占遗失物等罪的对象是遗失物、漂流物以及其他脱离占有的他人财物。

德国刑法还强调必须是行为人持有或保管的他人的动产,而未使用占有一词。侵占中的占有应该理解为是对物的持有和保管,侵占即意图是将占有易为所有的行为。

对于该罪的对象问题,我国台湾学者认为,侵占罪所侵害的是他人对该物的所有权,侵占罪是破坏委托关系的犯罪。他人指自己以外之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财物包括动产与不动产,且不限于有体物,即有管理可能性之无体物亦属之,例如电气等。并认为,代替物、共有物、违禁物、对于他人违法取得之物(如赃物)也可成为侵占的对象。台湾刑法理论认为,侵占遗失物、漂流物或脱离持有物罪中的遗失物,是指本人无抛弃意思,而失其持有之物。所谓漂流物,指水上之遗失物。其他离本人所持有之物,指遗失物、漂流物以外,凡非出于本人抛弃之意图,而离其持有之物,如沉没物、遗忘物、犯人遗弃之赃物或逸走之家禽等。也有学者认为,遗失物,指权利人无抛弃之意图而偶尔遗留失去持有之物。漂流物,指水上遗失物或因水流而漂去之物。根据台湾民法,拾得遗失物、漂流物等,应通知其所有人,不知其所有人或所有人所在不明者,应为招领之揭示,或报告警署或自治机关,如拾得后六个月内,所有人未认领,其物归拾有人所有。倘不依此法定程序,把拾得物据为己有者,即构成该罪。

谁是真正的“身份犯”

英美国家侵占犯罪的主体包括仆人、雇员、人、政府职员,这些人都是受委托合法占有他人财产的人。美国有些州则将主体限为通过接受委托、递送而获取占有者,范围限制得过窄,遗漏了遗失物、误置物的拾得者和误递物的接受者。美国大多数州的立法把公务员纳入侵占罪的主体,并视其为加重处罚情节。日本侵占罪的主体是占有他人财物的人或根据机关的命令保管财物的人,并认为侵占罪是占有他人之物的人才能成立的真正身份犯。而侵占遗失物等罪则对主体没有身份方面的要求。

法国的滥用他人信任罪主体除了一般受托人外,还包括工业、商业、企业法律上或事实上的领导人、职员、商业中介人、司法人、司法助理人员等。

俄罗斯联邦刑法典则规定利用自己职务地位实施侵占罪的,应加重处罚。

我国台湾学者认为,侵占罪之行为主体以持有他人之物者为限,故本罪为特别犯。本罪之行为主体对于他人之物之持有关系为刑法所规定之一种特定关系,故无此特定关系之人与有此特定关系之人共同实施侵占时,仍应论以共犯,因此,该无特定关系之人仍可成为本罪之行为主体。台湾的亲属侵占罪主体须行为人为直系血亲配偶或同财共居之亲属。同财共居之亲属指有任何亲属关系(旁系亲、姻亲)而尚未析产异居者,如同财异居或共居异财,皆不包括之。

在我国内地刑法中,侵占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主体不同,侵占行为所触犯的罪名也可能不一样。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本单位或公共财物的,构成职务侵占罪或贪污罪。按照我国内地刑法学界的通说,侵占罪并不属于身份犯或特别犯。这是与日本、我国台湾地区不一致之处。

“侵占”手段之异

在英美国家,侵占犯罪的前提要素是行为人事前合法占有他人财物。侵占行为要素则是移转他人财物。移转是指同原物利严重相冲突的行为,诸如挪用、典当、出售、严重损坏、移交给无权接受委托的人和侵吞等,不要求行为人从中获得财产性利益,只要受托人仅仅按照自己的意图处理财物即可。行为人只是将财物移动一小段距离、暂时使用一阵或对财物造成轻微损坏均不成立移转。

日本学者认为,侵占就是将他人所有的物非法据为己有,即占有他人之物的人违反委托的宗旨,超越权限,处分他人财物。侵占罪是以所有权为保护利益的犯罪,实行行为的结果,必须是对他人的所有权,具有事实上或法律上的侵害。

我国澳门侵占不动产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以暴力或严重威胁之手段“侵入或占据”,而对水流的侵占则表现为“以暴力或威胁之手段将水流改道或堵截”。这一行为方式表明,澳门的侵占不动产罪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侵占罪易合法持有为非法占有的行为方式明显不同,不是通常所指的侵占罪。侵占动产罪是行为人合法持有他人财物而非法占有的行为,关于持有他人财物的合法性根据,侵占动产罪是接受他人“以不移转所有权方式的交付”。

侵占者的不同心态

在英美国家,构成侵占犯罪必须具有欺骗意图,因此,行为人在转变他人财产时怀有下列心理的都不是侵占罪:(1)行为人真诚地认为他有权转变该项财产,即使这种认识是错误的。(2)行为人转变他人财产时怀有以后归还的意图。(3)行为人转变受托财产时真诚地认为他是在收债。

在日本,侵占罪的故意,必须具有超越自己的权限,处分自己占有的他人财物的意思。并认为本罪是获取型犯罪,因此,故意之外,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意思。非法占有的意思,是占有他人之物的人违反委托义务,对于该物尽管没有权限,但是按照该物的经济用途,进行只有所有人才能进行处分的意思。

台湾学者林山田认为,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备侵占故意,以及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所有之不法意图,而为本罪之行为,始足以构成本罪。侵占故意系指行为人对其持有物系他人之所有物有所认识,并且进而决意易持有为所有之主观心态。本罪之构成要件――故意,并不以直接故意为限。

我国内地学者认为,普通侵占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即明知自己占有的财物为他人合法所有,自己依法应有义务将该财物交还他人,故意拒不交还。其故意内容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侵占罪这一非法占有的目的与其他财产犯罪的非法占有的目的又有所不同。侵占罪行为人的主观占有目的不像其他财产犯罪那样容易认定,而要通过拒不退还这一行为来认定。在侵占遗忘物、埋藏物的情况下,遗忘物、埋藏物是被行为人偶尔发现的。这里的偶尔发现,表明这种发现是出于行为人意料之外的,因而这种发现本身并无犯罪故意而言。我国内地刑法学界的多数看法与其他国家地区学者虽表述不一,但本质上并无大的差异。

通过以上与其他国家地区刑法关于侵占罪之比较,可以说各国及地区对侵占罪的立法规定和理论研究各有特色。相对而言,日本和我国台湾刑法规定较为细致,刑法理论研究也较为深入,值得我国内地刑法学界借鉴,取长补短。

上一篇:职务侵占罪的诱因及预防 下一篇:世界经济复苏之一波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