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范性

时间:2022-09-11 03:20:21

谈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范性

摘要:师范性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本质和核心,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需要切合实际,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一专多能、从教能力五方面对办学方向进行全面把握,确立教学目标,突出师范性特点。

关键词:高师 音乐教育 师范性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10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输出的人才主要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当前,我国中小学面临着教师紧缺,教学任务繁重的问题,加之中小学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组织了大量的课外文艺活动,这些活动往往由音乐教师来全权负责组织安排,致使音乐教师课内与课外教学都担负重任。为了适应这一现状,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是吹、拉、弹唱的多面手,在讲台上堪称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文艺活动中堪称一名合格的组织者,在舞台上堪称一名弹唱俱佳的演员。而如今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已与中小学的实际人才需求脱节,无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形式,矛盾至此产生,主要表现在所学不能为所用的现象上。所以,当前音乐教育的改革应该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探索。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如何能跟上教育形式的步伐,体现自身特点,在艺术和规律的指导下,使教学更加满足实际需求,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一专多能、从教能力五方面探讨,确立教学目标突出师范性的特点,笔者认为这才是今后高等师范教育的关键所在。

1 培养目标

当前,多数高等师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到中小学从教后,难以适应中小学的工作环境,无法满足学校的实际需求,不论是教学任务,抑或是课外活动组织工作都难以出色完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目标有些偏颇。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要输出什么类型的人才?输出人才面向的主体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通过对以往的教学进行总结,我们必须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办学的目标。高师音乐专业的办学目标就是充分发挥教学功能,突出师范性,培养学生吹、拉、弹、唱等各方面音乐能力,为中小学输出合格的音乐教师。所谓的“师范性”就是不求术业有专攻,而力求能力均衡,全面发展;不求学得有多高深,而求得到正确的指导与学习;不求积累了多少的知识,而求掌握了多少技能,使学生具备适合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养。且不可受音乐院校办学模式的影响,对学生音乐技艺片面的过分追求,而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却有所忽略,知识结构欠缺合理性,学生所用难以在实践中应用,在中小学中无法负担教学的重任。

2 课程设置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由于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完全效仿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开设与之类似的课程,造成了如今偏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的表演能力得到发展,但师范能力却未见提升。因此,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有所改革,构建一套合理的、突出师范性特点的课程体系。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时应突出实践性这一特点,强化培养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将师范性这一特点突显出来。

师范性作为一种能力,必须通过相关的课程教学在学习中培养。只有明确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目标明确的构建课程体系,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师范能力。笔者认为在对基础乐理、视唱练耳等主干课程进行重点开设的同时,还要增开《铜管乐队训练》、《儿童舞蹈编导》、《儿童节奏乐器演奏法》等实用性强的选修课程,为中小学音乐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师范类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不论是主修、选修还是必修课都应将师范教育的特点突出,如: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主修课程的设置较少,但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相关课程从数量上要增多,同时结合地方和学校的特点,开设具有本地特点的音乐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在学分的安排上要有一定的倾向性,将师范的特点突显出来。

3 教学方式

高师音乐教师多数为专业的任课教师,在学校仅有一、两门的教学课程,工作的独立性较强,由于系内的教学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加之教学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致使教师教学缺乏竞争性,教学方式陈旧单一,对中小学教学的音乐教育缺少了解,教学与中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如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教师多采用小课的形式开展,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教师关注的仅是对学生本身的问题加以指正,而未想到如果学生中小学进行实际教学时,会出现何种问题,该如何解决,对于教学笔记也未向学生做强制性的要求,学生的专业技能往往仅停留在感观层面,未得到理论上的升华,也未能实现由此及彼。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应从“教会学生”的传统观念转变为使“学生会教”,让技能教学插上理论的翅膀,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效融合。

4 一专多能

一专多能是指某一技能掌握得比较全面,并且对于其他方面的技能能够灵活运用,具有比较广的知识面和多才多艺的本领。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首先,应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即演唱、演奏、指挥等音乐相关的理论知识和音乐文化能力;其次,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课堂教学的能力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学生上述能力,使学生一专多能,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师范性的关键所在。

5 从教能力

知识和能力,是教师在教育舞台上赖以立足的两根重要支柱。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是教师实现教书育人,开发学生智能的实际素质,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条件。因此,高师音乐教育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5.1 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桥梁与纽带,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关乎着学生能否有效吸收新知识,能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能否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师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文化素养。如开设《大学语文》、《现代汉语》等选修课程;定期开展演讲比赛等活动;对普通话等级考试进行严格把关等。

5.2 组织教学能力

组织教学能力要通过在日常教学活动才能够得以体现,是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缺乏实践环节,是当前高师音乐教育的主要问题,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没有机会付诸实践,对教学的感悟往往都是纸上谈兵。要重视解决这一难题,高师院校需尽力为学生增加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实践的平台。可从校内试教和校外实习两方面着手,努力创造条件,多欣赏、多观摩,开阔学生视野,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有效地提高同学们的教学组织能力。试行几种途径:一是在教育理论课中适当加入模拟课堂教学;二是开设教学实践课与教育理论课同步进行;三是组织学生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进行观摩,或观看教学DVD,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中小学进行体验,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试教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寻找学生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指正;在学习过程中,要吸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提高从教能力。

5.3 组织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力

课外活动,即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开拓知识领域和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活动,它是学校整体教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却不是唯一的手段,中小学校的课余音乐活动,诸如合唱团、音乐兴趣小组、舞蹈队、鼓号队等也是音乐教师的“领地”,同时还是进行音乐教育的有力手段之一。它可以为同学们提供更广阔的实践空间,活动中既能提高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中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总结推广能力,有助于学生提早进入教师角色,还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为日后教学打好基础。因此,在音乐专业日常教学中,应定期开展课外音乐教育实践活动。最好让学生每学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基本掌握音乐教学理论的第三、四学年,安排学生参与当地中小学的教学或是校内的文艺活动组织工作。

6 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师范性体现在对学生两种能力的培养,即个人整体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教育能力。强调师范性是更注重使学生在高师教育过程中更好地获得综合能力,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社会一直在自己的轨道上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日渐转变,在此背景下,教育应与社会同发展,改变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改变中求进步。高等师范教育的变革需要所有音乐教师群力群策、同心协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对当前的教育进行改革、创新。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师范性,只有认清了这一事实,努力把握好办学方向,以社会的需求作为我们教学的目标,以为社会输出人才为己任,我们的高师音乐教育事业将会更加光辉灿烂。

参考文献:

[1]人生与师德[M].1992:183.

[2]潘子初.“师范性”初探[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

[3]陈光旨.坚持师范教育的师范性是国情的需要[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

[4]张宝歌.教师教育转型期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5]李修荣.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应突出师范性特色[J].音乐研究(增刊),1996.

[6]朱显碧.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与中学音乐教学不对口原因及对策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7]林俊卿.音乐不是技术而是文化――兼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若干设想[J].人民音乐,1997,(11).

[8]郑永江.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作者简介:蔡江宁(1973-),甘肃人,讲师,新疆昌吉学院音乐系钢琴教研室主任,从事钢琴教学与研究工作,新疆昌吉 831100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协作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应用临床技能教学新模式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