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时间:2022-09-11 03:18:35

论如何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摘 要】小学是学生正式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对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因为小学生的活泼好动,不好管理,如何提高小学教育的课堂效率是需要各位任课教师认真探索的。本篇文章主要探索提高小学课堂效率的授课方法,希望对相关教师有些许启发,对授课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小学课堂 教学效率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70

小学是我国学生正式接受系统知识的最初阶段,是学生知识积累的基础阶段,更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由此可见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由于授课对象是小学生,学生处于好动阶段,保证课堂质量与提高课堂效率是小学教育的关键。与中学授课不同,小学的授课方式受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一方面要使小学生遵守纪律,能够老实坐在位子上认真听讲;另一方面要使小学生能够理解课堂授课的内容,因此要采用小学生能够听懂的语言词汇及方法。因此,要提高小学课堂效率,不仅需要对学生奖惩并施以保证课堂秩序,有一个适合学习的课堂环境,更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采用适合学生的授课方式,以提高课堂效率。根据我的授课经验,要提高小学课堂效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授课方法:

一、制定课堂纪律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还不够,需要教师制定课堂纪律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在第一节时,要先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课堂纪律,树立起教师威严,让学生不能再课堂上“放肆”,影响课堂纪律。以这种方式确保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授课环境,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制定了课堂纪律标准,就要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同时对学生要注意奖惩并施。

(一)严格执行

一但制定了课堂纪律,就一定要严格实施,这样这份纪律标准才能真正起到管理课堂纪律的作用,对学生起到威慑作用,保证课堂的学习环境。一旦教师没有实施,或是网开一面,这样不但会使这份纪律标准失去其作用,也会使教师失去在学生中树立起的威信。

(二)奖惩并施

所谓“奖惩并施”,即对小学生不要完全采用威慑手段来保证课堂纪律,要采用奖励的方式。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进行相应惩罚,但是对于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要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奖励,使该生成为全班的榜样,利用榜样的作用带动全班同学,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兴趣教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中的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对学生学习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的兴趣还很广泛,兴趣点也没有定型,学生的可塑性极强。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仅对于当前课堂效率的提高有重要帮助,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也会产生长远影响。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

小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兴趣与否,教师的授课方式起到很大作用,有趣的导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导入是课堂的开端,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认真准备课堂导入,将导入做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对即将展开的授课内容充满兴趣。

(二)以赏识教育为主,积极与同学做互动

小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当教师夸赞的时候会觉得无比自豪,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点心理,多与学生做互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后要对学生及时表扬,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三、生活化教学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生活经历较简单,因此对很多事情的理解有些许困难。因此,授课时教师要尽量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将学生需要掌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

(一)授课语言尽量运用日常词汇

小学生的语言词汇较贫乏,在语文课上,需要帮助学生拓展词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授课时,教师要采用常见的词汇授课,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保证课堂质量。

(二)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

小学的很多课堂授课中,课本事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这就需要任课教师采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拉进学生与相关知识的距离,使学生从生活中学到知识,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教育的重要性绝不仅仅在于课堂的具体知识点,更在于在小学教育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才是对学生产生长远影响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小学时候养成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接受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更高层次的教育都有重大影响,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读书习惯及课堂听课习惯等。

(一)爱读书

热爱阅读,这是会使学生一生受益的良好习惯。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时,不要对学生的阅读书目加以限制,只要不是不健康的书籍,任何科目的书籍都能使学生有所收获,甚至可以使学生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因此,要积极鼓励学生读书,帮助学生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阅读理想,帮助学生做到开卷有益。

(二)认真做笔记

学生要学会做笔记,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的笔记包括两种,一种是读书笔记,另一种是课堂笔记。读书笔记是指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及读完书后做的笔记,教师要教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文章的重点及引起自己兴趣的句子画出来,并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感想;读完一本书后,要及时做读书笔记,除了记录书名、作者等常规内容外,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对书本的记忆力,更能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自己的文章感受力。课堂笔记则需要学生注意,要先听教师讲,然后抽空记录课堂重点,切勿颠倒顺序,只记不听,这样就会陷入“本末倒置”的弊端中。

(三)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学生在听课前就能对课堂授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预习中的简单问题可以加深印象,而对于预习中的难点问题,可以及时集中注意力,将自己的疑惑听明白,从而提高听课效率。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小学生,不可能整节课都能精神高度集中,提前预习可使学生有目的地听课,自然能够保证课堂效率。

(四)课堂中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互动

课堂中做到独立思考,这是需要每位学生都达到的要求,认真思考不仅对学生以后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有重大帮助,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而积极参与互动,更是能够帮助学生集中精力的保证,且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可以提高学生自信心,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总而言之,要提高小学课堂效率不仅需要教师认真准备,也要学生积极配合。除了以上提到的授课方法外,还需要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魅力,以个人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保证课堂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上一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原则探究肖 下一篇:浅谈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