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0 亿难以“止血”欧洲债务危机

时间:2022-09-11 02:29:34

7500 亿难以“止血”欧洲债务危机

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评级,拉开了希腊债务危机的序幕。进而又演变成欧洲债务危机,欧元兑美元大幅下跌,严重影响欧洲经济。2010年5月10日,欧盟批准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援助计划以抗击危机,震惊世界。此次史上最大救助机制能否挽救希腊,挽救欧洲?

希腊债务危机出现的原因

希腊为何会出现债务危机,进而波及其他欧洲国家?一切要从2001年希腊进入欧元区时说起。

首先,希腊债务严重超标由来已久。根据欧洲共同体部分国家于1991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公共债务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而后1997年的《稳定与增长公约》作了相同的规定)。然而2001年刚刚入盟的希腊看到自己距这两项标准相去甚远,便求助于美国投行高盛。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具体做法见资料链接),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而最近透露出来的消息表明,当时希腊真正的预算赤字占到其GDP的5.2%。2009年希腊预算赤字达到GDP的13.6%,公共债务更高达GDP的124.9%,远远超过规定的3%和60%的警戒线。由此可见,长期的高债务水平加上金融危机引起的巨额救市资金,直接导致了希腊的债务危机。

其次,希腊经济结构存在诸多弊端。希腊政府多年来财政预算超支,公务员队伍庞大,偷税逃税严重,薪酬机制僵化,产业竞争力低下。这些弊端不仅从根本上导致了债务危机,也严重影响了希腊的偿债能力。一般情况下,为避免债务危机恶化,一国政府会通过中央银行提供救市资金。但在欧元区货币政策统一的背景下,希腊政府无权采取独立的货币政策来自救,只能转向征税和借债。在经济低迷、税收下降的情况下,借债成了最迅捷的方式。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不断调低希腊信用评级,使得希腊政府的借贷成本大幅上升。希腊政府必须支付更高的贷款利率才能募集到资金,这进一步加大了还款难度,加深了债务危机。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自身弊端和缺少外界帮助的条件下,希腊陷入了债务危机与借贷难度相互加深的恶性循环中。

最后,国际炒家趁机炒作,也加剧了希腊债务问题。当前市场上高声唱空欧元的并非那些恐慌的“散户”,而正是一些大型金融机构。今年1月底2月初出现的对希腊和欧元的金融攻击也被认为是有预谋的,远非市场的自发行为。这次攻击利用希腊多笔债务到期在即、炒作希腊出现支付能力问题,从而使市场出现大幅动荡。其结果是欧元下跌,希腊融资能力下降、成本剧增,国际炒家则通过押注政府债券和债务违约保险来从中牟利。欧元区自身机制缺陷以及救援速度迟缓也让投机者们有机可乘。

各国联手抗危机

希腊经济总量只占欧元区经济总量的2%左右,很多人最初都认为希腊债务危机的影响不会扩大。然而从去年12月至今,希腊债务危机已经逐渐演变成欧洲债务危机,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等国陆续出现债务问题,欧元对美元汇率自今年初以来已经累计下跌超过15%。6月7日更是跌破1.19比1,创下自2006年3月以来的新低,欧洲股市也普遍下挫。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5月15日甚至悲观表示,他看到欧洲经济陷入“二战”以来、也许甚至“一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中。为了捍卫欧元和欧洲经济,欧盟终于决定拿出具体的救援方案,而不再一直争吵、相互拖延。

2010年5月2日,希腊救助机制启动,欧盟与IMF决定向希腊提供总额为1100亿欧元的贷款,为期三年。

2010年5月10日,欧盟批准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援助计划,以防止希腊债务危机在欧元区蔓延并冲击全球金融市场。这套史上最庞大的救助机制由三部分资金组成:其中4400亿欧元将由欧元区国家根据相互间协议提供,为期三年;600亿欧元将以欧盟《里斯本条约》相关条款为基础,由欧盟委员会从金融市场上筹集;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另外提供2500亿欧元。与之前1100亿欧元的救助计划主要针对希腊不同,此次援助对象不局限于希腊,包括未来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

紧接着,各大央行开始重拳出击。欧洲央行5月10日宣布,将首开收购政府债券的先例,踏上量化宽松之路。同日,美联储宣布,重启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采用的一项货币互换机制,向欧元区、英国、瑞士、日本和加拿大央行提供美元融资。日本央行也在5月10日宣布,向市场注入2万亿日元(216亿美元),以应对希腊债务危机对日本金融系统的影响。

5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烈要求全球各国政府削减公共债务,来阻止利率上升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趋势,称欧元区财政危机表明,这种风险“不能被忽视”。

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政府也相继公布了削减预算赤字的措施。

7500亿能否见效

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和一系列措施能否阻止欧洲债务危机蔓延并维护欧元稳定?

在5月10日援助计划公布的当天,欧元汇率短暂上涨,但当天就回吐了大部分涨幅,随后又连续4天下跌。之后的一个月,欧元汇率虽然偶有上涨,总体表现仍为下跌,6月7日更是一度跌破1.19比1,创下自2006年3月以来的新低。而且每当欧元有上涨迹象时,都会有不利消息传出,致使欧元汇率转向,比如评级机构下调部分国家信用评级,比如低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出炉,比如匈牙利指责上届政府经济数据造假,比如西班牙承认银行业陷入信贷危机,等等。除了欧元的汇率水平,欧元汇率的急剧变动同样令人担优。因此,从截至6月中旬欧元走势来看,救市措施未能明显提升欧元。

对希腊来说,为了获得欧盟和IMF提供的1100亿欧元,希腊承诺在未来三年中缩减近400亿欧元的政府开支,这意味着必然采取的紧缩政策会导致希腊民众税负提高,收入下降。因此发生的大规模罢工和街头示威冲突,已经导致死亡事件发生,这对低迷的希腊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同时,紧缩政策会影响希腊经济的增长率,延缓经济的复苏。而救助资金的利率尽管低于市场利率,仍远高于希腊经济预期增长率。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救助资金到期时,经过三年紧缩政策的希腊还能否承受比目前规模大得多的公共债务?7500亿欧元救助机制出台后的6月15日,穆迪将希腊债务评级连降4级,从A3降至Ba1直至垃圾级,也实在不是一则好消息。

对欧盟来讲,债务超标不仅仅是希腊,而是大多数成员国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也是希腊债务危机轻易波及他国、演变成欧洲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7500亿欧元虽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对于欧元区国家的整体债务负担来讲,却未必是一笔足够的资金,尚不要提这7500亿欧元是否能够及时到位。实际上,除了各国自身因素,欧元区内的体制性缺陷是造成此次债务危机扩大的根本原因。欧元区统一了货币,但并没有统一财政。当一国债务超标、经济衰退时,统一的货币使其无法靠货币贬值来减轻债务负担,于是一国的问题就成了欧元区的问题,而无关该国经济在欧元区的比重有多小。当债务危机扩大时,区域内分散的财政决策机制又大大降低了应变速度,错过了最佳处理时机。

实际上,欧盟高层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德国总理默克尔5月16日表示:“救助机制只能帮我们赢得时间,以缩短各欧元区国家竞争力和预算赤字方面的差距,但不能根治债务危机。”要想彻底根除债务危机,维护欧元稳定,欧元区国家应该“标本兼治”,既要严格各国自身的财政纪律,也要解决成员国之间的经济鸿沟,减少体制内缺陷。然而,这不是短时间能达到的目标,而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

希腊债务危机进程

2009年12月8日 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

2009年12月11日 希腊政府表示,国家负债高达3000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

2009年12月15日 希腊发售20亿欧元国债

2009年12月16日 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

2009年12月17日 希腊:数千人游行,抗议财政紧缩

2009年12月22日 穆迪宣布将希腊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

2009年12月23日 希腊通过2010年度危机预算案

2010年1月14日 希腊承诺将把2010财年赤字减少145亿美元

2010年1月15日 希腊称不会退出欧元区或寻求IMF帮助

2010年1月19日 希腊财长:税收改革草案将在2月底提交议会

2010年1月26日 希腊发售5年期国债筹资113亿美元

2010年1月30日 受累希腊财政危机,欧元兑美元创6个月新低

2010年2月2日 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发表电视讲话,公布了一系列更加务实的措 施以应对困扰希腊的经济危机

2010年2月3日 欧盟委员会:支持希腊削减赤字计划

2010年4月9日 惠誉下调希腊政府债务信用评级

2010年4月23日 穆迪将希腊债务评级下调至A3

2010年4月23日 希腊正式向欧盟与IMF申请援助

2010年4月27日 标普下调希腊评级至垃圾级别

2010年5月2日 希腊救助机制启动,欧盟与IMF提供1100亿欧元

2010年5月3日 德内阁批准224亿欧元援希计划,这是欧盟、IMF等主导的范围更 大的援助计划的一部分

2010年5月10日 欧盟批准7500亿欧元希腊援助计划,IMF可能提供2500亿欧元资 金救助希腊

2010年6月15日 穆迪将希腊债务评级从A3降至Ba1,即垃圾级

资料链接

高盛为希腊设计的“货币掉期交易”的具体做法是:希腊发行一笔100亿美元(或日元和瑞士法郎)的10~15年期国债,分批上市。这笔国债由高盛投资银行负责将希腊提供的美元兑换成欧元。到这笔债务到期时,将仍然由高盛将其换回美元。如果兑换时按市场汇率计算的话,就没有文章可做了。事实上,高盛的“创意”在于人为拟定了一个汇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腊贷出一大笔现金,而不会在希腊的公共负债率中表现出来。假如1欧元以市场汇率计算等于1.35美元的话,希腊发行100亿美元可获74亿欧元。然而高盛则用了一个更为优惠的汇率,使希腊获得84亿欧元。也就是说,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因为它要10~15年以后才归还。这样,希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而事实上2004年欧盟统计局重新计算后发现,希腊赤字实际上高达3.7%,超出了标准。有消息表明,当时希腊真正的预算赤字占到其GDP的5.2%。远远超过规定的3%以下。

上一篇:大阪的世博记忆 下一篇:稳步推进市场化的汇率机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