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明德自尧舜始

时间:2022-09-11 02:28:12

〔摘要〕昆剧新编剧目《湘妃梦》的创作历程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介绍。

〔关键词〕昆剧新创特色

像是一个久远的约定,《湘妃梦》选择了昆剧。

昆剧从历史走来,自明初始,乞今已是六百多年。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六百年”也好,“遗产”也好,丝毫也不能遮掩她青春的风姿。她有着丰富的剧目,华丽典雅的文词,她的曲调清逸婉转,一唱三叹,表演细腻优美。她载歌载舞,技艺卓绝。她是融诗、乐、歌、舞、戏于一身的,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美学抒情、写意、象征和诗化特色的一种表演体系。对于后来的京剧和众多的地方戏曲产生深远而直接的影响。

在昆曲系统中,虽说“腔出吴中”,却是“声各有变”。昆曲自明万历年间从苏州传入湖南,相继流行于桂阳、嘉禾一带。最早记载的班社是清乾隆五十六年的湖南集秀班,相继有记录的昆文秀班、福文秀班、老文秀班、合文秀班……等十几个班社。“文雅衣冠,当场出色。秀灵子弟,按节传神。”这是有名的一幅藏头戏台楹联,记载了当时的繁荣气象,展示了湘昆的特色。哪些是湘昆的特色?在音乐和道白上吸收了当地民歌和西南官话,使得她的音乐既有文雅的共性,又有质朴的个性,表演于优美细腻中显出粗犷豪放的风格。节奏明快,深受人民群众喜欢。

古人说:“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郴州自古乃充军发配的荒蛮之地,居然衍生了众多优秀的昆剧昆班,且生根结果花繁叶茂―――真乃一奇迹!

(一)

2015年深秋,湖南省昆剧团以一出新创历史昆剧《湘妃梦》赴苏州参加第六届中国昆剧节。随即,也就是这个温暖的秋天,像一支空谷幽兰,亭亭玉立于第五届湖南艺术节舞台!

以她的诗情画意,以她的古朴素雅,她的传统表演样式,以她满台青年演员响亮的唱念,以她从容之气质,亭亭玉立于艺术节舞台!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交口称赞!

九嶷山,古称苍梧山,山上有远古华夏人文始祖之一的舜帝陵墓。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有关于舜帝“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的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他以身作则,德化众生。他“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雨音,恶劣的意思)”,以致“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他“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舜帝为我国古代道德文化的典型代表,堪为早期中国社会公仆的典范。

史记载:“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后人将二妃尊称为“湘君”,传说中的娥皇女英为追寻远去的丈夫虞舜,泪滴于竹,遂成“斑竹”,即“湘妃竹”二妃寻夫没于云梦,葬于君山。好凄美!

《湘妃梦》由当代著名中国国画家,作家陈平先生编剧;由著名中国油画家,导演于少非先生导演。由湖南省昆剧团演出。这出戏以娥皇、女英为角度,以她们波澜壮阔的爱情心里线为视角,讲述了距今四千年的上古时期,关于尧舜禹的传说故事。

全剧共分六出。第一出讲的是尧帝携女历山访贤,讲舜的仁慈,娥皇、女英对舜的爱慕。第二出《仁孝齐家》是一个有名的关于舜的、中国《二十四孝》中第一孝的故事。舜的继母和弟弟心生忌恨,为得到尧给舜的牛羊和仓廪以及娥皇女英,加害虞舜。他们让舜修补仓廪,待舜登上仓廪之后便撤掉梯子,放火烧仓。危急之时,娥皇与女英为舜编织的斗笠和蓑衣救了虞舜,逃过了焚仓廪之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又让虞舜掏井以加害。娥皇、女英在井底挖一侧井,舜便躲进侧井又逃过一劫。善良的虞舜见父亲与继母和弟弟如此对待自已,并无怨恨,反而觉得是自已考虑不周,做得不好,便与娥皇女英商量,将自已的牛羊及仓廪都送与他们,以孝心、仁德感化他们,继母、弟弟和父亲终被感动,从此一家和睦。

第四出是《荐禹浚川》。说的是舜日夜为治理洪灾奔忙,数月未归,娥皇、女英惦念丈夫,得知舜为治洪苦恼,便荐禹来治洪,舜心生犹豫,因禹为鲧之子,鲧因治水九年未成被杀,尧王有命不用其后。娥皇听后劝舜:“鲧之错,非禹之错,夫君应向尧王举荐,让禹治水,也好替父改过。”舜听后转忧为喜,遂垦求尧王,让禹来治理洪害。

第五出:《韶乐服苗》。说的是南方苗人不服汉人的统治而作乱。虞舜派禹征服月余未果,很是焦急。娥皇便奏韶乐以安慰舜,她深情地唱起了《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不谅苗人听到优美的韶乐即停止喊杀,虞舜大喜―――音乐亦能打动人!若光凭武力征服,只能埋下仇恨的种子!即令禹停止打斗,抚琴奏韶乐,汉苗纷纷闻乐起舞,百鸟随舞,一派祥瑞,终止了长期的民族争斗。

《湘妃梦》以二妃与虞舜的爱情故事为纽带,二妃的情和爱与虞舜的孝和德纠结相映衬,向观众展示着父子、兄弟、夫妻、邻里之情和民族之情。以众多的生活细节,生动而细致地展示了谦和礼让,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禅让贤能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种美德,是今天社会急切呼唤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二)

于少非先生多次与陈平先生合作,编导了《富》、《画梦诗魂》等优秀昆剧。“情感逗留于物象,并且推动物象朝着情感深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这一情与象互生的状态更加丰富。这是中国人的智慧,是中国人的哲学。昆曲能将繁纷的情感意蕴凝聚于一种精湛的艺术秩序……延续中国人崇尚的‘简约平和’的整体风貌。”这段精采的文字来自导演阐述。一如写意性的国画,让画面流动起来!一种强烈的文化感与个人灵性的展现,生命力的自由洋溢。舞台上的《湘妃梦》有一种集文学性,音乐性,载歌载舞的表演性于一身的流动美!

“回归传统。还昆曲一个蕴藉雅静的美好意境。”是《湘妃梦》的整体艺术追求。注重文化感,注重演出样式。昆曲以“戏出”划分场次。这种样式源自宋代的瓦舍勾栏。瓦舍是遮风挡雨的演出场所,内设若干勾栏,也就是用栏杆围起来演戏的地盘。以勾栏分割为戏台和观众席,戏台一般高出地面。戏台前部为表演区,后部为演员装扮、休息之所,叫作戏房。戏房中的演员,有时还要与前台配戏搭腔,如《张协状元》中,净在戏房作狗叫,生在前台吆喝:“什么妇人直入厅前,门子当头何不止约?”

《湘妃梦》中的“踏场”就是这样一个古老的样式。舞台中间挂着写意性的画幕,画有兰天湖水和山,即称“守旧”,将舞台分隔为前后台,守旧的两边有出入场,前台即表演场所,左右各坐六个身着古装的乐手,以勾栏与观众分割。舞台中央虚设一个地盘,踏上这个地盘就是戏内,是戏。走出这个地盘就是戏外。一种瓦舍勾栏的古风扑面而来。《仁孝齐家》一场,象儿要害哥哥,让哥哥舜去掏井,“快把井摆上!”端两把椅子一靠,就是井。演员入戏要“行礼”,上场一拱手,大姆指右压左,表示“我来了,请多担带。多多捧场!”下场一拱手,大姆指左压右,表示“谢谢!敬礼!我下去了!”两个扮作牛的就是这样,他们戴着面具,一牛搭着另一牛的肩,行礼,表示:“我们来了,我们扮作牛,请各位配合一下。”这段戏出在第一出《历山访贤》,这里有个细节,虞舜耕田,挥鞭不打二牛身,却打竹笠,尧帝问他为何,他说:“老人家,牛儿耕地已然辛苦,我若再鞭笞他们,我于心不忍,故而鞭打竹笠。”女英问他,这牛儿一雄一雌,哪头更有力气?舜指雄牛。女英问他为何不说出声来?舜轻声说:“我若是当着雌牛夸奖雄牛,那雌牛定会伤心。”尧帝笑,“你真是慈善的很呢!”可谓以小见大,从形式到内容都表现了舜的仁德,湘妃的贤良。

戏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两个演员上场后当场戴上牛头傩面,起舞耕田。中国古代面具起萌于新石器时代,源于原始先民的狩猎活动、图腾崇拜和巫仪傩祭。最早的面具应是动物的假头,即动物面具。史前人类在狩猎时披戴鸟兽头冠和皮毛,模拟猎物对象的形态和活动,隐蔽自身,麻痹目标,命中猎物,以此获得食物,同时也为了防寒避体。剧中之“牛”,当听到尧帝将湘妃许配给虞舜时,喜形于色,摘下面具说:“我们也沾点喜气,歇它半晌!你们还不快去禀告父母,好让他们高兴高兴才是呀!”插科打诨,戏说调侃,自误又误人。既具中国传统戏曲的假定性,又极具娱乐性。第六出《梦化洞庭》,女英得不祥之梦,以傩舞表现、强化恶梦之幻觉。傩舞是上古先人将狩猎活动演化成仪式,是古代“傩祭”仪式中的一种舞蹈,演化出各种法术、巫术,逐渐成为人们普遍的信仰。巫仪表演时,头戴兽冠,身披兽皮,手持鸟羽兽尾。祭祀涉及原始的生命崇拜、太阳崇拜、河神崇拜、动物崇拜、山岳崇拜,为面具的发育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宗教条件,形成巫傩之仪式。将傩舞运用在这一戏剧情境中,便有了一种上古的仪式感。

(三)

“不得旧物者,不敢言新。”湖南省昆剧团能将《湘妃梦》做到今天的火候,是多年努力的结果。是代代传承的结果。这出戏由罗艳饰演娥皇,雷玲和刘婕演女英,王福文演虞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沉稳大气,唱念表演特别好。罗艳系昆剧团的现任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她最早工刀马旦。三年攻读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期间,深入地学习科学发声方法与戏曲演唱的有机结合,练就了一条金嗓子。2015年11月,与湖南交响乐团合作,成功举办个人经典唱段演唱会,古老的湘昆音乐走向了当代,昆剧演唱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样,带着一股崭新的气息,罗艳饰演的娥皇唱腔悦耳动听,形象清丽感人。饰演女英的雷玲,2013年获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不想在会演前几天病倒了,角色由B组刘婕顶上。二十多岁的刘婕,硬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一出大戏排演下来,获得成功!这功夫无疑来自平时的勤学苦练。王福文是剧团的当家小生,师从昆曲著名表演艺术家蔡正文先生,他饰演虞舜一角,朴实稳重,唱念表演俱佳。

湖南省昆剧团行当齐全,行行都有领军人物。有获中国梅花奖的演员三人,有我省第一个中国戏曲表演研究生,另有获兰花奖、小梅花奖、省芙蓉奖等省部级大奖的近四十人。剧团曾多次晋京,赴港澳台演出,出访日本、菲律宾、新加坡、代表国家文化部出访英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土库曼斯坦等国演出。

剧团长期以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传承昆曲艺术。聘请上海昆剧院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张洵澎老师来团教授,源源不断地派出青年演员前往上海、北京学习。2012年,雷玲拜张洵澎老师为师,唐珲拜侯少奎老师为师,2013年,王福文拜蔡正仁老师为师,2015年,在苏州举行的“第三届名家传戏当代昆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活动中,罗艳正式收上昆的陈莉,本团的邓亚辉为徒;同时,青年演员史飞飞拜上海昆剧团谷好好老师为师。他们都是活跃在当今昆剧舞台上的中坚力量。此外,还有正在郴州师范学习的昆班小学员51人。呈现出一种代代有传人的勃勃生机。

从2010年开始,剧团举办两年一届的“相约郴州”―――相约经典昆剧展演。2010年,2012年,2014年,全国六大昆剧院团相约郴州,演出《荆钗记》、《牡丹亭》、《山门》、《寻梦》、《弹词》、《吕布试马》、《思凡》、《小宴》、《单刀会》、《百花赠剑》、《沉江》等剧目。去年起约请了港澳台昆班,下一届打算走向国际,相约海内外曲家来湘演出,共襄盛会。

剧团每年三月举办“小桃红・满庭芳”―――美丽郴州赏昆曲专场演出。这是承袭中国人上巳游春的民俗民风的古老而优雅的传统,游园赏曲,踏青而歌。2013年由湖南省昆剧团和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合办。演出《活捉》、《闹朝扑》、《千时送京娘》、《说亲》、《扈家庄》、《三岔口》、《挡马》等众多剧目。从今年开始,举办“折子戏周周演”,每周六晚上演出三个折子戏。让青年演员人人有上台的机会。

《湘妃梦》中的《大德歌》这样唱着:“天昊兮,月明兮,纷纷耀山岳,缦缦呈祥瑞……”让我们为古老而年轻的湘昆祝福!

上一篇:职教语文信息化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误区及对策 下一篇:论湖南醴陵民歌《思情鬼歌》的音乐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