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分合原则在制作多媒体作品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1 02:11:58

整分合原则在制作多媒体作品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品已被频繁用于各种需要展示的场合,作品形式也多种多样,如电子出版物、多媒体宣传片,多媒体光盘、网上多媒体、游戏多媒体等。一个典型的多媒体作品可以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任何几种信息的集成,当然不是简单的组合。

现代管理活动从系统原理出发,把任何管理对象、问题,视为一个组织系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环境,分桥系统的整体性质、功能,确定出总体目标;然后围绕着总目标,进行多方面的合理分解、分工,以构成系统的结构与体系;在分工之后,要对各要素、环节、部分及其活动进行系统综合,协调管理,形成合理的系统流通构成,以实现总目标。这种对系统的“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的要求,就是整分合原则。

概括地说,整分合原则,是指为了实现高效率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管理必须有分有合,先分后合,这是整分合原则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要贯彻整分合原则,必须做到能级对应和优化组合。能级对应实际上是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操作能力基础不一,我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3至5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并考虑优化组合,选出小组长。

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为:

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素材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与评价。

一、需求分析:就是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按事先分好的小组为单位,讨论并选择、确定要制作的多媒体作品的主题,以及作品要达到的目标,并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具体而言要求学生做以下事情:

(1) 确定对象和目标:明确作品的阅读对象、作品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2) 确定内容和形式:明确作品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3) 明确条件与限制:根据要达成的目标和内容,分析目前情况能不能做到。

在多媒体作品制作中,技术的应用要坚持“适用”的原则,即技术的应用要服从于任务需求,也就是说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工具软件,或者表现形式,都应当考虑是否适用于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实际需求,现时要考虑以学生目前的技术水平能否顺利完成作品的制作。

二、规则与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以形成一个清晰可行的设计方案。包括作品的整体规划、内容设计、结构设计、版面设计、工作计划。

到这里都是以小组讨论、共同合作设计完成。

三、素材采集与加工:是作品制作工作量最大的环节,它包括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学生精力有限,不可能样样精通,这时就将学习小组化整为零,变学生以小组为各自为阵,有的负责文本、图像,有的负责声音、视频,有的负责动画。学生人人有事做,个个挺忙碌。

在这个环节的系统分工值得注意的有:

1.分工要适度。任何分工,在既定条件下都有一个合理的界限,即分工所带来的系统整体效益的变化,存在着一个最佳点。通俗地说,即分工不够和分工过细都会降低系统效益。这是因为,分工不合理,学生负担过重,将因顾不过来而导致效率低效。

2.分工要完全。各部分的功能必须能有机地整合为系统整体功能,不能出现“空白”或“断口”。

3.分工不能出现“多余”部分和环节。出现多余部分则意味着系统的内部资源浪费,必将导致系统整体功能的低劣化。不能让部分学生偷懒,而坐想其成。

四、作品集成

按照作品的设计方案,将已经准备好的素材资料或制作好的功能板块集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作品。这部分要求学习小组中基础较好的同学来完成,并提示学生在多媒体作品中,声音、视频在PowerPoint中需要在相应插件的支持下才能正常播放,它们是独立于多媒体作品之外的计算机文件。因此,在PowerPoint中使用这些文件必须指明它在磁盘上的存储路径。所以需要或该式媒体作品的时候,除了多媒体作品文件之外,还要把其中所包含的声音、视频等文件一起复制或压缩成一个文件一起。

五、作品的与评价

多媒体作品制作完成后,要求学生调试和改进,从而达到最佳效果。然后各小组将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全体师生给予评价。

( 作者单位:佛山市实验中学)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策略 下一篇:汉语新词语中外来词汇本土化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