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黑盒饭”反被读者骂

时间:2022-09-11 02:02:57

媒体报道“黑盒饭”反被读者骂

《河南商报》对郑州的盒饭市场经过11天的调查暗访后发现,大量盒饭生产点并未办理任何证件。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郑州市每天消耗约50万份盒饭,其中80%的盒饭来自黑窝点或小作坊,“黑盒饭”十分猖獗。从2015年1月4日起,《河南商报》持续报道“黑盒饭”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针对相关报道,上百位读者打进商报热线“点赞”,但也有少数人“骂街”。1月5日,有一位自称大学生的读者打电话给商报记者:“为何要对外来务工者‘赶尽杀绝’?我吃了几年盒饭也没见出事!”近半小时的电话指责,他数次“问候”了记者的长辈。还有一位读者,发短信质问记者:“你们想过那些辛辛苦苦从农村来的人吗?他们好不容易有一个能挣钱养家的事。”在他看来,《河南商报》的报道,“把他们的活路给堵死了。”

多维解读谁动了我的“盒饭”

黑窝点环境脏乱差,没有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证明,工作人员没有健康证,这样“出品”的盒饭被取缔本该赢得一片掌声,但却有人对此心生怨念,嫌弃记者多管闲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黑盒饭”的受益人群都是一些低收入的农民工和在校学生,他们为了一时的方便和省钱并没有看到黑窝点的恶劣环境,也没有想到可能造成的健康隐患。如果一旦吃到了病死猪肉或者是带有传染病菌的食物,那么所造成的健康问题就很可能要花费更多的医药费去解决,这是得不偿失的。消费者对此有不满,根本原因就是低收入人群在饮食问题上存在缺陷,也是民生问题。国家教育部门向大学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学校应该在保证食堂菜品卫生的同时,尽力压低价格。对于农民工来说,建筑工地也应该为建筑工人提供免费或者是低价的饭菜,不仅能方便大家就餐还能提高工作热情。百姓的粮食问题就是政府关心的民生问题,切实落实困难群众和困难职工的饮食与健康,不是仅仅依靠补助就能做到的,还需要社会全方位地调动对餐饮行业的投入和热情。

“吃不死人就行”不该成为饮食标准

媒体曝光“黑盒饭”,是履行舆论监督食品安全的责任,是为广大市民、消费者的利益着想,不料却遭到一些人的指责。实际上,这种现象也折射了食品安全问题之痛:一些人有了“百毒不侵”的经历之后,食品卫生和安全标准就已经降低到了“吃不死人就行”的程度。

而事实上,“吃不死人”绝不只是一些低收入者自欺欺人的标准。除了那些黑心小贩,很多的正规经营者,一些大品牌、洋品牌,也时常被曝出“吃不死人就行”的情况。然而,媒体记者的暗访毕竟有限,现在的问题却是,调查食品安全问题的责任似乎“历史地”落在了媒体身上,政府部门更像是“配合”的角色。那么,记者没去暗访的地方,还有多少“吃不死人”的问题,我们只能想象。相对于一些消费者不得不接受“吃不死人就行”的现实,政府监管和国家标准对食品安全现实的某些妥协,才是最痛苦的问题。国家质检总局曾表示,中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显然,这与现实严重不符。同时,食品安全高合格率的背后是否存在低标准的问题,也让人心存疑虑。比如乳业新国标被指一夜倒退25年,速食食品标准不顾舆论质疑而硬性降低。再比如酱油、液态奶中被检出致癌物,有关部门也都是“吃不死人就行”的态度。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背景下,一些消费者不得不无奈地接受了“吃不死人就行”的食品安全理念。而这对于当前的监管和立法来说,是一种嘲讽,更是一种提醒。

上一篇:广州骑楼装喷头喷水驱赶露宿者 下一篇:800学生“孝敬节”跪拜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