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性食道炎临床分析与探讨22例

时间:2022-09-11 01:39:37

念珠菌性食道炎临床分析与探讨22例

资料与方法

2005~2009年收治经胃镜检查诊断念珠菌性食道炎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0~78岁,平均46.3岁,均通过胃镜下刷检涂片,光镜下发现假菌丝、菌丝或孢子而确诊。

临床特点:表现为咽部不适、吞咽时有食道通过感8例;嗳气、反酸、呃逆6例;胸骨后疼痛不适5例;另3例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基础疾病:有肿瘤病史7例,其中食道癌2例,胃癌2例,肺癌、卵巢癌、膀胱癌各1例;糖尿病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3例;结核病2例;因“慢性咽炎”或“慢性腹泻”长期服用3种以上抗生素4例;反流性食道炎、贲门失弛缓症2例。

胃镜检查特点:胃镜下食道黏膜充血、水肿、质脆,散在乳白色点状或斑点状物附着,部分融合成条,甚至呈大片白膜,不易擦去。本组病变累及食道下段4例,中下段12例,中上段5例,全食道1例。

结 果

确诊后给予制霉菌素100万U,3次/日,口服或加氟康唑100mg,1次/日,口服。对于不能耐受制霉菌素不良反应者单用氟康唑,均使用2周。停药1~2个月后,16例患者复查胃镜,以白色斑点、斑块或白膜减少为有效,白膜消失并无黏膜病变为治愈。11例治愈,5例有效,这5例未愈患者中3例为肿瘤接受化疗病人,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1例糖尿病,对这5例再予氟康唑治疗2周,症状均好转,但拒绝再次复查胃镜。另6例失访。

讨 论

本组中:①恶性肿瘤32%。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中性粒细胞减少与念珠菌感染密切相关。其中2例于食道癌合并存在,原因可能是念珠菌局部刺激致食道鳞状上皮增生,同时念珠菌代谢产物致使基底细胞分化异常,另外各种致癌物易感性增加而致癌形成;②糖尿病、肝硬化失代偿期、结核病共41%。这些基础疾病造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和内分泌紊乱也是导致念珠菌性食道炎的重要原因;③长期服用多种抗生素18%。使得患者体内菌群失调,更易感染念珠菌,这也是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广谱抗生素的用药和停药指征、时机、剂量和疗程,从而降低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④反流性食道炎、贲门失弛缓症9%。由于食道动力不足,胃酸或胆汁反流破坏食道的黏膜屏障,且食道淤积使得念珠菌易于感染;⑤艾滋病病人亦常并发念珠菌性食道炎[1]。本组资料中虽无HIV感染者,但在做胃镜检查时应高度警惕,对全食道呈现白色绒毛状物覆盖时,应注意询问患者症状和病史,特别是卖血史、输血史和冶游史,如有HIV抗体阳性,应转到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

对年老体弱、严重心肺疾病及惧怕胃镜检查的患者,通过食道钡剂造影来诊断仍具有实际意义,特别是对中重度患者的检出与胃镜基本相符[2],其X线表现主要为食道内絮状物影明显,大的斑块样充盈缺损,且有纵向趋势,管腔或管壁边缘可见形态不一的细小溃疡,可有管腔狭窄,但管壁柔软,无僵硬。这就需要临床与放射科医生密切配合,为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本组中大多患者是服用制霉菌素和氟康唑治疗,制霉菌素对念珠菌抗菌活性较高,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口服不易吸收,因此适用于消化道念珠菌感染,但其有恶心、呕吐、腹泻和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3]。氟康唑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且药物间相互作用较少,长期临床应用证实其安全性较好,是治疗念珠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近年来,新的抗真菌药物为临床治疗念珠菌性食道炎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对药物的选择、治疗剂量、疗程和抗真菌药物的合理联合应用等问题还需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英,魏岩岩,李兴武.以念珠菌性食道炎首诊的AIDS患者的临床内镜特点.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55-57.

2 尹成方,赵慧娟,等.真菌性食道炎X线造影与内镜表现对照.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5:482-484.

3 文昱婷,赵蓓蕾,施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进展.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71-73.

上一篇:口服可溶性纤维素钠贴膏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效... 下一篇:食道覆膜记忆金属支架治疗食道恶性狭窄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