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特色的婺州窑

时间:2022-09-11 01:30:43

在南方青瓷中,婺州窑占有一席之地。婺州生产青瓷在唐代已闻名,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认为:“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说明当时婺州窑青瓷碗已在全国使用。老一辈陶瓷专家非常重视婺州窑的调查,早在民国三十年,著名学者陈万里先生就曾到金华查看婺州窑址。婺州窑再次引起人们注意是1976年,在韩国新安海域打捞出来的一万多件陶瓷器中,“钧窑系”瓷器占一百四十四件,其中有三足鼓钉洗、注子、花盆等品种,其造型、装饰釉色与婺州铁店窑产品相同,而与钧窑无关。1983年,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先生到日本参观展览时,确认是金华产品。可见婺州窑瓷器不仅畅销国内,同时还远销到国外,成为重要的外销商品。

“五一”假期,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组织会员到金华地区考察婺州窑,与当地瓷友交流,看窑址和博物馆,收获颇丰。

婺州窑概述

唐时婺州所辖的今金华地区,制瓷历史源远流长,窑场遍布金华、兰溪、义乌、衢州、东阳、武义、永康、江山等地,现已发现600多座窑址。婺州窑瓷器以青瓷为主,还烧黑、褐、花釉、乳浊釉和彩绘瓷。婺州窑始烧于汉,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到元,盛于唐、宋,终于元代,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婺州窑自西晋晚期开始使用红色粘土做坯料,烧成后的胎呈深紫色或深灰色。由于使用了白色化妆土,釉层滋润柔和,釉色在青灰或青黄中微泛褐色。由于胎土使用的是粉砂岩,造成胎土含铁量高,使用白色化妆土,成为婺州窑一大特点。

主要产品有盘口壶、碗、盆、碟、水盂、盏托、瓶、谷仓、鸡笼、水井等。在各种器物上广泛使用各种造型的贴塑、雕塑,是婺州窑另一大特点。

乳浊釉变江南明珠

江南地区以生产青瓷著名,同时生产黑釉和窑变釉。婺州窑在唐代就烧成乳浊釉,其釉变之审美开创了瓷色审美之新领域。位于金华市琅琊镇铁店村窑址,是婺州窑乳浊釉代表性窑址。琅琊镇范围内有多处古窑址,大部分为北宋时期。铁店乳浊釉瓷,是两次上釉,第一次浸釉,釉层较薄,晾干后,再浸第二次乳浊釉料,然后一次烧制成功。在窑火中自然釉变,这种釉具有萤光般幽雅和蓝色光泽,釉面呈天青色或月白色,具有玉质感,晶莹美丽,釉面滋润浑厚,增加了器物美感。铁窑乳浊釉瓷器与北方同时期的乳浊釉瓷器有明显的区别,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铁店瓷的釉色大量是天青和蓝紫色乳光釉。金华铁店瓷釉的主要呈色元素为锰,有别于钧瓷化学成分。铁店窑窑变釉的大量生产,是宋代茶文化促就而成,大量出口海外,可见人们对窑变釉的喜爱。

五代青瓷媲美秘色

婺州窑五代青瓷达到一个高峰。五代吴越国建立,采取保境安民政策发展经济,为偏安江南一隅,竭为贡奉中原各国,其青瓷是重要贡品,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青瓷发展。我们在武义雷先生家中看了他的藏品,开门、精美,收集的许多婺州窑产品,让大家大开眼界。雷先生还向我们介绍了武义古陶瓷生产情况,古陶瓷在武义县出土文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全省和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武义境内共发现了130多座窑址,其中汉代和西晋的窑址各有一座,唐、宋、元代的窑址最多,其中一个五代窑址甚至可与越窑相媲美。1995年,武义博物馆借了两件青瓷去上海博物馆展出,后来要给文物评级,当时来不及去取,就把照片给来评级专家看,专家看了照片就说:“不用看原件了,绝对是一级文物。”当我们看到一批青瓷标本时,其精美程度让人震惊,如果不说是武义窑址出土,我们肯定会认为是五代越窑中心窑址的贡品。精美的艺术造型、上釉的光泽度都足以改变人们过去对婺州窑笨重印象的认识。到东阳博物馆参观,看到婺州青瓷从汉到宋的各类实物,几件五代和唐的青瓷反映了东阳青瓷烧造水平,在金衢地区估计有不少这样高水平的青瓷窑址。

婺州窑火传承有人

婺州窑是古代先民留给人类的一份宝贵遗产,遗产内涵非常博大精深。在政府的支持下,金华陈新华先生克服了种种困难,于2004年下半年恢复了婺州窑陶瓷生产,使婺州瓷历史重现。1999年,陈先生开始收集古代婺州窑瓷片、残器,并常与一些婺州窑收藏家一起交流学习。2000年开始研究婺州窑的造型、釉料配方、制作工艺、烧制技术等等,并不断地进行样品试验。经过几年的试验和求教,初步掌握了婺州窑的泥料配方、釉料配方、烧成温度等基本要素,凭借自己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原有的陶瓷工艺基础,完成了创烧。

在陈先生作坊中,我们看到除了仿古工艺品的生产以外,更多的是用自己熟练掌握传统婺州窑生产工艺的技巧,结合现代赏美观念,深入挖掘婺文化内涵,创造性地继承、发扬婺文化的新作品。 除了陈先生在婺瓷工艺上深入研究外,在金华地区还有一批婺瓷文化爱好者,武义县雷国强先生、金华的曹兆普兄弟等朋友,默默无闻地用业余时间收集婺窑资料、分析标本残器,为婺州窑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增砖添瓦。

由于窑址发掘资料少,出土文物资料零散,收集整理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婺州窑的研究。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和研究的深化,人们会更全面地认识婺州窑,会有更多的惊喜发现!不断的新发现,将丰富婺州窑的内涵,为中国陶瓷史增添新的史料。

上一篇:生产超薄陶瓷砖的工艺方法等 下一篇:孔府门神及明代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