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课堂教学中对话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时间:2022-09-11 12:51:25

浅议课堂教学中对话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摘 要: 师生关系是决定教学系统生命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都必须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条件。传统师生关系使师生间的矛盾冲突日渐明显,导致教学效率降低。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就需要构建起课堂教学中对话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对话型师生关系 构建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实施的,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民主、平等的相互交往而构建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尊重、信任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即对话型师生关系。

1.教师要转变观念,营造自由、平等的对话氛围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学习和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掌握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取广泛的活动经验。

1.1教师要信任学生,真诚、热情地对待学生。

1.1.1教师要信任学生。对话要求交互性的存在,而保证交互性得以实现的关键则是信任。在布伯看来,师生之间的信任是对话教学的先决条件,是师生关系最重要的特征。信任是对话的基础,师生只有互相信任才意味着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接纳。

1.1.2教师要真诚悦纳学生。真诚是对话型师生关系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因为真诚的态度是有效对话的开始。在真诚的人际关系里,人类分享了相互依赖和信任。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更不能代替学生做出判断,而是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避免打断和不假思索地否定其思路,消除其恐惧不安的心理,充分挖掘学生情感的资源,最大限度地释放情感的力量,使师生对话的态度和蔼,语气亲切,从而真正做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

1.1.3教师要热情对待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除了倾听和认可外,要做到不抢话,让学生说痛快、说透彻。当然对学生的发言还要给予热情的评价,肯定学生,以帮助和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充分,进而激发其对话的内驱力。

1.2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让其贴近学生生活。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掌握最新学术动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使自己在教学中更有优势,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克服障碍,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是必须重点解决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开展对话,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当学生遇到迷惑不解的问题和有分歧的问题并向教师求助时,教师要将此问题抛给学生去思考、讨论,通过问题的反弹,使学生的思维功能和言语功能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

1.3教师要让课堂教学走向开放,开展师生对话。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改变这种状况,传统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教师在课堂中应把对话作为教学的重要形式,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更好地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固定不变的程序来达到预设目标。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性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教师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堂资源,鼓励学生对教材进行自我解读,让学生自由发言,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还要鼓励师生对话中的即兴创造、即兴发挥,超越预定目标的要求,并把它引燃,进而使不同的体验都有一个对话的机会,同时也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学生要改变观念,努力成为课堂的主人

2.1学生要尊重教师。

尊重他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孔子提倡人要做到“仁、义、礼、智、信”,即做人的基本原则是自身修养好,懂得尊重别人、讲礼貌、讲诚信。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对话教学提倡师生对话,学生仍然需要尊重教师,不是在表面上对老师毕恭毕敬,而是在自己的内心对老师尊敬。只有在心理上有尊重别人的想法,才可能做出尊重别人的行动。在对话教学中,学生尊重教师,不是因为教师的威严,也不是因为教师的地位,而是因为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尊重教师,才可以得到教师的尊重。

2.2学生要主动地学习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和建构者,是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学习主体。学生要改变在课堂上只是无精打采地记笔记的情形,就主动地学习,依靠自身的知识、文化和生活经验等先前的知识结构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重组和整合,进而把知识内化。

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此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教育资源,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在开放的情境和开放的时空中主动收集、处理信息,形成一定的观念,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可借助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然后自己独立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认知过程,发展科学思维。

2.3学生要积极应答,开放思维,开展师生对话。

学生要改变原课堂中教师不提问就不能发言的习惯,即要发言就必须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后再起立发言,在课堂上有疑问,不需要起立发言,就可以即时提出问题,在老师引导和帮助下展开讨论或者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探讨,说出自己的见解,有选择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课堂上,学生要努力表现自己,尽可能地展示自己,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是师生之间交往的重要方式,在表达过程中,学生不要害怕表达出错。学生要敢于批判和超越教材,不惟书、不惟上,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和权威辩论,避免从众从师的心理,并独立思考问题,增强自己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

学生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教材内容的掌握,还要努力为自己创造积极思维的广阔舞台,所以无论是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还是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都要重视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大胆想象、相互争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能够互动起来,实现情感的交流、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知识的共享,让课堂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1]陈国庆,王恩亮.构建师生交往的新模式[J].教育研究(文教论坛),2007,(3).

[2]米靖.马丁・布伯对话教学教学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3,(2).

[3]刘慧.交往:师生关系的新概念――当代教育转型中师生关系的理论探讨[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4).

[4]张增田.对话教学的师生观[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

[5]王宝壮,张爱华.对话型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途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6,(9).

[6]李向阳,刘娜,杨海波.论对话型师生关系的建构[J].教学论(中国成人教育),2009,(11).

上一篇:现代设计素描教学浅议 下一篇: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