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对话

时间:2022-09-11 11:43:14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对话

【摘要】自新课改推行以来,活动式学习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师生对话显得更加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营造对话所需的宽松、民主、愉快的氛围,选择合适的对话内容,保证对话的省时有效,并且因势利导,保证对话的有序进行。

【关键词】课程改革;角色变化;对话;因势利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新课堂中的教师角色的变化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一改过去那种课堂由教师自己控制、主宰、操纵,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的做法,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辩论和争鸣。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关于这一点叶圣陶先生曾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把课堂教学比作哄小孩吃饭,任凭你把饭食夸耀得多么香、多么甜、多么有营养,如果孩子不把饭食吃下去,小孩还是胖不起来。这个比喻既形象生动又通俗易懂地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说到底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从这个意义来说,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课堂教学。为了强调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有些教师消极地选择全线退出和不作为,从教学的组织者、学习的参与者和课堂的管理者等角色中“全线退出”,造成语文课堂学生主体的表象化。这无疑是错误的,这是对新课程标准的片面理解,是一种矫枉过正。它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学相混淆,自学是在没有教师授课或指导的情况下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育目标的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模式,体现在教学过程上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既然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既不是绝对的知识权威,也不该是冷眼旁观的消极无为者。他应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

二、营造对话的所需的宽松、民主、愉快的氛围

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教师应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担负着营造对话所需的宽松、民主、愉快的氛围。传统教学注重谈话,谈话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教师的提问。表面上学生的思维活跃,实际上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权。对话则完全不同,它是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的鼓励师生以及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为了消解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地位,确立师生之间人格的平等,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鼓励性的环境,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亲近文本,发现和提出问题,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产生对话欲望。在质疑中讨论交流、在交流中碰出火花,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进入高效学习状态。学生在宽松、民主、愉快的环境中,不必担心自己的想法幼稚会遭到嘲笑和训斥,进而敢于质疑、敢于交流,努力从不同角度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三、选择合适的对话内容,保证对话的省时有效

在一个激励性环境中,学生有了自主的话语权,比起过去死水一样的课堂来说是巨大的进步。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说了没有,“让学生说话”是为了维护学生在课堂里自主展开活动的权利,这当然是必要的。但这只是第一步,我们更要关注学生说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说?说了以后有收获吗?他们读懂了文本了吗?这些问题都是语文老师上课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时下语文课堂主体性集中表现为发言、讨论和情景剧表演等泛泛而又热闹的表演。从教学形态上看,学生是在活动,的确与教师进行了对话。表面上看,学生的思维似乎很活跃,但实际上学生没有学习的自,这样的教学设计对学生主体性得实现几乎没有任何作用。我们不能不考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语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它没有指向“语文素养”,而是指向“语文素养”以外的内容。我们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是语文教育的“忘本”与“失魂”。什么样的内容才是最适合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呢?既然是语文学科的对话内容,它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这里所举事例都属于选择了不恰当的对话内容,只能是事倍功半。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教材只是语文教学的凭借,而不是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开发建设上有更大的自,可以根据自己对话题的感受、体验、理解组织语文教学。同一篇文章,可以创造出大相径庭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多方权衡、选择最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内容,师生形成真正的对话,保证对话的省时有效。

四、因势利导,保证谈话的有序进行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反而更高了。它要求教师进行更为充分的备课,准备更为丰富的背景知识,在考虑要向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中提出的问题。教师既是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在学生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既要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使对话顺利进行,又要能因势利导。《魏公子列传》一文,笔者讲到侯生自杀,有学生说侯生真傻,为什么要死。有学生说反正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又老又穷。课堂一片混乱,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讨论侯生的死因,点拨到“士为知己者死”上来,进而引导学生分析侯生选择自杀的主客观原因。经过适时的引导帮助了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作出补充、调整和修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是由课堂教学的本质决定的,它是课堂改革的要求,是培养适应更多挑战人才的需要。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的一代应当是“自主发展,终生发展”的一代,他们必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做起,必须融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尤其要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坚定自主学习的信念,体验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 下一篇:谈高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