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时间:2022-09-11 11:31:05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大学英语教师由于教学工作负荷过重,自身发展压力过大,职业成就感过低等原因而产生职业倦怠,这种情绪、生理和情感上的耗竭状态必然造成诸多严重影响,需要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着手应对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一、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职业倦怠”(job burnout)一词也被翻译为职业枯竭或工作耗竭,该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其表现可归纳为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其中情绪耗竭最突出。此外,职业倦怠在中国的教师群体还有一特有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感到知识以及方法的枯竭。所谓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要求提高以及环境变迁的情况下,教师因无法应对而长期伴随压力体验而出现的情绪、生理和情感上的耗竭状态。教师作为需高度奉献和投入的职业,其工作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复杂脑力劳动,长期处于压力情境耗损过大进而导致职业倦怠。据调查有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这一状况在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尤为突出,近六万名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成为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从相关调查数据来看,即使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成绩突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并得到了学生肯定,但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教师缺乏职业满足感,而更有半数以上的教师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弃教大学英语,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试图努力通过深造考研的方式转Q学科。从这样的调查研究结果,就不难理解大学英语教师每年百分之四五的流失和百分之三十几的缺编比率。

二、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教学工作负荷过重

近年来我国高校持续扩招,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负荷快速增加。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不同于专业英语,其开设覆盖了高校的所有专业,班级人数根本无法小班教学,通常多达五六十人以上,更有甚者为上百人的大班教学,这样的教学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以本人所在的学校为例,教师们的周课时少则十六节,多则三十几节,教学效果往往难尽人意。除了课堂教学任务之外,教师还相应的疲于完成课前备课和课后作业批改的繁重任务。根据相关研究,工作量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尤其关乎情绪衰竭。长期高负荷运转势必导致教师身心皆疲,职业倦怠由此而生,其中教龄较长者更为突出。

(二)自身发展压力过大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优劣往往学生过级率为标杆,教师工作始终围绕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指挥棒转,从而沦为考试培训的机器。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提升,而且高校提供给公共英语教师的进修提升机会很少,其业务水平也无法得以相应提高。许多教师深感专业危机和生存危机却无法找到适合的解决之道。事实上,国内高校的英语博士点很少、入学竞争激烈;而公派出国进修的名额更是僧多米少,能分配到英语公共基础课的教师的机会相当有限。久而久之,教师学历提高和知识更新等需求始终难以解决。除此之外,大学英语教师还有繁重的科研任务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教学技能学习任务。总之,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提升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以及现代教技能力才能适应人才知识多元化的要求,这必然会造成驾驶身心疲惫不堪、职业倦怠难以避免。

(三)职业成就感过低

从学科地位来看大学英语并非专业课,这门课程长期存在学科归属问题,因而不是被学术边缘化,就是被其他学科看低。由于缺乏学科依托,相关教学论文并不易发表,往往被歧视为学术性不强。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对大学英语缺乏应有的重视,教师地位亟待提高,待遇亦有待改善。高校对教师工作评估往往基于学生评教、科研成果, 其结果难保公正全面,其中的负面反馈会对教师造成打击甚至伤害。总而言之,学科地位以及教师地位偏低,加之社会评价不高等因素都加深了大学英语教师个人成就感较低。

三、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大学英语教师普通存在职业倦怠,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范畴,其解决为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因而需要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着手应对。

(一)从社会层面

目前,社会需要对大学英语教师营造一个宽松且人性化的人文环境,对教师的角色合理期待,勿要过高预期而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正确评价教师的工作。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改善社会大环境,建立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通过积极制定各项政策法规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倡导社会支持配合教师工作,对他们给予人文关怀,改善教师经济待遇、重新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此外还应该创设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从而使得教师更加热爱追求教学事业,对自身的职业产生高度自信心和自尊感。

(二)从学校层面

学校应该为大学英语教师生存发展营造出和谐氛围,相关部门应提高管理水平从“以人为本”出发,给予教师群体充分的人文关怀,为他们排忧解难。学校还应该对大学英语学科给予更多重视,引进更多优秀教师减负,适当的政策倾斜为教师们提供更多的交流深造机会,使教师及时更新知识、了解学术前沿,还可以组织专家讲座、经验交流以及教研活动等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此外学校还应该设立公平合理的考核评价系统,从而客观公正衡量教师的工作业绩, 有效的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政策制度上减少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

(三)从个人层面

大学英语教师要从根本上消除职业倦怠就必须从自身做起。首先,在思想上要坚定应有的职业信念和理想,对自身职业持有肯定的价值认定,从而具备良好的心态基础。教师还需要正视职业倦怠,主动应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和困难,端正心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强化自身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强化, 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正确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克服畏难情绪,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有的放矢地克服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 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调查[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12).

[2] 江玉. 浅析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07(8).

[3] 姜苓. 普通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成因及应对策略[J].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12).

[4] 范琳,杨杰瑛. 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探究―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J]. 外语教学,2015(5).

[5] 吕堂红.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浅议创建学生真正喜欢的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