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频现彰特色

时间:2022-09-11 10:16:12

好的作文命题,表现为突出开放性,强调创新性,让学生人人有话可说,自由而充分地张扬自己的个性特点。成功的作文指导,表现为能够充分启迪学生的散发性思维,挖掘他们创造性的潜能,写出具有个性特点的文章。而一篇优秀作文,则表现为突破常规,亮点频现。作为写作教学这样一个过程,三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本文试图从题目、形式、语言、立意、想象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写出能够彰显个性、突出自身特色的文章。

1.题目新颖别致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使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一般来说,命题要求准确、鲜明、生动以外,还要讲究艺术特色。笔者认为,下列几种题目类型比较引人注目,似乎更容易被人看好。

一是仿拟题目。根据现成的诗句和民间俗语,或书名、影剧名等借用或临时仿造出一个意义与之相近或相似的词语或句子。报刊的新闻标题也经常运用仿拟的修辞手法,收到了生动别致的效果。如《风景这边独好》、《是驴是马牵出来遛遛》、《冲出围墙》、《邹书记施巧计杯酒释地权》、《一个也不能少》、《让课堂充满源头活水》等等。这类标题,因为大家耳熟能详,似曾相识,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产生强烈共鸣,读者在熟悉原来句子或书名的基础上,再读借用或翻造的题目、文章,可以扩展、升华新的认识。

二是比喻性和描写性的题目。如《高山上的"脊梁"》、《白莲缘何难成"甜心果"》、《老树绽新枝》、《文明新风漾山城》、《扮靓土货出"深闺"》、《同心构筑"防火墙"》、《笋因落选成了竹》、《东风绽放花千树》。这些题目颇费心思,很有文学韵味,给人带来艺术的美感。

2.形式别具一格

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有比较固定的写法,样式比较传统。如果能够突破常规,大胆选择自己最熟手的文体,最有新意的形式进行写作,形成自己独有的写作风格,无疑可以独树一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知道,同一个话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文体加以表现。正如同一商品,可以有不同的包装。例如,用记叙的文体介绍自然科学知识,避开了习惯上用的枯燥乏味的说明性文体。用书信体的形式讲述创作方面的知识,避开了习惯上用的板着脸孔说话的议论文

体。用日记的形式写小说,避开了习惯上常用的冗长的小说体裁。用简历式、广告式、童话、寓言、戏剧等写人物成长的过程,避开了常用的浩繁的传记体。以此类推,只要多想,还可以写出五花八门的文章样式。这种形式的创新,好比用酒杯喝茶,用茶杯喝酒,用沙发抬病人。工具不同,目标一致。

3.语言不落俗套

作文中语言的魅力无疑是成功的关键。个性化的写作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反过来说,个性化创新写作最鲜明的标志之一,也是写作教学或学生训练费力费时最多最难实现的一个目标。阅读优秀作文选,我们发现那些文章要么凭真情实感夺魁,要么倚婉约动人摘桂,要么靠清新明丽致胜,要么因风趣幽默得宠。总之,作者能够运用鲜活生动的语言把道理阐述得准确严密,把事物说明得周全细致,把景物描绘得有声有色,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让人读起来情趣盎然,犹沐春风,犹饮醴泉。且看下例语句:"情注翰墨写春秋"。"用平受伤的心"。"欣赏是一种层次,需要岁月的积淀"。这类语言,把抽象的写成具体的,把虚的写成实的,把死的写成活的,令人产生许多遐想,回味无穷。要善于指导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意地借鉴模仿,刻意地反复推敲。因为这类语言的使用,需要一个人丰富的知识积淀,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而经常有意识的使用这类语言,可以启迪智慧,丰富想象,扩展思维,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同时也是检验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语言功底的重要标尺。所以,创新语言的训练,应当以此作为训练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并把它作为学生平时语言积累的重点。

4.立意视角独特

立意是作文的灵魂与精髓,它的高低、新旧、深浅,对文章的整体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有的公说公有理,有的婆说婆有理,让人莫衷一是。但并不是说是非的判断没有任何标准,立意可以随心所欲,可以为猎奇而胡说八道,恣意妄论。而是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立意时,务必求真务实,符合生活本质,具有透视社会生活的功能,反映事物最本质、最深刻的意义,代表社会公众的主流意识。要运用唯物论观点,历史的、辨证的去看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如"寂寞"本来是令人难熬的,可有人却给予寂寞一种新的理解和创新阐释,说寂寞是一道苦茶,虽然会苦得使你紧皱眉头,但入口时苦,入口后甜,是良药苦口。寂寞是一股寒风,虽然会刺骨,但寒风吹过,必能清醒头脑。对"失败"的解读是:每一个成功前头都经历失败,每一次失败都向成功前进一步,成功是在失败的母体里孕育的。以上对"寂寞"、"失败"的解读,就是从辩证思维的角度来立意的,隐含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生活哲理,催人奋起,教人进步。

5.想象异乎寻常

创新写作提倡标新立异,出奇制胜,而想象和联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想象是创造的源动力,无论是说理、描写、叙事,还是说明、抒情,都需要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与常人不同的思维角度看问题,让思维的光芒辐射到四面八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把思维的触角伸入到自然界、人类社会、古今中外,穿过时空的隧道,左右逢源,纵横驰骋,从自己储备的知识、积累的经验中,将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有这样一道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还可以把书比作什么?一般学生都认为,名人的比喻是唯一正确的,不能随意改动。其实,用来比喻本体的事物是很多的。如: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提供你所需要的知识;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等等。这样的仿写,往往可以体现一个人深邃的见解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字里行间闪烁着思考的痕迹和智慧的火花。

创新写作的亮点体现在很多方面,本文所说的只是全豹中的一个斑点。要实现创新写作,需要习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业务水平,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勤于思考,勤于动手。舍此,绝然不能写出能够彰显个性、突出特色的文章。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 下一篇: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