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思维导图在中职德育课《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1 10:16:11

浅议思维导图在中职德育课《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应用

摘 要: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程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培养高尚人格和法治观念,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而现在企业在招聘的时候愈加注重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学习能力。思维导图广泛应用于世界五百强公司的企业培训和国外知名学府中,由于其对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效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学习中引入思维导图的应用,一方面能将枯燥的文字通过提炼转化为色彩丰富的“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与小组探究学习的结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共赢理念。

关键词:思维导图;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应用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性图表,用以表现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整体思维工具,可应用到所有认知功能领域,尤其是记忆、创造、学习等各种形式的思考。它通过捕捉和表达发散性思维,将大脑内部的过程进行了外部呈现,因此也被描述为“大脑的瑞士军刀”。[1]

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这一创造让做笔记不再枯燥,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与传统的记笔记方法相比,思维导图可以通过提炼关键词使主题更为明确,同时能够区分每个主题的重要性,界定各个主题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每一幅思维导图都是一个独特的创造,因此有助于提升记忆力,改善复习信息的速度与效率。[2]

(二)思维导图的特征

1.中心图画(学习目标)明确。思维导图的需要使用中心图像用来捕捉主要内容――比如,如果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学习第四课“恪守职业道德”①的内容,学生在白纸或笔记本的中央写上“恪守职业道德”的字眼并配上能表示“职业道德”的图像。这样使用醒目的图像置于中心作为主题,可以大大地吸引眼球和大脑的注意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些主题词不方便使用某图像代替,则须通过使用色彩、变换词形来增加层次感,从而起到使用吸引人的效果。

2.分支从这幅图画向四周散射,与蒲公英花头的结构相类似。首先被分成各大主题,附在中心图画上,然后次主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上一层分支上。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像或者印在相关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由于大脑容易对直线有厌烦倦怠情绪,思维导图中的曲线和分支,犹如大树中的树枝,更符合自然,更能引发无穷的想象。

3.关键词的使用。思维导图并不会完全排斥文字,而是更强调融图画与文字的功能于一体。因此,有关键词(例如短语、短句)单独使用,分布在分支线条上;但是一般更倾向于与图形图像一起使用,起解释导引作用。如果思维导图不使用关键词,而是写满了句子,那它就如同手指没有了关节,与僵硬的木棍没有两样。[3]

4.图文并茂,色彩丰富。因为图形除了能够吸引眼球的注意,还可以触发无限联想,并且是一个极其有效的帮助记忆的方法。研究表明,与单纯的词语相比较,大脑更倾向于接受图形。而色彩的增加(通常采用三种以上的颜色),使思维导图更加生动,同时可以增强记忆力与创造力。

二、思维导图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思维导图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概况

在国外的教育界,诸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知名学府已经在教授和使用思维导图。在新加坡,思维导图已经被引入中小学教育。在英国,思维导图更被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还有我们熟知的德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行动导向法,思维导图已作为一种成熟的工具和方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

在我国,1998年思维导图的概念开始被国人接触,到了2008年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得到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应用,针对职业教育领域的运用则显得较为缺乏。②直至近几年,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才逐渐增多。

与德国类似的是,思维导图主要应用在我国针对职业教师的师资培训上。例如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在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骨干专业教师培训中,把思维导图法与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等作为行动导向教学中具体使用的方法进行介绍和实践训练。[4]在课程改革中,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是改革的主要方向,思维导图法被认为是对一体化课程顺利实施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赵志群学者认为在“制定计划”和“作出决定”的阶段,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并提出如果运用得当,思维导图法不但可以促进每个学生积极思考,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借鉴他人智慧、激发自己的想象与灵感,从而产生更多更深层次的想法。[5]

(二)思维导图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中应用的好处

1.培养自学能力,有利于理解能力的深层开发。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涉及道德与法律的内容,这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生不仅曾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上学习过,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耳闻。传统做笔记的方法是利用数字、短语、句子、列表和划线,这只使用到了大脑左边皮质层的记忆功能。而用思维导图做笔记时,可以用关键记忆图像(右脑)总结出你所作笔记的中心主题。用这种方式作笔记,由于使用了多维度的记忆规则,除了能够记住所作的笔记,还能有时间去理解分析所记事项和关注学习的教材。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中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也让其有时间去批判性思考所学事项与生活中的联系。

2.培养发散思维,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更强调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例如“依法经营企业”的课程学习中,通过小组对一个案例的学习,串联所学知识点,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而引入思维导图的运用,可在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所学知识,课中随着案例的学习进一步发散思维补充完整,课后小组通过分享各自的思维导图后加以巩固。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更是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3.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学习动力的激发。

《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内容既常见却又不易掌握,但此门课的目的不是单纯的学习“道德”和“法律”的概念,而是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发自内心的践行道德要求、提升法律意识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思维导图的引入,使单调的知识学习转变成了多彩的能力培养,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动机,从根本上把“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思维导图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应用设想

(一)思维导图的绘制办法

学习思维导图,首先要懂得绘制的办法。通常有手绘法和机绘法两种。

1.人手绘制法。此种方法是使用纸和笔去完成,其中笔的颜色须多样。博赞先生在他的《大脑使用说明书》一书中,提供了成功绘制一张思维导图的依据,总结了绘制思维导图的七个步骤:(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2)用一幅图像或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3)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4)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次类推;(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6)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7)自始至终使用图形。[6]

2.机器绘制法。机绘法是指使用电脑软件③进行绘制,现时常用的思维导图软件有Mindjet Mindmanager 和Freemind两种。基本思路与手绘法一致,但电脑软件较为人性化的设计,提供众多模板参考,方便思维导图初学者的入门。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堂上,在学期初引入思维导图学习时,可使用电脑软件对学生进行介绍,这种可视化的效果能更为直接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

3.绘制的原则。思维导图绘制的原则首先要清晰明白,通过对关键词的提炼和使用粗细不一或颜色不同的连接线,能够使繁冗的文字变得简练。其次是突出重点,通过使用中心图像帮助理解和记忆。接着要合理布局,思维导图的目的是化繁为简。因此必须把一课的内容浓缩在一张纸上,因此合理布局非常重要,同时也能培养提炼重点的能力。最后要使用联想,这也是思维导图的奥秘所在。提炼重点后,随着学习知识的时间减少,通过联想和发散思维,培养批判性的思考能力的时间随之增加。

(二)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做《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程笔记

1.自身示范,带领学生绘制第一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使用,学生一开始仍停留在概念图④的认识上。因此,通过亲身带领学生画下第一张思维导图很重要。

(1)准备工作,给学习小组分配一盒彩色笔(事先规定须使用三种颜色以上),每位学生一张A4大小的白纸。

(2)明确主题。设置“职业道德与法律”为中心主题词,并引导学生将其转化成图像,例如把书本的封面画出来。

(3)发散思维,引导二级关键词。例如道德是包括文明礼仪、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的内容,法律则包括法治国家、宪法、程序法、行政法、刑法和民法等制度。

(4)通过联想,引导三级关键词。例如礼仪包括了行为举止、语言谈吐;行政法、刑法能引申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等划分。

(5)根据已学知识和日常见闻,使用5W的思维方法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5W即What(什么),Who(谁),When(何时),Where(何地)和How(怎么样)。

2.坚持每课一图。学生通过在导入课中学习了思维导图的绘制,同时也对整个课程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随着学习的深入和课时的安排,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课中或课后对每一课的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可以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不断完善思维导图。这样的学习,除了把知识内容浓缩,同时也能对课程体系完整地串联一起,既有利于课程的复习,也有利于重难知识点的掌握,更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3.通过小组合作,共享思维导图,完善课程学习。例如在“维护劳动权益”的学习中,思维导图的初稿由学生个人根据自身的理解完成,课堂上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分析案例,共同得出毕业后求职以及出现劳动纠纷后维护劳动权益的途径。此时小组间通过共享各自的思维导图,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小组长的领导下,个人通过取长补短,不断补充完善思维导图,进而加强对重难点的学习。

4.教师通过整个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共赢”精神。《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培养法律意识。思维导图的应用,把枯燥的道德、法律内容转化成色彩纷呈的图画;结合探究型小组学习,共享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习生活中践行道德中的互助精神和团队合作,也更能适应毕业后在企业中的发展。

注释:

①本文所指的《职业道德与法律》一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的中职德育课教材。文中提到的上课内容,均选取教材中的课程名称。

②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以“思维导图”“中职”等关键词的搜索发现,在中职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运用的研究文献较少,更多的是在中小学等的基础教育领域上的研究。

③现在除了电脑软件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外,也能使用手机软件iMindMap进行随时随地绘制。但现在课堂常用的为电脑软件,故文中不另行针对手机软件进行介绍。

④“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概念在学界上存在一定的分歧,有认为是内涵是一致的,只是说法不一。也有观点认为是这两者在起源、应用和形式方面是完全不一样的。本文持第二种观点。“概念图”是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方法。例如利用概念图表示《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著,卜煜婷,陆时文译.思维导图宝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第33-34页

[2](英)东尼・博赞著,陆时文译.博赞学习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第105页

[3]李林英,李翠白主编.思维导图与学习――学习科学与技术新探[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3页

[4]李冀平.思维导图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1. 第15页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第102-104页

[6](英)东尼・博赞著,张鼎昆,徐克茹译.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第18-20页.

上一篇: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 下一篇:巧用评语批改数学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