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直丝弓技术固定外伤脱位牙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9-11 09:01:53

正畸直丝弓技术固定外伤脱位牙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正畸直丝弓技术固定外伤脱位牙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科2009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180例(198颗患牙)恒牙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92例100颗)和对照组(88例98颗)。实验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牙弓夹板固定,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 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脱位牙;直丝弓矫治器;牙弓夹板

[中图分类号] R7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6(b)-0110-0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车祸的发生也随之大幅上升,因车祸而致的牙外伤屡见不鲜。学龄前儿童活泼好动,对危险的判断力差,常易发生碰撞、跌倒、意外事故等,造成牙齿外伤。传统外伤脱位牙的治疗主要包括牙弓夹板固定、软硬垫、金属联合树脂固定等方法[1-3],相关研究显示,采用正畸固定矫治器的方法对外伤脱位牙进行固定,临床效果良好[4-5]。本研究选取本院的恒牙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直丝弓技术和传统技术对外伤脱位牙进行复位固定,比较两种方法的有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09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180例(198颗患牙)恒牙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8例(109颗),女性82例(89颗);年龄为8~50岁;部分脱位95颗,完全脱位103颗;上颌牙齿110颗,下颌牙齿88颗。所有外伤病例就诊时间均在0.5~2 h之内,无牙折、颌骨骨折等并发症。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92例100颗)和对照组(88例98颗)。两组的年龄、性别、患牙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0.025 PIM标准型网底直丝弓托槽(杭州新亚齿科材料有限公司,2630171),非调拌型牙釉质粘合树脂(杭州西湖生物材料有限公司,080704),0.018英寸×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美国3M公司,08797),0.016英寸×0.022英寸镍钛方丝(北京有研亿金公司,20080237)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牙弓夹板技术固定外伤牙,具体方法参照《口腔颌面外科学》(第6版)[1],牙弓夹板固定6周。实验组采用直丝弓技术固定外伤牙,常规检查损伤程度、咬合关系、牙体、牙周及邻牙情况,拍摄牙片及全口曲面断层片,伴有软组织损伤者,局部麻醉下及时清创,充分冲洗,搔刮牙槽窝,尽早手法复位患牙。取0.018英寸×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一段,长度跨过患牙近、远、中3颗牙,按患者牙弓形状个别弯制,末端回弯。按正畸要求隔湿牙面,酸蚀,涂布黏接剂,使用预先个别弯制的不锈钢丝将托槽黏接在患牙近、远、中2~3颗牙上,待黏接剂硬固后,调整方钢丝,使其能够顺利进入每个托槽槽沟内而不产生任何矫治力。使用0.2 mm结扎丝结扎2周,2周后换0.016英寸×0.022英寸镍钛方丝,0.2 mm结扎丝结扎2周。调,使患牙降低咬合;如调效果不理想,可制作垫或磨牙垫。确保患牙无早接触,并嘱患者治疗期间严禁使用患牙,完全制动;外伤牙固定后,全身使用抗生素5~7 d,在预防感染的同时能够控制龈沟液中的细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饭后使用漱口液漱口。对于根尖发育完全的脱位牙,在术后3~4周做完善根管治疗。

1.4 疗效评定标准

成功:患牙为活髓,无叩痛,无松动,牙龈健康,X线片显示牙周膜、硬骨板正常存在,根尖周未见明显暗影,根尖未见明显吸收。有效:患牙牙髓坏死,已完成根管治疗或根尖成形术,患牙复位良好,无叩痛,无松动,牙龈健康,能行使正常功能,X线片显示牙周膜、硬骨板正常存在,根尖周未见明显暗影,根尖未见明显吸收。失败:患牙移位,Ⅲ度松动或动度消失,X线片显示牙周膜间隙消失,牙根吸收,根尖区暗影;以上情况存在一项即视为失败。总有效率=(成功+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1,P

表1 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前牙外伤后,牙齿易出现部分脱位,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咀嚼和语音功能,还可能导致前牙缺失,影响美观。前牙脱位需要对牙齿进行及时的松牙固定,而松动牙固定的基本原理是将一组松动牙固定为一整体,使之形成一个多根牙,从而分散咬合力,减少或消除咬合创伤,这有利于牙周组织的愈合和牙槽骨的新生[4]。在固定前需对患牙及其周围组织进行妥善处理,保护牙附着结构,保留尽可能多的牙周韧带细胞,使根面得到有效的再生和修复。彻底清理牙槽窝,清除异物、凝血块、坏死软组织等,以利于患牙完全复位[5]。

外伤性脱位牙常见于生长发育期儿童,多数正处于替牙阶段,各牙齿长度参差不齐,且时有未萌牙。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固定替牙期外伤脱位牙,解决了替牙期可利用基牙少,固位差的难题[6]。这种固定方法还能使患牙在有一定生理动度的情况下愈合,对于生长活跃的儿童能更好地营造有利于牙周愈合的环境。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有1例失败,是由于患儿不配合,托槽脱落未及时复诊,直至患牙脱落引起家长重视才来复诊,最后拔除。对照组中有3例失败是由于牙弓夹板松动二次结扎时患儿不配合,家长要求放弃治疗。

相对于传统牙弓夹板,直丝弓矫治器戴用舒适,异物感小,美观度高,患者接受度高,便于清洁,易于护理,牙周创伤小,不损伤龈,有利于牙周组织的恢复。现更有成品陶瓷直丝弓托槽,适用于演员、主持人等公众人物。直丝弓托槽直接黏接于牙面,力量集中准确,固位力好,即使出现了托槽脱落,也很容易进行重新黏接。直丝弓矫治器在同一牙弓内,可利用其他牙齿作为颌内支抗,能够有效保持松动牙的位置,且由于使用了随形弓,对已经手法复位的牙齿不产生任何额外力量,即使在松动牙偶尔受到外力的时候,外力也能迅速通过直丝弓将力分散在近远中的正常牙上,这有效地保护了松动牙齿。至少有两颗以上的临牙与外伤牙一起固定,这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抗[7],如果出现了咬合干扰,还可以通过调整弓丝的形态来调整前牙的咬合关系,避免了咬合干扰带来的副作用。直丝弓矫治器操作性好,节省了大量椅旁时间,可在不拆除矫治器的情况下直接进行牙周检查、治疗以及牙体牙髓的各种治疗;在主动治疗后期,可以对个别牙的不齐进行简单调整[8-9]。

在使用直丝弓固定外伤脱位牙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临床工作中常见合并各种损伤,而且血液、唾液及龈沟液常污染术区,直接影响黏接效果,因此在操作时必须严密隔湿,吹干,动作轻柔而敏捷,以减少患者的痛苦,节省椅旁时间。②托槽黏接和弓丝弯制必须准确无误,不产生任何矫治力及矫形力,否则不仅没有起到精确的固定作用,反而加重患牙的负担,进一步造成牙周、牙体损伤[10-11],因此固定前期采用粗硬弓丝能够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后期采用弹性较好的镍钛方丝,使牙齿有适当的生理动度。③对于未成年或更小的患儿,治疗前应向患者家属交待清楚,如有托槽及弓丝松动或脱落务必及时就诊;要常规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术前与家长充分交流,务必取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并签字同意[12-15]。

上前牙位于口腔前部最突出的部位,易受到外力而松动移位乃至脱落。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更易发生牙外伤,这是因为此类患者上颌相对下颌更加前突,在倒地过程中更易损伤前牙,因此应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同时也应该对其进行早期阻断性矫治。采用Activitor或者FrankelⅡ等功能矫治器进行治疗,可以促进下颌的生长。此外,上颌的唇弓也有助于抑制上颌的生长,进而减小上前牙的突度,降低牙外伤的概率。

综上所述,将直丝弓矫治技术用于外伤脱位牙的固定,有利于牙弓形态的恢复,对牙周组织损伤小,不仅能很好地达到患牙稳定固位的要求,还能使患牙在一定生理动度的情况下愈合,进一步防止了医源性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9-131.

[2] 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9-92.

[3] 石四箴.儿童口腔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6-25.

[4] 张继强.关于松动前牙固定的力学探讨[J].口腔医学纵横杂志,2002,18(1):62-63.

[5] 刘彦攀.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牙外伤固定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4):138-139.

[6] 杨晓梅,彭静.应用方丝弓矫治器固定外伤脱位牙[J].北京口腔医学,2001,9(3):142-143.

[7] 吕亚林,邓凤章,曾金玲.固定正畸装置治疗101颗外伤松动牙齿的临床疗效[J].北京口腔医学,2007,15(6):339-341.

[8] 刘治慧,王慧明.方丝弓矫治器固定外伤移位前牙疗效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4,22(3):261-263.

[9] 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2.

[10] 赵仪云,李肇元.年轻恒牙外伤性冠折203例临床研究[J].中国厂矿医学,2004,17(5):382-383.

[11] 高洪,徐洁,张杰.外伤脱位牙的急诊再植治疗39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2,3(5):103-104.

[12] 胡群力,范美巧.片段弓固定前牙脱位的体会[J].口腔医学,2004,23(4):210.

[13] 申玲,安力民.方丝弓矫治器在外伤前牙固定中的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23(1):48-49.

[14] Mustafa A,Mehmet SB.Management of an intruded primary central incisor with a natural crow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J].Eur J Dent,2014,8(2):265-268.

[15] 武红梅.方丝弓矫治器固定外伤松动牙的疗效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4(4):16-17.

(收稿日期:2015-03-20 本文编辑:祁海文)

上一篇:显微超声技术与化学药物冲洗对根管清洁度的影... 下一篇: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