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居的村庄

时间:2022-09-11 08:09:08

【前言】人畜共居的村庄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5)如此看来,在黄沙梁做一个人,倒是件极普通平凡的事。大不必因为你是人就趾高气扬,是狗就垂头丧气。在黄沙梁,每个人都是名人,每个人都默默无闻。每个牲口也一样,就这么小小的一个村庄,谁还能不认识谁呢。谁和谁多少不发生点关系,人也罢牲口也罢。 (6)你敢说...

人畜共居的村庄

从《今生今世的证据》到《寒风吹彻》,同学们一进高一就领略了刘亮程的文字与众不同的风格。这个自称为“农民”,却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最后的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的当代中国文坛重要而又异类的人物,以一本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带领我们忘却了身外嘈杂的环境,进入风、沙、虫、畜的世界,聆听自然的声音。作者在文字背后耐心地向我们讲述着一头牛的眼神、一朵花的笑声、一场风的痕迹,使用着他诗性的语音。今天我们品读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1)有时想想,在黄沙梁做一头驴,也是不错的。只要不年纪轻轻就被人宰掉,拉拉车,吃吃草,亢奋时叫两声,平常的时候就沉默,心怀驴胎,想想眼前嘴前的事儿。只要不懒,一辈子也挨不了几鞭。况且现在机器多了,驴活得比人悠闲,整日在村里村外溜达,调情撒欢。不过,闲得没事对一头驴来说是最最危险的事。好在做了驴就不想这些了,活一日乐一日,这句人话,用在驴身上才再合适不过。

(2)做一条小虫呢,在黄沙梁的春花秋草间,无忧无虑把自己短暂快乐的一生蹦踺完。虽然只看见漫长岁月悠悠人世间某一年的光景,却也无憾。许多年头都是一样的,麦子青了黄,黄了青,变化的仅仅是人的心境。

(3)做一条狗呢?

(4)或者做一棵树,长在村前村后都没关系,只要不开花,不是长得很直,便不会挨斧头。一年一年地活着。叶落归根,一层又一层,最后埋在自己一生的落叶里,死和活都是一番境界。

(5)如此看来,在黄沙梁做一个人,倒是件极普通平凡的事。大不必因为你是人就趾高气扬,是狗就垂头丧气。在黄沙梁,每个人都是名人,每个人都默默无闻。每个牲口也一样,就这么小小的一个村庄,谁还能不认识谁呢。谁和谁多少不发生点关系,人也罢牲口也罢。

(6)你敢说张三家的狗不认识你李四。它只是叫不上你的名字——它的叫声中有一句可能就是叫你的,只是你听不懂。也从不想去弄懂一头驴子,见面更懒得抬头和它打招呼。可那驴却一直惦记着你,那年它在你家地头吃草,挨过你一锨。好狠毒的一锨,你硬是让这头爱面子的驴死后不能留一张完整的好皮。这么多年它一直在瞅机会给你一蹄子呢。还有路边泥塘中的那两头猪,一上午哼哼叽叽,你敢保证它不是在议论你们家的事。猪夜夜卧在窗根,你家啥事它不清楚。

(7)对于黄沙梁,其实你不比一只盘旋其上的鹰看得全面,也不会比一匹老马更熟悉它的路。人和牲畜相处几千年,竟没找到一种共同语言,有朝一日坐下来好好谈谈。想必牲口肯定有许多话要对人说,尤其人之间的是是非非,牲口肯定比人看得清楚。而人,除了要告诉牲口“你必须顺从”外,肯定再不愿与牲口多说半句。

(8)人畜共居在一个小小村庄里,人出生时牲口也出世,傍晚人回家牲口也归圈。弯曲的黄土路上,不是人跟着牲口走便是牲口跟着人走。

(9)人踩起的尘土落在牲口身上。

(10)牲口踩起的尘土落在人身上。

(11)家和牲口棚是一样的土房,墙连墙窗挨窗。人忙急了会不小心钻进牲口棚,牲口也会偶尔装糊涂走进人的居室。看上去似亲戚如邻居,却又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日子久了难免会认成一种动物。

(12)比如你的腰上总有股用不完的牛劲。你走路的架势像头公牛,腿叉得很开,走路一摇三摆。你的嗓音中常出现狗叫鸡鸣。别人叫你“瘦狗”是因为你确实不像瘦马瘦骡子。多少年来你用半匹马的力气与女人生活和爱情。你的女人,是只老鸟了还那样依人。

(13)数年前一个冬天,你觉得有一匹马在某个黑暗角落盯你。你有点怕,它做了一辈子牲口,是不是后悔了,开始揣摩人。那时你的孤独和无助确实被一匹马看见了。周围的人,却总以为你是快乐的,像一只无忧无虑的夏虫,一头乐不知死的驴子、猪……

(14)其实这些活物,都是从人的灵魂里跑出来的。它们没有走远,永远和人呆在一起,让人从这些动物身上看清自己。

(15)而人的灵魂中,其实还有一大群惊世的巨兽被禁锢着,如藏龙如伏虎。它们从未像狗一样咬脱锁链,跑出人的心宅肺院。偶尔跑出来,也会被人当疯狗打了,消灭了。

(16)在人心中活着的,必是些巨蟒大禽。

(17)在人身边活下来的,却只有这群温顺之物了。

(18)人把它们叫牲口,不知道它们把人叫啥。

简评

文章开头,作者用了四段的篇幅,写足写透想象中黄沙梁一地人以外的物种的快乐生活。通篇比拟,而这一部分中拟人手法的运用则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写驴精妙绝伦,下面对小虫、老树的刻画亦有同工。

接着三段,细数各类生命的清晰、了悟,以及人的困顿、不知觉。对比手法随处可见,从第一句开始,作者就以这种形式催人反观自身,例子不胜枚举。

然后作者由浅入深,从表象到精神,剖析人和其他物种的共性——本质上,都是天地间的一个存在。其中第十一、十二段的拟物写法尤其值得关注,它内外统一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独到的认识。

第十三段起,作者在文末描述、分析了人的局限性,并提醒人们珍爱伙伴,尊重生命。对比、比拟贯穿始终,句句鲜活真切,句句叩问人的心灵。

其实,修辞、手法什么的,不是至要,让人感觉醍醐灌顶的是作者的那种敬畏自然的生命态度:乐世,悲怀。可以说,《人畜共居的村庄》之前的黄沙梁,是作者曾经生活的地方,而之后,这个名词已被抽象、虚化,成为一种寄托——批判不尊重生命的所谓现代文明,表达回归纯朴状态的强烈心声。

阅读的过程也是接受思想洗礼的过程。抛却偏识成见,趋于精神高地,愿我们不枉此一读!

以人的视角、情感写驴,拉近了人和驴的距离,使文章亲切、自然,让读者直接而具体地感受到了驴的生命状态。

驴眼看世界,与寻常不同,其实也相同。难得之处不是前者,而在于后。

虫心乃人心之缩小版。心心相似间,有着足够的自得、自满。

品类骤增,作者写来繁简有度,隐隐显显。当物种跨越了动、植两端,文字的涵义霎时拓宽、增厚。以上数段,不变的是什么?一个词:怡然。

对比中,人和动物的相同点便得以彰显。

尽管人的情感已经被借用上无数次,作为万物之一的这个具体形象,本段才轮到出场。且即便出场,也不得主角的名份,只与上述任何一样生灵地位相当。抑此扬彼,只为催促一直以世间主宰者身份自居的人早日觉醒。

他们有爱有恨,有恩有怨,他们懂得世间的一切。人哪,只有人这一类还无法感应到生命共有的情感。

客观环境共同,主体遭遇却不对等——洞悉深悟的,莫辩一词;搅扰缠身的,却拥有绝对的发语权。遗憾中透露着期盼,并不损全文的温暖。

拟物现象俯拾即是,它不仅活跃了文章的气氛——比如,把人拟作牛、狗、鸡、马、鸟之类的,妙趣横生——也对上文的“拟人”作出了相应的平衡,还证明了一个事实:人畜共居,“日子久了难免会认成一种动物”,而非现在看上去的那样,人们自命不凡,自以为是地以人的关系称谓他们。

理想中黄沙梁的和谐氛围由人畜合力营造,没有主从之分,只有由内而外认定的物物相因。人,特别需要向别的生命靠拢,而非反之。

变换角度,终于由人站在现实的层面来抒感了。却陡然间本体萎缩,直至怀疑起此前所坚信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交流,只剩下了人畜相望时的纯粹、毫无保留。

对方是自己心灵的投射;对方的诚实守信便是人的一大安慰,也是人的一大荣幸。

人可以寻求自由,但终归是不自由的。那一部分丑陋的东西必须过滤、提炼了才能趋向灵魂的洁净,人才能与身边的族类携手并肩。

他们是自由的,肉体、灵魂高度统一,温顺、关好。

不是简单的回环或者对偶,句式相似,表达的字面意义是“人畜平等”,而潜在的思想不容忽视——人,有亏欠。对现状的书写、对更理想状态的呼唤,一应俱全。

上一篇:被动语态用法小结 下一篇:名师答疑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