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地理课堂的时效性

时间:2022-09-11 04:50:16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地理课堂的时效性

时间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马克思说:“一切的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教学是在时间中进行的,而地理学习时间又是法定的、有限的,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设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一 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等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这些理念,最终落脚点在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地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建立新型、现代的地理课堂教学情境,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由于新课改实施以来,各科新课程早已进行,考试大纲却一直未出台,不少老师习惯了根据考试大纲来安排上课重点,如今却感到茫然,摸不清高考重点在哪里,干脆拿着新课本,套用过去的老方法。这方面地理学科的表现也较明显。

为了稳妥起见,目前也有不少地理老师仍然按照过去的经验来教新课程。而由于新课程内容比过去增加一两倍,并且牵涉面广,还要组织学生探索、实验。如果要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并且开展相关活动,按照现有课时根本不够,多数老师反映时间不够用。

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教师们主要有两方面的担心:一方面担心没有把握住中考方向,耽误了学生们的前程,只得按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上课,另一方面又要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接受上级和专家的检查。这样一来,学生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

以上的这些现状会导致下列问题的产生:

第一,课时紧张使教师参与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精力不足,普通高中教师普遍反映教学负担过重。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大部分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思考深层次的问题,校本教研仅限于如何上好课,制约了教师本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第二,课时紧张使课堂教学缺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仍然采用传统讲授法,学生仍然以听讲为主,使得教师想尝试改革的愿望都难以实现,另一方面还使得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为受挫。

第三,课时紧张使学生负担加重,由于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知识的编排系统出现了较大的调整,导致一些地理知识在学习时学生已有的必备知识不足,没有这些必备知识的学习是有困难的,为解决这些困难,教师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多数教师选择补充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加重。

二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措施

面对越来越重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的学生负担,如何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指导下,发挥地理学科真正的作用,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将是我们地理教师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要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必然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怎样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呢?

第一,必须认真地、反复地学习“标准”,真正从整体上把握“标准”。教师不仅要真正掌握“标准”体现的新理念,而且应该准确理解把握“标准”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以“标准”为准来进行教学,增强主动性,避免盲目性。

第二,教材的编写者,应更好地依据“标准”要求,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修订教材,让教材更符合“标准”精神,让教师使用时更方便,更放心。

第三,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对教材中哪些内容必须讲深讲透,让学生牢固掌握,哪些内容只须让学生了解,哪些习题应让学生练习,哪些习题可以选做或不做,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总之,教师应根据“标准”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合理调整及取舍,更科学、更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

第一,教师必须全面、系统地规划好每堂课的结构,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熟悉学生,熟悉教学的“材料”和“构件”,设计好每堂课的知识重点、技能及技能训练点,优化课堂结构的各个环节并安排好先后顺序。

第二,调整好课堂教学节奏,做到张中有弛,起中有伏,能够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必须拒绝那种一讲到底、课堂变成“一言堂”,视学生为容器的满堂灌的陈腐手段。

第四,培养学生讲求时效的习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每课目标力争当堂完成,这样就可避免那种靠延长学习时间,任意增加课时,随便占用假日来提高教学效果的做法。

三 小结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内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培养,知识得到掌握。从而可以提高地理课堂的时效性。

上一篇:促进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浅谈高一英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