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传统的家具概念

时间:2022-09-11 04:06:17

挑战传统的家具概念

摘 要:温戴尔•卡索是美国“手工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又被誉为“美国艺术家具运动之父”。他挑战了传统的家具概念,以雕塑化的手法进行家具创作,将家具设计提升到艺术的层面,极大地丰富了家具艺术的表现力。本文对他各个时期作品的特点作了梳理,并阐述如何借用雕塑的艺术语言进行家具创作,以及从中得到的启迪。关键词:温戴尔•卡索;手工艺复兴运动;雕塑;家具;设计;启迪

中图分类号:J503 文献标识码:A

曾经盛极一时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便已颓败。然而,该运动的影响却一直存留于后世手工艺人的作品中。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英国“科茨沃德学派”(Cotswold School)以及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木工艺运动”(Woodcraft Movement)陆续登场以后,“手工艺复兴运动”也在延续着“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余脉。所谓“手工艺复兴运动”(Craft Revival Movement),一般是指从20世纪70年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在英美两国出现的一场艺术与设计运动,其目的是发扬传统手工艺之精髓、并使之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当时的社会生产出现了由批量化到小规模、多样化转变的趋势,并且随着中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与大众文化的全面兴起,多元化成为了当代设计发展的基本趋势,而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则成了多样化的选择之一。此外,手工艺也迎合了人们回归自然、重拾人性的内心需要。这些都促成了“手工艺复兴运动”的产生。

“手工艺复兴运动”主要局限于家具手工艺领域,美国的家具设计师温戴尔•卡索是该运动中极为重要的设计师,他是美国“手工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又被誉为“美国艺术家具运动之父”。温戴尔•卡索挑战了传统的家具概念,以雕塑化的手法进行家具创作,将家具设计提升到艺术的层面,重构了“家具制造的艺术传统”,其思想可以追溯到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时期的约翰•拉斯金、威廉•莫里斯等前辈。

一、温戴尔•卡索的生活背景

温戴尔•卡索生于1932年11月6日,童年生活在堪萨斯州的一个小镇上。1958年,他获得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工业设计专业的学士学位。虽然其父亦为家具设计师,然而温戴尔•卡索对绘画、雕塑的兴趣始终胜于家具设计,于是他又继续攻读了堪萨斯大学的雕塑专业,并于1961年取得了该专业的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来到纽约州的罗彻斯特,在美国手工艺人学校(the School of American Craftsmen)教书,并建立一间个人工作室。同时,他还担任了罗彻斯特理工学院(the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木工艺系的系主任。1980年他在纽约州的Scottsville开设温戴尔•卡索学校,此后长期生活与工作在Scottsville。

在他长期的职业生涯中,温戴尔•卡索获得过很多荣誉,比如1994年美国手工艺博物馆发起的“美国手工艺运动的梦想”奖、1997年美国手工艺委员会颁发的金奖,他还获得过一些国家级基金会的资助,比如第凡内基金会奖。他也举办过很多场个展、参加过无数场群展,作品被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

二、温戴尔•卡索的作品分期

1960年代至1970年代,温戴尔•卡索常用木材设计有机家具,作品具有强烈的雕塑感,与新艺术风格的作品有着某种类似之处(图1)。他的家具作品甚至能雕刻出衣服的褶皱感。(图2)除了木材以外,这个时期温戴尔•卡索还喜用塑料设计出球状物品,尽管生产于40年多前,那些物品如今看起来仍然新鲜、动人。

由于世界范围内石油危机的爆发,温戴尔•卡索放弃塑料材料,而更多地采用玻璃纤维作为原材料进行家具设计(图3),与意大利的波普设计有着类似之处。波普设计运动是个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潮,它产生的背景与战后日益形成的西方丰裕社会、青少年消费市场、反叛立场,特别是对现代主义设计和国际主义设计的反感有密切关系,波普运动追求新颖、古怪、新奇的旨趣。受意大利波普家具运动的影响,他为Beylerian和Stendig公司设计的作品,其中Molar椅是他古怪风格的典型例子(图4、5)。

1980年代至1990年代,温戴尔•卡索开始探索在自己的作品表现后现代主义折衷风格的可能性。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反叛和批评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意大利“反主流设计”、英美“波普设计”等激进设计思潮就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向“现代主义”设计理念挑战的前奏,并对当时的产品设计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波,使产品在形式上和功能上以更加开放和多样的姿态来面对消费市场。温戴尔•卡索作品的造型、颜色以及折衷的风格,都可见出后现代主义的某种特征(图6)。那些稚拙可爱、色彩鲜艳的物品,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与意大利孟菲斯集团的主将埃托•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的作品(图7)。温戴尔•卡索还专门设计了一件物品,名字就叫“向孟菲斯致敬”,足见他对孟菲斯的喜爱。此外,温戴尔•卡索还常常将不相干的具象物体在同一作品中同构,隐现着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图8)。

2000年以来,温戴尔•卡索越来越倾向于使用金属材料(铜、钢铁和铝等)和其它贵重材料(图9),他对材料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他还大量借鉴上个世纪30年代法国装饰艺术风格,比如他设计的“拱钟”,太阳光芒般的线条以及金字塔的造型,都是装饰艺术的典型语言;他设计的“魔术师桌”由三角形与长方形构成,也是装饰艺术的常见风格(图10)。虽然他的部分作品还保留着以前的抽象有机形,但这个时期他的作品还呈现出简洁、硬朗的趋向。

三、雕塑化的家具――温戴尔•卡索艺术家具的创作方式

在家具设计方面,如果说约翰•麦克皮斯代表着“工艺材料派”,弗雷德•巴尔代表着“技术时尚派”,那么温戴尔•卡索则是“艺术表现派”的代表。温戴尔•卡索是美术学院体系培养出来的手工艺家,无疑,手工艺的艺术表现力会成为他极为关注的内容。温戴尔•卡索本科期间学的是工业设计,而硕士期间钻研的是雕塑,这样的学习背景让他很自然地将家具设计与雕塑嫁接在一起。

学院里接触到的现代主义雕塑大师,比如亨利•摩尔、亚历山大•考尔德等,他们的作品风格会很自然地渗透到温戴尔•卡索的作品中来(图11)。他还设计了一款名为“摩尔先生”的椅子向亨利•摩尔致敬(图12)。温戴尔•卡索的抽象有机形的形式语言,与当时的现代主义雕塑的主流风格是一脉相承的。在他的观念中,家具也可以是一种特殊的雕塑,甚至有人说他是借用家具作为媒介进行雕塑的创作。

这种雕塑化家具的创作,也得益于艾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和查尔斯•伊姆斯(Charles Eames)“有机主义”的影响与启发。温戴尔•卡索早期作品多采用胶合板层压技术,而后采用雕刻手法塑造成预想的有机造型。他专注于层积材技术,1965年创作的大型胡桃木图书馆雕塑是他运用层积材的代表作。作品主要由椅子、书桌和中间的螺旋形支柱组成,旁边还有一张凳子。1977设计的地铁椅也是这种方法制作的(图13)。

应该说,从别的领域中借鉴艺术语言,再回到本领域中进行艺术创作,能够极大地丰富本领域的艺术表现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本领域的艺术表现范围。今天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建筑师崇尚自如地穿行于不同的媒介与创造方式之间,用新材料、新技术的实验来创造艺术表现性的多样形式。温戴尔•卡索以雕塑的手法进行家具创作,无疑具有开拓性的意义。而雕塑的艺术创作语言也被建筑创作所借鉴,比如柯布西耶;被产品设计所采用,比如菲利普•斯塔克等。

温戴尔•卡索的一句话可以概括他的作品:“我希望,在追求物品的实用性之外,追求一点物品本身的形式美。”他的这一“形式美”是依靠雕塑的语言达成的。他以木材、塑料、玻璃纤维、铜、铝等为材料的独特设计,模糊了物品的功能性与雕塑的审美性之间的差异,混淆了设计师与雕刻家的界限。他为住宅客户、公共空间、教堂所做的家具设计,是对材料表现力的一种探索,呈现出比较高水平的手工艺。温戴尔•卡索从来就没有打算用机器来生产他的作品,与其他手工艺复兴运动的设计师一样,他坚持认为,机器做出的产品,远不能与他们手工做出的作品相媲美。他的作品保持着幽默与反讽的意味,加上其折衷的创作手法,我们能够看出他与后现代主义的一致性。

安东尼•高迪以雕塑化的手法创作出让人惊叹的艺术味极浓的建筑,我们赞叹他飞扬的才情。然而住在里面的人却总感到功能的缺陷,比如采光不足,空间也无法合理利用等等。温戴尔•卡索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他刻意追求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而忽视功能的实现,所以许多人认为他的作品更像是雕刻,而不是家具。在很长一段时间,温戴尔•卡索的价值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近年来,当人们重视审视他的作品,才认识到温戴尔•卡索的尝试作为一种前卫性的探索,对于丰富家具艺术的表现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四、温戴尔•卡索艺术家具创作的启示

1、“手工艺”拉近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

“手工艺”是相对于机器生产而言的。手工艺的特点是手工艺人的创作行为具有生命力和灵动性。它是活的,通过手工创造出的产品能和我们对话,能让我们感触到人类的奇思妙想和灵巧双手的巧夺天工及人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动。温戴尔•卡索是美术学院体系培养出来的手工艺家,手工艺精神和艺术表现力在他的艺术化家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把自然界提供的材料转换成了另一种产品,再现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那种和谐的情感,迎合了人们回归自然、重拾人性的内心需要。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机械化生产的产品无法取代人们对手工制品的需求,从人文立场看今天的设计,尤其是在手艺,理想、才分、直觉被机器生产所扼杀的所谓系统设计时代,温戴尔•卡索的尝试显得弥足珍贵。当现代社会以工业生产摧毁手工艺的时候,在我们的身体与现代文明不断冲撞的过程中,本文希望通过对温戴尔•卡索艺术家具作品的解读,“手”的意义能被重新发现。

2、“创造”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存在的根本

在西方心理学界,创造通常是根据人的活动结果来定义的,认为富有创造能力的人具有创造创新性产品的能力。在“中国家具设计高峰论坛”上,许柏鸣博士曾言:“中国家具的原创设计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家具业的关键问题,何谓原创?就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创造性的创意设计。”原创设计也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先锋派的前卫设计,是对传统设计理念的突破,温戴尔•卡索的尝试就是基于对传统制造工艺和技术的一种革命。这种革命性的行为是与当代科技、文化、艺术的进步相关联的。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温戴尔•卡索的价值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今天业界重提中国家具领域滞后、没有出家具设计大师、没有出现传世经典之作的时候,温戴尔•卡索创造过程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运用创造性的思维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困扰中国家具业的问题答案与解决办法。

3、“融合”现代设计的必然趋势

当代家具设计的主流风格是融合了现代设计各个风格流派、各种工艺材料、倾诉着设计师对设计的自我理解、适合国际范围内公众审美情趣的国际化设计风格,这是对现代设计的一种认知。从历史文脉的角度来看,任何设计中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不是孤立和对立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一方面指传统文化对现代文明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现代文明也会对传统思想产生颠覆性的改变。温戴尔•卡索以雕塑的手法进行家具创作,无疑具有这一开拓性的意义,他穿行于不同的艺术形式与创造方式之间,融合不同的艺术语言,应用不同的新材料、新技术进行实践,闯出一条既简洁明朗、真实诚挚、形式统一,又具有真正“后现代主义”意味的艺术家具之路。他的成功也给我们思考中国当代家具设计提供了参照,我们该怎样继承传统家具设计思想的精髓?怎样用现代审美观念来认识家具意义?怎样创造与现代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相融洽的、具有手工艺精神的“中国品牌”和设计大师?

4、“形式”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作品的价值

形式在艺术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艺术品美的源泉和美的生长地,是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创作过程既是内容追寻形式的过程,也是形式创造内容的过程,形式使内容得以物化和显现。无疑,温戴尔•卡索是懂得形式之重要的,他曾说过:“我在追求物品的实用性之外,追求一点物品本身的形式美。”在温戴尔•卡索的艺术家具创作中,“形式”是他首先面对的问题,这与我们常用“内容决定形式”来判断一件作品好坏的思维模式有悖,正如庄子说:“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篇》)他的意思是“言”(形式)只是显现“意”(内容)的次要工具而已。其实,艺术创作是一种建构性活动,是追求秩序的活动,它不仅仅是内容在追寻形式,也是形式在再造内容。我们从“孟菲斯”的一系列作品中读到了这种信息,在温戴尔•卡索的艺术家具创作中也感受到了这种再造过程,这或许就是中国当代家具设计的一种可选择性的追求吧。

五、结语

温戴尔•卡索以雕塑的手法进行家具创作,其开拓性的意义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借”与“学”对于设计创新十分重要。温戴尔•卡索的创作手法让我们从中得到启示,触类旁通地获得设计创意上的灵感比我们把眼睛死死地盯在对某些作品的无谓争论上显得更为重要。事实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优秀设计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以家具为例,中国明式家具的综合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在欧美,无数设计大师都曾以中国家具为创作原型,设计出风靡世界的现代家具,比如丹麦家具设计师汉斯•维纳(Hans Wegner)以中国明代椅子为原型设计出的简洁大方的“中国椅”系列(图14),成为家具设计史上的精华之作。而中国人自己却常常对自己宝贵的设计遗产视而不见,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珍视自已的设计遗产,并在“他山之石”中触类旁通,才能开拓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家具设计之路。[XC]

图14 汉斯•维纳中国椅

上一篇:基于儿童动画角色服饰设计的思考 下一篇:北欧大提琴音乐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