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书香润心灵

时间:2022-09-11 03:53:19

摘 要:从古至今,阅读一直是增强人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一般,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弱,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外阅读的帮助来提升小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应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出发,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的角度出发,谈了小学课外阅读的延展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89-02

每一部文学艺术作品的诞生,都是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艺术创造。文学家将自己对于人生、社会、世界、自然的种种观点和看法,通过文学艺术手段的帮助浓缩到文学艺术作品当中,不仅体现了几千年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更是表现出一个时代甚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世界观。阅读各种类型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有效丰富小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文化水平,在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的时候,为他们的思想成熟指引光明的道路。但是,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用来安排小学生们完成必要的阅读练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用课外阅读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了。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课外阅读有助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从古至今,阅读一直是增强人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一般,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弱,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小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然而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生性好动的小学生又对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很难在课堂上耗费太长的时间在帮助学生识字、阅读上。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选择安排学生预习或者复习语文教材的相关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可是提前完成的预习或者课后完成的复习,既无法解决学生不识字的问题,又无法在教师已经完成对课文内容讲解的情况下加深学生的理解力。所以,课外阅读就成了一种十分必要的教学手段。

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阅读题《两只羊》为例:

两只羊

一天,一只白羊从南面上了独木桥,一只黑羊从北面上了独木桥。他们同时来到桥当中,白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黑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

它们谁也不肯让谁,就打了起来,不一会儿,只听到河里“扑通!扑通!”的响声,它们都掉到河里去了。

1、短文一共有( )小节。

2、拼读下列音节,并在文中圈出这些词语:

(1)dú mù qiáo (2)tóng shí

(3)běi miàn (4)xiǎng shēng

3、填空:

(1)( )和( )在独木桥的( )相遇了。它们都要对方( ),让( )先走。

(2)两只羊谁也( )就打了起来,结果都( )。

(3)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把它写在括号里:( )――( )。

在这一道课外阅读练习里,小学生首先要完成百余字的简单阅读,然后,三个十分有针对性的小题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认识和了解这百字短文的深刻意义。具体说,第一个填空题引导着小学生认识了“段落”,第二道阅读题帮助小学生练习和熟悉了汉语拼音,而第三道题则帮助小学生将百余字短文中最精炼的词语和中心意思提炼了出来。只有读懂了短文,明白了短文中讲述的“故事”,才能填写正确第三道题的答案。这样的练习,不仅完成了必要的阅读训练,更从多个角度出发帮助参与练习的小学生复习了自己已经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阅读,是主动的阅读,小学生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才能真正了解文章的意义,才能完成阅读后的几道简单的练习题。这样一来,学生自己的理解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升。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课后阅读的练习,小学生能够在简单的阅读中复习多种语文知识,同时在习题的引导下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这就是小学课外阅读延展作用的有益体现。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有助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大量的阅读之后将会使得人的写作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小学生。对于广大小学生来说,由于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限制,使得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羸弱,但是通过有益地课外阅读,小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能够在有针对性的阅读练习中了解词语之间的差异,增强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从而通过课外阅读实实在在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阅读题《人有两件宝》为例: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做不好。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用手和脑。

(一)填空:

(1)人有两件宝是指( )和( )。做工靠( ),思考靠( )。

(2)做事情要用( )又用( )。这样才能( )。

(二)词语搭配:

(1)认真地 劳动 (2)一双 (下接第91页)

(上接第89页)手指

辛勤地 双手 一根 手表

勤劳的 头脑 一只 小手

聪明的 思考 一块 手套

在这道课后阅读题目中,朗朗上口的押韵使得汉语言的特色和节奏感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小学生在阅读中很容易被这种简单的节奏感吸引,发现汉语言的新魅力,从而产生一种寻找甚至吟唱这种有节奏感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冲动。这种冲动就是写作兴趣产生的源动力之一。另一方面,在阅读习题中词语搭配一题的设计将几个容易混淆的词汇放在一起,通过让小学生自己比较词汇之间差异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本身也是对小学生文字理解能力和文字应用能力的锻炼。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在课后阅读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增强自身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从而在创作欲望的趋势下,开始尝试文学创作。这也是课后阅读延展作用的一大表现。

我国学者金花(2011)在研究中指出,语文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种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重视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文化熏陶和文化感染作用,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最高的教学追求,通过我们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虽然阅读的总量不大,阅读后的练习题也为数不多,但是却能够有效利用宝贵的课余时间,利用有限的机会增强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有效降低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压力,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让课后阅读成为广大小学生探寻和开启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学艺术宝库大门的钥匙,用脉脉书香滋润广大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借课后阅读的帮助放飞每一个小学生心中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 金 花.浅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04).

[2] 张红艳.激发读书兴趣.提升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1(22).

[3] 魏胜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文理导航(下旬刊),2010(12).

[4] 范 乐.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0(Z1).

[5] 付以军.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J].新课程导学,2013(15).

上一篇:语文课堂呼唤主体性教育 下一篇:如何开展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