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素质对高考体育测试生成绩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9-11 03:18:18

力量素质对高考体育测试生成绩的影响分析

一、前言

由于近几年高等体育院校的扩招和体育招生政策的改变和放宽,每年报考体育院校的考生人数成大副上升的趋势,能够顺利通过四项素质测试的考生却不太理想。得分受影响的主要项目是投掷和耐力项目得分较低,此外,速度和跳跃项目的得分刚好及格。根据高考项目的特点分析,所有项目的最后用力都是通过下肢运动来实现的,而力量素质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一切项目都有部分力量素质做保障,所以力量素质的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训练中最关注的问题。

二、分析与讨论

1.力量素质因素分析

1.1发展最大力量因素分析

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亦是指参与工作的肌肉群或一块肌肉在克服最大内外阻力时,所能动员的全部肌纤维中最多数量的肌纤维发挥的最大能力。

最大力量的表现一般是指在各种姿势时,如站立、坐、卧、仰、蹲等身体姿势时,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所克服的最大阻力,以重量来衡量,可用测力计、杠铃、拉力器等来测定.最大阻力是其他力量的基础。

发展最大力量的主要途径有加大肌肉横断面,增加肌肉中磷酸肌酸(CP)的储备两,以加快工作中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速度,提高肌肉间及肌纤维之间的协调性,改进和完善运动技巧。

我们发展最大力量常用的方法是重复联系法负荷强度为75%~90%.每项训练中完成的组数为6~8组,每组重复3~6次,组间歇3分钟;静力练习法,通过大强度的静力性练习来发展最大力量.负荷强度为90%以上,每次持续时间为3~6秒钟,练习4次,每次间歇时间为3~4分钟。

1.2发展相对力量因素分析

相对力量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它主要反映运动员的最大力量与体重之间的关系。运动员的相对力量分式为:最大力量运动员体重。相对力量多采用提高肌肉内协调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即使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得到提高,同时又能限制运动员体重增加。

1.3发展速度力量因素分析

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量的能力,也可指运动员在特定的负荷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动作速度.速度力量取决与人体肌肉的收缩速度和最大力量水平。增长速度力量时,既有速度要求,又有最大力量的要求,需要由速度和力量两个因素相结合完成。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跑是周期性动作,在支撑过程中,为了增大后蹬效果,要求上、下肢积极摆动。当人体腾空后,忽略空气阻力人体整体动量矩保持守衡,两腿相对髋横轴做相反运动、两臂相对肩横轴做相向运动、肩横轴与髋横轴相对躯干纵轴做相向运动,为维持人体快速平衡的运动,人体各关节肌群力量必须全面而均衡发展。

1.4 发展力量耐力因素分析

力量耐力是既有力量又有耐力的综合性素质。它是在静力性或动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肌肉紧张而又不降低工作效果的运动能力。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保证工作肌耗氧和供氧和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能力,无氧代谢的机能能力和工作肌有效地利用氧的能力,以及运动员克服自身疲劳的意志品质。

发展力量力量耐力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强肌肉中毛细血管的数量和肌红蛋白的含量,改进输氧功能,提高糖酵解的能力和增大运动员承受最大氧债的能力。力量耐力虽然与速度项目和力量项目有一定的关系,应用最多的是耐力项目。在训练实践中,多采用克服体重来完成。

2.高考体育项目分析

2.1 100米项目很大程度上依靠速度力量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他需要快速摆脱静止状态,通过加速而达到最大速度,依靠速度耐力较长时间保持这种最大速度,所以必须发挥肌肉最大的收缩速度力量来发展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短跑的训练方法有各种发展加速度、最高速度的跑的练习:负重或不负重上坡跑;多次数的直膝跳等,负荷一般采用自己最大负重的40%~70%强度。练习次数6~10次,完成5~7组,组间间隔2~3分钟。

2.2 决定800米跑项目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是速度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速度耐力是基础,速度是核心,速度力量是保证。发展速度力量,一般多采用最大力量的30%~50%,逐步提高完成动作的速度,逐步增加练习次数和组数,着既有利于发展力量的改善,又利于速度力量耐力的改善,更有利于中长跑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提高。

2.3 跳远要求运动员有强大的肌肉力量素质作为基础,在起跳的瞬间利用下肢肌肉的爆发式收缩将身体弹向最大的高度和远度。跳跃运动员必须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相对力量,但速度力量和相对力量都是以最大力量为基础,因此提高运动员跳跃水平,必须将力量和速度进行最优化组合。练习方法:单腿跳、连续跳栏、代主炮的单腿向上跳跃、跳深、负重半蹲跳、原地纵跳、收腹抱腿或跳起手摸高物等方法。

2.4 投掷项目的用力特点是在最短时间内爆发出最大力量,它要求强大的力量和爆发力,以及良好的身体相对力量。投掷项目具有上、下肢协调配合产生全身爆发力的特点,训练时应加强上、下肢爆发力的训练,最后达到协调发展的目的。

3.力量素质提高的理论基础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依靠肌肉紧张或收缩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人体的运动几乎都是和对抗阻力有关,有较大的肌肉力量,常常为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提供良好的基础。力量与其他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是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因此,力量是一项基础素质,从事各种不同专项练习均需要进行相关的力量素质训练。

科学的训练方法,合理地运动负荷是从事力量训练的重要条件。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合理的运动负荷一方面是保证训练实效性的重要手段,能使学生经济有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使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参与训练的兴趣。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力量训练的生理机制和原理,掌握和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通过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取保力量训练的坚持和有效。积极的休息和恢复,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是从事力量训练的重要保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力量训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三、结论

对于参加体育高考的体育高考生来说,每个人的专长不同,作为教练员要根据不同考生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有效地适合各个考生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考生的速度与速度耐力、无氧工作能力、技战术训练等等,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上一篇:做好兼职辅导员工作的几点心得体会 下一篇:浅谈运用美术多媒体课件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