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中的家庭关系

时间:2022-09-11 02:01:39

变化中的家庭关系

老实说,2004年第一次到中国时,我有点不适应这个国家。塔楼的影子倾斜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因为里面挤满了人,看上去好像角角落落都要爆出来了一样。而我的长途客车正在烟熏的街道上慢慢拖拉着自己的身躯,穿过一脸沮丧的司机们。我知道中国人口众多,但我还没准备好把那些统计数字变成现实。然后是噪声――我不是说那些机械引擎持续的轰鸣,而是指那些在餐厅里大声尖叫的情侣们。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想通了,这就是中国运转的方式。支撑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动力是家庭。家庭是中国拥有富余劳动力的原因,是中国有能力完成难以置信的成就的原因,也是这个国家在可预见的未来越来越强大的原因。当中国从发展中国家过渡到发达国家并且不需要这么多劳动力时,家庭很可能成为这个国家的瓶颈。但是,就目前来看,家庭是中国成功的诀窍。

已错综复杂地融入整个华人社会的儒家精神,是理解中国国家事务的一种容易的视角。不管这是不是真的,照顾家庭的儒家原则依然根深蒂固。家庭生活的层次结构仍然是,年纪较大的人被尊为智者,而年轻人则需要长辈明智的指导、坚强的援助和遵循他们的规则。

以中国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为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纽带关系是紧密的,而且比大多数西方国家更强烈,它还能够支配夫妻之间的感情。这不仅仅是因为爱护,中国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种强烈的责任感。他们从孩子出生便开始养育他们,而且希望在自己退休后得到孩子们的照顾。

父母被认为是可能影响子女的教育,并且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好的学校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金钱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家长则需要更加努力工作来为此买单。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种养育孩子的金钱投入,人们可能会生活得更加轻松。

抛开这种理论不谈,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几乎所有的父母,无论他们是谁或过得如何,从伦理上说,一旦涉及自己的孩子,他们将努力做到社会对他们期望的那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因为这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紧密,中国媒体上常会看到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持不同意见而导致夫妻关系破裂的报道。

这并不是说夫妻之间的关系是脆弱的,也不是说社会坚持认为一个家庭只有变成一个“原子核”后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庭。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多的夫妻计划不生小孩,而是建立共同的财务关系,购买从未见过的奢侈品。

这种变化的核心是需要共同努力。因为孩子的潜在开销是巨大的。另外,升职也会导致人们没有多余时间照顾小孩。不过,比什么都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妇正在为爱结婚。

公平地说,在过去,父母在子女的婚姻计划中扮演了不合理且强有力的角色。事实上,直到最近,帮助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寻找婚姻对象仍然是父母的一个重要责任。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教育模式更发达、更西化,中国人对爱情的态度就像30年前中国的经济一样,完全开放。网上聊天消解了父母的一些影响力,同时,爱情也已经取代了安全感。

当然,这种变化还是不完整的。现在出现一个不寻常的连锁反应,父母的生活水准成为一些年轻人寻找另一半的样本。对这些年轻恋人来说,家庭生活是建立在金钱、安全、教育程度和就业前景的基础上的。是的,这不是爱情,但它是合理的。

另外一个关于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的自然结论是,当爱耗尽,婚姻就没有希望了。离婚率在中国持续增加,但公众认为这不是一个消极的现象。他们很高兴拥有受国家保护的选择的权利。坏的婚姻对谁都没有好处,中国法律目前正为人们的第二次婚姻提供更容易的平台。

中国夫妻之间还有很多可以说的事情。在婚姻早期的不稳定阶段,他们面临很大的压力和财政危机。但多数情况下,他们互相扶持,不离不弃。这些共同的经历往往会产生一个“砖与墙”的合作关系――完全不可分割的和深层次的相互依存。他们很少单独去任何地方,尽管很少在公众场合展示夫妻的感情,但却拥有共同的归属感。

上了年纪的夫妇可能会面临一次或几次分离。因为当他们的孩子生小孩时,母亲需要去照顾孙子或孙女。尽管中国绝大多数的夫妻双方都出去挣钱,对于大多数夫妻来说,想把新生儿送进体面的学校的想法在经济上是不允许的,但却很少有家长愿意为孩子选一个更便宜的学校,这必然就会产生问题。

当西方的父母可能通过贷款解决这个问题时,中国家长采取更直接的行动。很多时候,祖父母奔波数千英里,住进子女的小公寓里;在接下来的两年做一个分文不取的保姆。他们放弃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活规律、甚至自己的朋友,只为了履行作父母的义务。事实上,中国的祖父母希望像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护自己的孙辈。

父母在外挣钱养家,祖父母料理家务照料孩子,他们和孙子片刻不离,甚至在完成日间看护后,晚上直接和婴孩睡在一起。不可避免的,祖孙闻的感情与日俱增,非常亲密,有时,当祖父母回老家的时候,孩子还会跟着过几年。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旨在将家庭控制在3人以内,随之而来的是手足间的那种亲密感不复存在。孩子成长的期间大多是独自一人。

但孩子们并没有接受这种结果,他们在人生的头十年,可能会带着强化的家庭观念走向成熟。祖父母是他们的朋友、人生导师,是他们在困惑迷惘时倾诉心声的人。

他们离开家庭后,对手足之情的需求,转移到最好的朋友身上,这些朋友常常亲如手足,他们的友谊将延续终生,好像家庭的延伸。

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中,这可谓是家庭观念新定义的一个象征,也是一个应对生育控制问题的直接方案。这套体系――通过朋友定义你自己的家庭,通过爱情选择自己的伴侣,对传统的遗传序列的重要性存而不论――会使中国的家庭单元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收养小孩是此种演进中的一个范例。更为健全的道德规范和更为富足的经济条件,在统计所显示的更多中国妇女无法生育的不幸背景下;产生了只能描述为利好的连锁反应。中国的现状与三十年前迥然不同,许多家庭感到有能力自发地造福社会,而不论其出身。

尽管中国的家庭生命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家庭观念一如既往。让彼此关爱、相濡以沫的人们围绕在自己身边的信念,被传承下来。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许多国家都有此特点,而不仅仅是中国。

那么中国家庭的将来会怎样?

这就像打网球,设备日新月异,选手更为瞩目,但规则依然。在一个中国家庭中,不管有没有血缘,有没有兄弟姐妹,甚至不管有没有双亲,中国家庭的观念根深蒂固。儒家精神将继续指引着为人父母者完成人生使命,在必要时提供自己的建议和教导。

在第二次审视这个国家之后,我会一如既往地观察到爱、责任和孝道伦理。我会看到,中国人继续履行孝敬父母到老、抚养子女到老、相濡以沫到老的承诺。

现在,我比初到时更了解这个国家。在餐厅里听到的那些噪声并不是试图盖过其他的声音。事实上,他们只想大声地与他们在乎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那些水泥建筑里实际上被紧密的家庭关系填满。他们做饭,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同时提供意见和建议。

从古至今,家庭都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这也是我在这个复杂的国家最喜爱的东西了。

因为,现在这里是我的家。

上一篇:把摄影师带入另一个境界 下一篇:高速路上的西部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