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爬模施工技术的一己之见

时间:2022-09-11 01:47:32

对爬模施工技术的一己之见

摘 要:爬模是建筑工程的模板工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运用在不适用起重机吊运的情况下。本文在介绍了爬模的分类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各种爬模的结构及工艺。

关键词:建筑工程;爬模施工技术

1.爬模施工

爬模施工是当前高耸结构物施工中较先进的施工方法,它集模板支架、施工脚手架平台于一体,利用已完成的主体结构为依托随着结构的升高而升高,省去了大量的脚手架,具有快捷、轻巧、操作简单,中线易控制,外观质量光滑,施工费用低等。

2.爬模结构

爬模施工以浇筑成型的钢筋混凝土为重要支承主体,模板与混凝土实现密贴,上层模板由下层模板上混凝土的粘结力与摩擦力支撑,垂度、平整度、曲率易于调整及控制,可避免施工误差积累,设计合理,模板不占用施工场地,可循环倒用,无需配置太多的数量。爬模 构造组成:

(1)爬升架。主要由竖向连接杆、斜撑杆、上横梁、爬架斜拉杆和一些连接杆件组成,具有承重和滑升作用,是特殊设计的稳定构架。每组爬架有6对钢夹头,每对钢夹头都带有安全钢销(安全装置),在提升过程中采用人工限位,装在钢夹头上可垂直滑动,卡在滑道工字钢腹板上可起限位导向作用。爬升架提升采用YCD23P200型提升千斤顶,带安全装置。

(2)滑道。采用I320工字钢与大块模板焊接为整体,不须预埋螺栓。爬升架与滑道之间销接,配有特殊钢夹头在爬升架支点处与钢滑道连接,有足够稳定支点和长度。钢滑道上下不垂直度1m内为0~15mm。

(3)提升桁架。由N型万能杆件拼装成“井”字形组成,爬升架的斜爬升可通过调整其下楔形块来实现。

(4)模板。模板在竖向分为两层,外模采用大块钢模板,每节按卷扬机的起重能力设计为8、12、16块三种类型的钢模板。模板为框构结构,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且满足桥墩外形尺寸的要求,单块宜进行整体组合或装配组合。相邻模板间、上下节钢模间均用栓接并配有定位销,定位销探伤检验应全部合格。内模采用翻模,每节高2m,每墩设3组,随墩身的逐节上升按照4m级数向上翻动。内模的安装与拆除通过墩内设置的可调式工作盘实现,工作盘悬挂在爬架上,可随爬架上升,亦可自行调节位置,方便墩内及墩上作业。内模系统的模板及支撑件均经过结构检算,对结构薄弱部位均进行加强加固处理。

(5)扒杆。为解决墩身中各种施工材料和小型机具的提升问题,每个爬升桁架上设2副吊重为25kN的起重扒杆。扒杆不垂直度1m内允许±1mm。提升扒杆的摆向由人工配合来实现。扒杆上选用不旋转钢丝绳,以免在起吊长大杆件时,由于钢丝绳的旋转而碰坏墩身或模板,造成安全事故。

3.主要爬模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3.1模板工程

模板是浇捣混凝土的模壳,是使结构或构件成型的模型,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重要组部分。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用模板的造价约占钢筋混凝土工程总造价的30%、总用工量的50%,因此,采用先进的模板技术,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和实现文明施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模板系统由模板和支撑两部分组成。模板按其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整体式模板、定型模板、滑升模板、移动模板、台模等,按材料不同可以分为木模板、钢模板、塑料模板、玻璃钢模板等。对模板系统的基本要求如下:

3.1.1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的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3.1.2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3.1.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满足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要求。

3.1.4模板的接缝应严密,不漏浆。

3.2爬升模板

爬升模板是一种自行爬升、不需起重机吊运的模板,可以一次成型一个墙面,且可以自行升降,同时具有大模板施工和滑模施工的优点,又避免了它们的不足。爬升模板可减少起重机的吊运工作量以及大风对其施工的影响较小,且其施工工期较易控制;爬升平稳,工作安全可靠;墙体模板安装时易于校正,施工精度较高;模板与爬架的爬升、安装、校正等工序与楼层施工的其他工序可平行作业。爬模分有爬架爬模和无爬架爬模,有爬架爬模又分为外墙爬模和内、外墙整体爬模两种。

3.3有爬架爬模的构造及施工工艺

有爬架爬升模板是利用爬架和模板相互交替作支承,由爬升设备分别带动它们逐层向上爬升,以完成钢筋混凝土竖向结构的浇筑。(下转第65页)(上接第59页)

3.3.1外墙爬模

①构造

外墙有爬架爬模的构造由模板、爬架和爬升设备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模板与大模板中的平模作用相同。构造也基本相同,其高度一般为层高增加1.0~300mm,与下层已浇筑的墙体有一定的搭接,用作模板下端的固定和定位。

外爬架的作用是悬挂模板和爬升模板。一般采用格构式钢桁架制成,包括1节下部与墙体固定连接的附墙架和2~3节上部支托大模板的支撑架;顶部装有悬吊爬升模板爬杆的挑横梁以及爬升爬架的千斤顶架等。爬架顶端一般要超出施工层0.8~1m,因此,外爬架一般高度为3~3.5个楼层。

爬升装置可采用单作用液压千斤顶、双作用液压千斤顶或专用爬升千斤顶,也可采用手拉葫芦、电动葫芦和导链等。

其中1为爬架;2为螺栓;3为预留爬架孔;4为爬模;5为爬架千斤顶;6为爬模千斤顶;7为爬杆;8为模板挑横粱;9为爬架挑横梁;10为脱模架千斤顶。

②施工工艺

在每个楼层的外墙爬模施工过程中,大多数的时间内是由爬架支承模板的,待模板拆除后启动爬升设备,并带动模板向上爬升,达到要求的标高后进行绑扎钢筋、安装内模、浇筑墙体混凝土。爬架也要随着施工层数的上升而爬升,当爬架爬升时,以模板作支承,爬升设备安装在模板上,并用其悬吊爬架。拆除爬架与墙体的连接螺栓,启动爬升设备,即可将爬架爬升一个施工层,再用附墙连接螺栓将爬架固定在上一层墙上

3.3.2内、外墙整体爬模

构造:用内、外墙整体爬模可以同时施工内、外墙体,外墙内模和内墙模板需与外墙外模同时爬升,故除外爬架外,还需要设置内爬架。内爬架设置在纵、横墙交接处,其高度略大于两个楼层高,也采用格构式钢构件,截面较小。

其中1为“生根”背楞;2为背楞上端连接板;3为液压千斤顶;4为甲型模板;5为乙型模板;6为三角爬架;7为爬杆;8为卡座。

3.4无爬架爬模的构造及施工工艺

无爬架爬升模板取消了爬架,利用相邻甲、乙两种大模扳互为支承,由爬升设备和爬杆使相邻模板交替爬升。

3.4.1构造

无爬架爬模的模板分甲型、乙型两种,甲型模板为窄板,其高度大于两个层高;乙型模板宽度按建筑物外墙尺寸确定,高度略大于层高,与下层外墙应稍有搭接。甲型模板布置在外墙与内墙交接处或大开间外墙的中部,乙型模板布置在甲型模板中间,两种模板交替布置。

3.4.2施工工艺

甲型模板、乙型模板就位、校正后,紧固穿墙螺栓,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先拆除甲型模板的穿墙螺栓,利用布置在乙型模板上口的提升设备,将甲型模板爬升一个楼层高度后固定;再拆除乙型模板的穿墙螺栓,利用布置在甲型模板中部偏下的提升设备,将乙型模板爬升至与甲型模板上口齐平,则完成了一个层高的爬升。

综上所述,利用爬模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在施工中,由于混凝土等强等原因,一般一个循环时间≯72h,最快一个循环只需69h。一个70m高墩,墩身施工时间最长需50多天,因此利用爬模施工是高墩快速施工中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上一篇:关于推进检委会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舟山方言的“弗”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