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素的临床新用途

时间:2022-09-10 11:25:24

黄连素的临床新用途

黄连素(又名小檗碱),是从中药黄檗、黄连、三棵针、唐松草等植物提取出来的生物碱。临床上应用的制剂多为盐酸黄连素,现已能人工合成。长期作为抗菌药物曾广泛用于治疗痢疾杆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疾病。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它还有其他的临床用途,现综述如下。

抗心律失常

黄连素能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间,延长心室和心房的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性心律失常,增加心肌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因此它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于临床。

杜氏用黄连素治疗108例心律失常病例。治疗方法:全部口服用药,开始时每次服0.4 g,每天4次。显效后每次0.3 g,每天4次。之后每次0.2 g,每天4次,维持。服药后1周仍无效或未达显效者,则加多药量至0.5~0.6 g,每天4次。疗程为2~4周。108例病人经治疗后,显效63例,有效27例,无效18例。疗效出现时间最早的约为服药后1小时。最迟者约为第10天,大多数在第2天至第5天。显效病人中有16例运动2分钟后心复查电图,无1例心律失常复发。

抗高血压

黄连素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竞争性阻断血管平滑肌的a受体,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另外还可通过抗胆碱酯酶活性增强乙酰胆碱作用,使血管扩张。魏氏报道黄连素治疗高血压38名患者,其中Ⅰ期26例,Ⅱ期12例。停用其他各种降血压药物1周之后,连续测量非同日血压3次,取平均值为治疗前血压。以单盲法给患者口服黄连素片,每次0.4~0.6 g每日3~4次。疗程4周。治疗后显效9例,有效10例,有效率76.3%。口服黄连素后3~6天血压开始下降,6~12天达到最低位。患者收缩压平均下降27±12哪Hg,P<0.01。舒张压平均下降14+9哪Hg,P<0.05。经统计学处理高血压病Ⅰ期和Ⅱ期之间的有效率无显著差别。黄连素尤适用于高血压伴高血脂、心律失常者。对Ⅰ期及Ⅱ期高血压患者疗效较好,对Ⅲ期及重症者疗效差。

抗血小板聚集

黄连素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抑制血小板膜的a2受体使血小板CAMP升高,而使血栓烷A2(TXA2)含量降低。黄氏等对160例血小板聚集率增高患者给予口服黄连素治疗后有效率达95%。其中65.63%的患者疗效出现在治疗第1周,22.5%患者疗效出现在治疗第2周,4.38%患者疗效出现在治疗第3周,2.5%患者疗效出现在治疗第4周,仅8例无效。与21例联合应用潘生丁(150 mg/日)和阿司匹林(0.3 g/日)的血小板高聚集率患者比较,后者作用时间出现较早,但不良反应较前者为大,而两者使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的程度则基本相似,均为30%左右,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由此可见,单味黄连素对高血小扳聚集率患者的疗效几乎可以与潘生丁合并阿司匹林的疗效相媲美,而且不良反应较小,易被病人长期接受。黄连素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降血小板聚集作用药物,服用方法是每次0.3 g,每日4次。

治疗心力衰竭

黄连素能增加心肌细胞内环二磷酸腺苷浓度,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射血量增加,静注小蘖碱有较强的正性肌力作用。使心丰减慢,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加,总外周阻力下降,每搏输出量增加。黄氏等用黄连素治疗心力衰竭78例。治疗方法:对照组除按原发病治疗外,并根据心衰情况。给予利尿、强心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连素治疗。用法:黄连素每次O.4 g,3次/日,餐前口服。10例在服药后第5天因疗效不显著加至每次0.6 g。两组患者1周后心功能变化进行疗效比较,治疗组78例中显效27例(34.6%),有效30例(38.5%),无效21例(26.9%):而对照组40例中显效10例(25.0%),有效12例(30.0%),无效18例(45。0%)。治疗组总有效率73.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5.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在治疗组有效57例中49例于4天内出现满意效果。曾有实验证明。小剂量黄连素(1~5mg/kg)可增强心肌收缩力,而大剂量黄连素(10~30 mg/kg)则抑制心肌收缩力。因此我们认为黄连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以每日1.2~1.8 g为宜。黄连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近期内有一定疗效,且安全简便,不良反应小。

治疗糖尿病

黄连素具有抗升糖激素作用,还能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及功能恢复。黄连素能降低高胰岛素血症,增加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减轻糖耐量损伤,促进脂类分解代谢,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还可能通过抑制糖异生和/或促进糖酵解产生降血糖作用。黄连素有与二甲双胍相似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作用。对2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周氏用二甲双胍联合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4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照组二甲双胍每次0.5 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黄连素每次0.4 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总结疗效。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3.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使用方法是每次0.3~0.5 g,每日3次长期服用治疗2型糖尿病最好,对伴发高血压、高血脂者尤为适宜。

治疗高脂血症

黄连素能明显地增强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肝脏过氧化脂质水平及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含量,阻止类脂质的吸收和游离脂肪酸通过黏膜上皮细胞的再脂化作用,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脂类的分解代谢。勾氏等用黄连素治疗高脂血症,黄连素组59例,烟酸肌醇酯组40例。治疗方法:黄连素组给予口服黄连素每次0.5 g,每日3次饭后服。烟酸肌醇酯组口服烟酸肌醇酯每次200mg,每日3次饭后服。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黄连素组显效32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烟酸肌醇酯组显效3例,有效17侧,无效20例,总有效率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黄连素组的效果明显优于烟酸肌醇酯组。

治疗消化性溃疡

黄连素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效果较好,作用机制主要是由于黄连素对Hp有杀灭作用,同时对胃酸抑制和保护胃黏膜也有显著效果。郭氏等选择两组病例,治疗前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Pu)。治疗组胃溃疡(Gu)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28例。对照组GU 6例,DU 28例,复合溃疡2例。治疗方法:治疗组黄连素每次0.3 g,每日3次,饭前服,10天1个疗程,中间休息4天,连用3个疗程。雷尼替丁早餐前半小时及晚睡前各服0.15 g。对照组同样方法服用雷尼替丁,6周为1个总疗程。疗程结束后再行胃镜复查。结果治疗组愈合29例(90.6%),有效3例,总有率100%。对照组愈合24例(66.7%),有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3%。两组相比较愈合率比较P<0.05,总有效率比较P<0.05,服药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治疗胆囊炎

黄连素能使菌体表面的菌毛数量减少,使细菌不能附着在人体细胞上,而起到治疗作用。

涂氏用黄连素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30例。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黄连素片每次0.2 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消炎利胆片每次6片,每日3次。两组均30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0%。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19.0%。明显优于消炎利胆片。

上一篇:长托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应用研... 下一篇:初治肺结核DOTS疗程结束后X线跟踪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