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索

时间:2022-09-10 10:36:55

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索

【关键词】 组织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实验课是组织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课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可通过教师对学生面对面的言传身教,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如何在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已成为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1]。自2000年开始,本教研室已在实验课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的计算机网络辅助实验教学,并在多年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质量[2]。笔者利用学校形态学中心实验室的集数码互动化、网络信息化等为一体的全方位高效实验教学设施,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及综合分析能力等进行了一些探索。

1 探索项目

在实验教学中,笔者设计了3种带教法。

1.1 扶步式带教法

由于医学生初次观察组织切片、使用实验网络信息中所存切片显微图像,毫无经验。而观察作为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自然离不开知识经验的作用。在观察的过程中,是否具备有关的知识准备,也影响到观察的效果[3]。要短时间内在镜下繁多的显微结构中找出本次实验所需要观察的结构十分困难。此外,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有一定的个别差异[3],组织学实验教学前期阶段常因学生镜下观察能力的差异而影响实验教学进度,部分学生因镜下观察的茫然、困惑而产生不良情绪。为了尽量减少学生观察能力的个别差异、避免产生不良情绪,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较好地达到实验教学目的而设计此带教法。本带教法是在最初3次组织学实验课中,利用显微摄像投影设备,将该次实验课所用全部组织切片标本中需要观察的显微结构逐一投射到屏幕上,详细讲解,指导学生观察,由学生找出并经教师确认该结构后再换另一种结构。此带教法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2 集体讨论式带教法

讨论式教学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学生的思维也随着老师的提问(或提示)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在动态的思考和讨论中逐题解决,轻松顺利地完成本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的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4]。集体讨论式带教法是给学生一定时间观察某一切片后,利用显微摄像投影设备将该切片中需要重点观察或较难辨的显微结构投射到屏幕上,由学生主动地或随机指定学生在座位上、用激光教鞭指出自己在整个被投射的视野中所观察到的该结构并说出其判断依据,其他学生进行评判或补充,最后老师进行讲评。此带教法的目的是锻炼、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思维能力、简要概括的归纳能力和面对公众的语言表达能力。

1.3 小组会诊式带教法

会诊式带教法是以每个实验台为1个实习小组,在学生自己观察切片过程中,指定1个学生在自己的显微镜下找出某一种结构后,组内其他学生相互检查、讨论其诊断依据、判断其正确与否,或是未能正确找到某一结构的学生在已正确找到该结构的同学的帮助下找出,最后老师进行核定、小组内讲评。对于比较共性的难点结构用显微投影到屏幕上,在全实验室讲评。此带教法的目的是锻炼、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调查项目及结果

为了解上述3种带教法的效果,笔者对所带实验教学的临床医学专业2006级、2007级学生在组织学实验课结束时进行了匿名式问卷调查。即在调查表中只填写专业、班级和日期,不写被调查者姓名,以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从而获得相对客观的结果。共回收调查表123份,将所有被调查问题全部填写的视为有效答卷进行统计,共计121份。

(1)扶步式带教法的调查结果。

效果评价:有90.0%学生认为此方法很好;9.0%的学生认为此方法一般;没有学生认为此方法不好;1位学生的其他补充评价是:“对于一些不喜欢问问题的同学来说,先由老师示教是较好之法”。

使用时段选择:合计有66%的学生赞同阶段性使用;有33.0%的学生希望全学期使用;1位学生认为“扶步式带教法”的使用时段是“教学初期使用,在较为复杂的切片使用”。

(2) 集体讨论式带教法的调查结果。

效果评价:有96.0%学生认为此方法很好;仅有3.0%的学生认为此方法一般;没有学生认为此方法不好;1位学生的其他补充评价是:“加深知识印象,认识更深刻”。

使用次数选择:有60.0%学生希望将实验课观察的每一张切片中重点观察或较难辨的结构进行集体讨论;有3.50%的学生希望每次实验课选1~3个视野进行集体讨论。

(3) 小组会诊式带教法的调查结果。

效果评价:有89.0%学生认为此方法很好;9.0%的学生认为此方法一般;1位学生认为此方法不好;1位学生的其他补充评价是:“此法有害有利,稍浪费时间,但讨论之后同学们对其印象更深,好!”

使用次数选择: 有53.0%的学生希望每次实验课选1~2个结构进行会诊讨论,37.0%的学生希望将实验课观察的每一张切片都选1~2个结构进行会诊讨论。

3 讨论

组织学实验课内容主要是观察组织切片。为了使观察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并最终达到观察的目的,应该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并按照合理的步骤和方法去进行观察[5]。虽然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一定的个别差异,但观察力是通过系统的训练,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5]。扶步式带教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避免观察时的随意性和无序性,以使观察内容能在脑海中留下清晰的印象[5] ,从而提高实验课的学习效果。因此,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赞同。认为此方法一般者,估计是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使用时段选择上,为了减少学生的依赖性,锻炼其独立性,还是在最初3次组织学实验课中使用为佳。

集体讨论式带教法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赞同,是因为在讨论教学过程中,学生极力证明自己的见解是对的,当对方口服心服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就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的乐事[3,4]。集体讨论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对于能够引起兴趣情绪的识记材料,记忆效果很好[4,5]。通过课堂集体讨论,同学们互相启发,教师适时地引导,共同解决一个问题,有利于培养有创造力、知识结构宽广、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合作精神的人才[3]。在使用次数选择上,还是要视当次实验课内容及进程而定。

在3种带教法中,小组会诊式带教法得到学生的认同度较低。笔者根据实施本带教法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情况分析,原因可能是全学期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组只能安排1~2次“小组会诊”,学生经历少、体会不深所致;另者,教师使用此带教法需恰当控制时间,否则会使学生感觉 “此法稍浪费时间”。在使用次数选择上,每次实验课选1~2个结构进行会诊讨论为佳。

致谢

本文得到广西教学名师、桂林医学院教授罗伟生博士的斧正,谨表谢意!

【参考文献】

1 胡海波.改进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的方法与实践[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186?187.

2 宫晓洁,孙莉,毛庭枝,等.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3?4.

3 李浪.大众心理学[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69?72.

4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新世纪教学艺术与学校管理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57?64.

5 徐厚道.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51?199.

上一篇:中医心理健康观刍议 下一篇:剖宫产术后38天引发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