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研究

时间:2022-09-10 10:07:07

辽宁省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研究

[摘 要]自改革开放之后,辽宁省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指导下,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果,宏观经济运行良好。自2009年开始,一系列的发展规划的实施为辽宁经济的腾飞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提供了良好契机。随着沿海区域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中部和辽西北在内的区域的经济发展与沿海区域差异明显,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如果辽宁省各个区域内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不断拉大且这种现象长期存在的话,将会影响辽宁的城市经济效率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对辽宁省城市经济增长差异进行研究并据此提出缩小城市经济差异的政策十分必要。

[关键词]经济增长差异;泰尔指数;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100

[中图分类号]F127;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2

1 引 言

本文首先对辽宁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概况进行研究,之后再对辽宁城市区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发现了辽宁省城市经济增长差异有缩小趋势,各个区域内的差异导致总体经济增长的差异,辽西沿海经济区和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相对于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来说,对于总体经济差异的贡献则要大很多。其次,从实证出发用泰尔指数对影响辽宁城市经济经济发展的差异从区域经济差异和客观环境两方面进行说明,并分别从城市化因素、工业化因素、人力资本因素和投资率因素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快各个城市的城市化发展,积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并加强区域技术协作与经济合作,以促进辽宁省各个城市间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

2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区域内各个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国各个区域内都会出现发展较快和相对落后的城市这样一种地区非均衡发展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学者们一直在针对这样的发展格局而进行着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众所周知,信用经济和货币经济作为信用和货币的融合组成了现代经济,而金融对现代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要,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城市的储蓄和投资增长可以由金融的发展而带动,并由此提供资金,支持当地发展经济。金融发展同时能够使得资本效率得到提高,资源配置获得优化,资金合理流动。然而,经济发展也会受到金融的巨大影响,一旦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将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但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合理地发展金融,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增长将会获得极大的促进,金融的风险也会更易于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就斐然。但是,由于各个省市区域之间发展的起点、基础、环境和机会不同,再加上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施行,因而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不断扩大。

整体上来看,我国正处于转型阶段,为了获得快速可见的经济效益,改革开放后一直实行推行“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发展战略并针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虽然被照顾地区发展迅速,经济状况良好,但也使得各个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逐渐拉大:内陆地区在相对于全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状况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落。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辽宁自改革开放以来,其宏观经济同中国的宏观经济一样运行良好。但在发展的同时,各城市的经济增长也出现了趋异化发展,各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愈加明显。如沈阳作为省会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单位,大连则因为较好的区位优势对外开放,因而这两个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而西北部城市群发展较为缓慢。假若区域经济差异过分拉大,整个社会的区域经济效率以及和谐稳定势必会被影响,这既会阻碍欠发达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发达城市经济的继续发展。

3 辽宁省城市经济概况

3.1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

为贯彻实施全国“十二五”时期区域发展的要求,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统筹区域发展,提升全省整体竞争能力。根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辽宁省要形成“中心城市带动,辽东半岛主体,三大板块互动,沿海三点一线”的格局。以大连为中心,将沿海区域发达城市与内陆欠发达城市区域紧密联系,将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构建成我国一个新的竞争力强开放程度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和新型产业基地。与此同时,加快建设以大连为领头羊的国家级重点经济开发区、以沈阳为龙头的辽中城市群经济区和以港口城市为骨干的西部沿海经济区的步伐。充分发挥辽宁省城市密集的优势,以及大连和沈阳区域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进而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

辽宁省中部城市群是以沈阳为中心地处全省的中心区域的城市群,该城市群总计拥有6市及其所辖的21县,分别为:沈阳、本溪、抚顺、鞍山、辽阳、铁岭,总面积为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4%;2007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3.9亿元;经济区以占辽宁省的50.7%的总人口数,占据了63%的全省生产总值,全省利用外资的64%,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6%,占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7%。而2010年则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10 375亿元,占全省的50.26%;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22 249.5亿元,占全省存贷款总额的46.66%的傲人成绩。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发展优势有以下几点。

①科技发达。②交通便利,区内交通运输网络密集,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最发达的地区之一。③工业产业发达,基础雄厚。④城市密集,城镇化水平高。1个副省级省会城市与5个省辖市都聚集在该城市群经济区内。其中鞍山、沈阳、抚顺为特大城市,本溪、辽阳为大城市,铁岭为中等城市。

整体上来说,辽中城市经济区发展速度迅速,发展态势良好。该经济区从经济发展程度和地理特性可分为东部山区和中部平原地区。东部山区环境宜人,水资源丰富,植被茂密和森林覆盖率高,是中部重要的屏障和水源来源。而中部平原地区则拥有密集的城市资源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雄厚的工业、完备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是东北地区的经济核心,更是国家极为倚重的能源原材料产地,重大装备制造业和重要国防战略产业基地。

3.2 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

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是整个东北地区的海上通道与对外“窗口”,总共包括3市及所辖9个县(市),分别为大连,营口和丹东,土地面积3.3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2%。该经济区域是以大连为首,营口和丹东为两翼,它从地理上面临黄海和渤海,其中黄海岸线长1 203公里,渤海岸线长832公里,总计2 035公里,占据全省海岸线的70%,而大陆岸线长1 393公里。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发展优势有以下几点。

①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巨大,海洋蕴藏量较大,动植物种类繁多。②交通便利,区域内铁路、公路网络和港口密集。③工业基础雄厚,产业格局是以石化、造船、装备制造等为主体,并拥有一系列竞争力较强的企业。④旅游资源丰富,辽东半岛沿海岸段风景宜人,每年旅游业收入巨大。⑤城市化程度较高,大连、丹东、营口3市属工业城市,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3.3 辽西沿海经济区

该区域由5市及其下辖11个县、5个县级市组成。包括锦州、阜新、朝阳、盘锦和葫芦岛。该区域地貌特点为低山丘陵。发展优势为区位优势明显,城市较为密集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充裕且成本低。

4 城市经济增长差异分析

4.1 实证分析

范围内各地区经济增长变动差异的大小可通过泰尔指数的大小来表明,各年份差异变化的动态过程可利用泰尔指数的时间序列来清楚地看到。根据计算结果:在1978-2013年间,区域间经济差异总体上表现得比较平稳,泰尔指数值基本上保持在0.012以下,2002年之后开始略有上升。区域内差异从1978-1992年间处于下降趋势,之后处于缓慢上升,在2001年达到最大,之后逐渐开始缩小,整体表现出“倒S型”的特征。经济增长总差异最大值出现在2001年,泰尔指数为0.138 948,最小值出现在1992年,泰尔指数为0.014 709(见图1)。区域内差异与其走势基本一致。区域内差异主要决定了总体差异,对总差异起了绝对作用,而区域内差距相对于区域间差距则显的较大。整体来看,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与区域内的经济差距朝趋同方向发展。

图1 区域内部、区域之间及辽宁省泰尔指数曲线图

4.2 收敛性

收敛最初是用于经济增长差异的探讨,主要有3个概念: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σ收敛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均GDP标准差逐渐缩小。β收敛则指落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由于这里探讨的对象是辽宁各城市经济发展的收敛性,所以无法进行俱乐部收敛分析,故忽略不计。

整个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的离散程度是由σ收敛指数反映的。在本文中,用金融相关比率来衡量经济发展,则σ指数就是金融相关比率对数值的标准差。如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存在σ收敛,则σ趋于减小。β收敛是由新古典增长模型演变而来的用来衡量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一种方法。如果存在β收敛,则说明欠发达城市比发达城市经济增长更快,欠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会赶上发达城市。但β收敛假说成立的前提是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要素自由流动和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偏好相同以及技术条件渐进。

根据泰尔指数以及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方法得出辽宁区域经济差异有缩小趋势,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从总体上来说,辽宁各城市经济发展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β收敛。

4.3 影响因素分析

在一个非均衡发展经济体系中,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上的差异会由制度环境、经济基础、地理区位的差异造成。但单独对一个省份进行分析时,制度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就显得不足味道。因此,导致辽宁城市经济区发展差异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和区域经济的差异。

4.3.1 区位条件

能够促进某区域产业发展并取得好效益的因素和条件总和称之为区位条件,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教育、文化、政治、旅游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它是引发经济差距的初始性因素。一个区域的区位优势是由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交通、劳动力等共同决定的,如果只有单项的优势是不能够形成区位优势的。同时,区位优势也会随有关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以大连为龙头,营口和丹东为两翼,形成了沿海港口城市群并与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进行贸易往来,同时,其发达的交通设施将区域各个城市融为一体,具有既可与国内合作又可同国外交易往来的地缘优势。且该区经济基础良好,优异的区位条件使得区内城市经济增长迅速,各城市间经济差异很小,成为辽宁省内的领军城市。而辽西沿海经济区由阜新、朝阳、锦州、盘锦和葫芦岛5个市组成,该区目前存在较多制约经济发展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较差,发展机制不佳,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环境脆弱,因此没有区域经济中心,该区区域内差异较大,整区与辽宁省其他地区相比,较为落后贫穷。而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地处全省的中心区域,该经济区从经济发展程度和地理特性可分为东部山区和中部平原地区。东部山区环境宜人,水资源丰富,植被茂密和森林覆盖率高,是中部重要的屏障水源来源。而中部平原地区则拥有密集的城市资源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雄厚的工业、完备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是东北地区的经济核心更是国家极为倚重的能源原材料产地、重大装备制造业和重要国防战略产业基地。东部山区与中部平原地区相比,经济相对落后。

但目前随着交通的改善和网络的发展,因区位带来的缺点正在被逐渐克服,辽东半岛、中部城市群、辽西沿海经济区地理区位差异呈缩小趋势。

4.3.2 区域经济差异

一个地区经济如果想要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有大量足够的资金支撑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合理的资金配置将会更有利于区域经济,而一旦配置失衡则会引起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以后,政府的投资向中部城市群和辽东半岛大量注入,导致社会资金在辽宁省区域间的空间配置严重失衡。辽宁城市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就是这种倾斜的资金配置政策和严重失衡的资金配置的结果。

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与区域资本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互为因果关系的,资本注入越多,经济增长就越快,各个城市间的经济增长差异也就越大。中部城市群和辽东半岛在地区资本流动上的优势为他们带来了相对于辽西地区更快的经济增长。

5 结 语

本文通过具体的数据实证更好地显现出辽宁省区域间与区域内的经济增长的差异并表明了辽宁各城市经济发展的收敛性,并最后从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差异来阐述了辽宁省内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旨在缩小辽宁省经济增长的差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经绫.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上一篇:发达国家工业物流的比较优势研究 下一篇:关于市场经济下金融风险管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