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田径课余训练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与建议

时间:2022-09-10 09:48:38

小学田径课余训练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04-02

1. 前言

田径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田径课余训练对及早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田径课余训练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总会受到很多影响因素的制约。观察了金坛市2007年-2010年近四年的小学生田径比赛情况,归纳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对影响金坛市小学田径课余训练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寻找相应的对策。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全市32所小学田径课余运动训练队。

2.2 研究方法: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个案问卷调查研究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影响小学田径课余训练质量的因素既有学校领导层的管理因素,也有体育教师训练内容安排、训练方法和自身业务水平的因素,又有学生自身身心、意志品质和家庭观念的因素。

3.1学校领导层的管理因素

表1:学校领导层的管理影响学校田径课余运动训练质量的调查统计表

3.1.1访谈得知约七成的领导不重视体育课余训练,学校没有建立与学校教育相适应的业余训练管理体制。只有35%的学校训练经费能落实,有的根本就没有训练经费,有31%的科任老师不支持学生参与训练。

3.1.2调查的结果表明本市32所小学中只有20%的学校有长期的训练计划,多数学校只有短期的训练计划,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训练计划。75%的学校田径课余训练都是搞“突击”,大多集中在市田径运动会比赛前的一个半月时间里。有80%的学校训练时间不固定,大部分的学校没有常年训练且训练时间是不固定的。

3.1.3由于城市规模扩大,乡镇合并等原因,导致学校规模的差异日趋加大,小乡镇学校的学生数不断减少,以城市和中心镇学校为多。因此,在运动员选择方面有很大的局限,同场竞技中人数少的学校势必会处于一定劣势。

3.2教练员的训练内容的安排、方式方法及自身业务水平因素

表2:教练员影响学校田径课余运动训练质量的调查统计表

3.2.1忽视理论教学,学生不理解田径运动。调查表明有94%的老师认为理论学习很重要,但上过理论课的只有12%,组织过学生观赏田径比赛录象的只有10%。

3.2.2忽视思想教育、心理教育。 63%的学校制定了队纪、队规,制定过队纪、队规的老师表示迟到、缺席的现象很少;但有42%的学生表示训练或比赛中心情不好时教练没及时教育引导。

3.2.3教学内容安排传统、单一,没想学生所想。训练上容易采用“大锅饭”的标准,以提高成绩为前提,对少年儿童没有区别对待,训练科学性不强,甚至出现狠练的方法,盲目追求成绩。没有考虑到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力,往往昙花一现。调查研究表明只有的38%学校有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有72%的学生觉得老师安排的训练内容单一乏味,很少运用各种趣味教学方法。

3.3运动员自身身心、意志品质和家庭观念的因素

表3:运动员影响学校田径课余运动训练质量的调查统计表

3.3.1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因素。访谈结果表明有75%的教师特别是乡镇教师反映学校田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较差,尤其是灵敏协调性差。由于学习的负担过重,课余活动时间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学生锻炼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睡眠是一项重要的保证,不能多睡也不能少睡,一般在10小时左右。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6%的学生能够达到9小时以上,长此以往对运动员的身心恢复和发展必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3.3.2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因素。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表明该阶段学生在训练中易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和疲劳现象,容易“偷工减料”。而重复训练法是田径训练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只有34%的学生对训练的态度表示能够乐意接受。调查还显示只有43%的学生是自愿参加田径训练的,大部分学生是教师指定要求参加的,也有少部分学生在开始训练一段时间后,会因为怕苦怕累等原因选择放弃。

3.3.3运动员的家庭观念因素。调查表明只有32%的家长是支持孩子参加田径训练的,而大部分家长都是因为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反对孩子参加训练。

4.结论与建议

4.1学校领导层的管理体制欠佳是影响金坛市田径课余运动训练水平的首要因素

4.1.1体委、教委有关部门应重新修订有关中小学体育重点项目的长远规划,特别对田径这个基础项目重点规划,不能单凭田径运动会比赛成绩论定该学校的田径运动水平。应着重考虑培养优秀苗子,建立输送有发展前途的青少年苗子为前提的激励机制,重视少年儿童的科学选材。

4.1.2我们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各年级开设体育拓展课,将田径训练纳入到拓展内容,开展田径拓展课,在学校形成良好的田径运动文化氛围。学校领导应重视每年度的校田径运动会,以此促动全校对田径运动的关注,加大对学校田径课余运动训练的管理力度。体育教师可选出优秀学生加入按年级或水平划分的梯队参加训练。场地器材方面可根据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的情况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改造现有场地和器材。

4.2体育老师训练内容的安排、方式方法及自身业务水平较低是影响全区小学田径课余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的因素

4.2.1切实可行地推行一些培训、轮训措施,组织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练员、教授等专家对中小学生田径教练员进行讲学、授课,提高小学田径教练员的业务水平,使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到融会贯通,切合实际地应用到训练实践中去。另外,经常组织一些省、地市的优秀教练员到各地、市、县中小学进行指导、交流,并进行现场教学训练,以期提高中小学田径教练员的整体教学训练水平。

4.2.2教练员也可自行安排一定数量的理论课学习时间,专研挖掘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采用多样化、兴趣化的比赛方法。内容上多以基本技术动作为主,并适当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比赛战术,使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和正规的运动方法。

上一篇:谈谈物理教学中的兴趣突破 下一篇: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