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行为的分析框架

时间:2022-09-10 09:47:58

独家行为的分析框架

独家问题是本专栏多次讨论过的问题。独家是对经纪人而言,其对应的另一方(业主方)是独家委托。另外还有与之类似的独权委托,按照美国的房地产经纪行业规则,独家委托方(业主)可以在委托合同期内自己售出房屋而不需向受托经纪人支付佣金,而独权委托则只要在合同期内售出房屋就必须支付佣金,即使是业主自己找到买家成功售出也要按合同支付佣金。独权委托能使经纪人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当然相应也会对经纪人有足够的约束,那就是经纪人必须将独权委托的房屋及时在经纪人共享房源系统MLS上。有关这些概念,笔者在本专栏2010年9月(《独权委托――避免房地产经纪纠纷的最佳委托模式》)、2011年5月(《独权委托的法律问题》)和2013年2月(《从虚假房源说到独权制度变迁的方式》)已经多次讨论过。

笔者一直认为MLS (Multiple Listing Service,经纪人共享房源系统)及其对应的行业规则应该是房地产经纪行业发展的方向,而与MLS密切相关的就是独权委托形式。但因为本文是基于其他同行最近发表的网络文章进行讨论,所以沿用了这位同行讨论时所用的“独家”概念。先来看看这位同行的定义:

所谓“独家”,顾名思义,也就是业主在一定的时间内,委托一家中介公司帮助出售或出租房屋。其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排他性,也就是签订了独家协议之后,业主不能再与其他中介签订协议,也不能私下出售房屋;二是时效性,通常业主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会规定一个期限,该委托协议仅在期间内有效。与之对比的是一般模式,也就是业主在公开市场放盘,由多家中介公司一起帮业主卖房,先到先得。

这里把独家说得很清楚了。接下来是他对独家行为的讨论――

如果是签独家,基本上是大中介才有可能签得下来,因为业主非常清楚,如果想把房子尽快卖出去,着眼于找到尽可能多的客户的角度,找N家中介肯定比找一家划得来,而如果不想被太多人打扰又想房子快点卖出去,折中的办法就是找大中介。

那么经纪人又是如何说服业主签独家呢?这里的关键是――

独家房源,中介还可以许给业主一些“出售保证金”,承诺如果在期内不能以底价把房子卖出去,业主可以没收“保证金”(如果顺利卖出,则退回给中介)。这笔保证金,根据房源质量和出售价格,从几百块到几千块不等。

接下来是对独家“弊端”的分析――

以保证金来签订独家房源,表面上看,这样做对于业主只有好处:首先,中介为了保证金不要竹篮打水一场空,肯定会卖力卖房,特别是保证金高的情况下;其次,万一中介卖不出房,业主还能得到保证金的“补偿”。

既然是对赌协议,对于业主肯定是有风险的。很多业主没有意识到的是,如果业主选择了这种速销的“对赌协议”,很有可能将自己置于一个不利的境地,也就是:为了不“损失”保证金或者获取更高的佣金收入,中介在跟业主商定独家底价的时候,有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尽力压低业主的售价,业主不仅丧失了正常的溢价空间,还会完全失去或部分失去独家期间房源的升值收益。而在房价快速上涨的市场上升期,这笔收益有可能是非常可观的。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通常中介建议(引诱)业主签订独家协议的时间,往往一开口就是两三个月甚至半年,而不知利害的业主签订之后,就有可能后悔莫及。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业主在独家期间改变主意不卖了,有的中介还会追索违约金(金额视协议条款而定)。所以,很多有经验的业主即使选择了独家,也不愿意给太长的时间。

愿赌服输,看上去即使业主因为签独家遭受了损失,那也是白纸黑字的事情,外人不好评说。笔者真正持有疑义的是,如此“独家”,就很有可能将原来处于居间角色的中介置于“两头吃”的道德拷问之下,这显然已经脱离了居间收佣的合理范畴。特别是在今天政府放开中介费的定价之后,更是给了中介如此操作的可乘之机。

上述对经纪人的“拷问”不能说没有道理,但这个分析框架恰好说明了当前独家行为的误区。

分析独家行为应该采用这样的逻辑推理过程:首先,为何业主要多家放盘?为了要尽快售出房屋。那么,如何说服业主反其道而行之,只在一家放盘?当然是要能让业主相信:在我这一家放盘的效果会比你在多家放盘更好。而按照上述独家的行为模式和分析框架,是用保证金这样的小利来诱惑业主独家委托,辅之以大公司的推广能力,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在短时间内替业主推广,但还是没有让业主实现通过多家放盘而快速销售的目标。而如果能用MLS的平台把所有公司(无论大小)都组织在一起,在一家放盘就可以达到在多家(甚至是全体经纪人之间)放盘的效果,这才是能够说服业主的最大理由。

所以,和“独家委托”对标的,不应该是“保证金”,而应该是“及时向本地所有经纪人信息”。当然,严格来说,这时不应该用“独家委托”来对标,而应该用“独权委托”,只有采用独权委托,经纪人才会放心将详细的房源信息向全体经纪人。

注: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71231008)的支持。

上一篇: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研究 下一篇:如何做好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