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位现代企业家的民族文化情结

时间:2022-09-10 07:40:35

王:一位现代企业家的民族文化情结

王一直认为他的民族文化情结就像牵连游走风筝的线,他走多远都走不出那个圈。

“叶赫那拉氏的后人”

都说“燕赵古来多慷慨悲歌之士”,而出身清代满族“姓”之一叶赫那拉氏,身上有着满族血统,常年生活在南方的王,却也颇具燕赵侠风。

1972年出生的王,因为父母工作缘由,一直由外公、外婆带大。外公喜欢收藏满族的粉盒、印章盒、烟袋之类的东西,这对幼年的王影响很大。从那时起,王就对民族的、历史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也特别向往和渴望了解民族文化。

小学毕业那年,王独自一人怀揣父母给的200元钱离开家乡江津县,去峨边县找姐姐。从江津到成都再到乐山峨眉山、峨边金口河,13岁的王独自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长途旅行。他记录下了成都杜甫草堂和武侯祠全部的楹联;收集了青衣江边的许多奇石,接触到了峨边的彝族文化……也正是这次出行让他爱上了旅游。

如小说中的“草蛇灰线”之法。1997年,靠着自己仅有的3万元和朋友借的10万元,王踏上了自己的创业路,先后成立了自己名下的华旭融资担保和东旭誉投资等几家公司。而对文化旅游行业的投资一直是王公司的重点。

2008年“5・12”地震后,有着民族“活化石”之称的羌族遭受重创,一直关心民族文化发展的王心痛不已。他认为在中国,许多民族身上都流淌着古羌人的血,羌族历史比汉族还要久远,鼎盛时期不亚于古罗马帝国。而正是因为深信自己是这个古老神秘民族的一部分,复兴保护羌文化义不容辞,当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找他洽谈投资打造萝卜寨老寨子旅游业这件事时,他便一口承应。

“萝卜寨”成为梦想倾注的地方

地震后的萝卜寨几乎沦为“一片平地”,打造基本从零开始。而且囿于文化旅游行业经济效益见效慢的特点,短期内王及其公司不会有很高的利益回报。王对此很坦然,他说他知道这是一件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差的事。“但当你拥有一定的能力,你应该去做一些有担当的事情。”

承接之后,王聘请了相关专家在遵循羌文化的基础上对萝卜寨景区进行了打造。由于羌族文化无通用文字需口传的特点,实物对于羌文化的传承、展示就尤为重要。为保护羌族的“独特风情”,王斥重资对羌王府博物馆进行修葺。现在的羌王府博物馆中,婚庆、农耕、羌绣、羌居、丧葬祭祀、民居结构等展现羌文化的几大方面打造日趋完善,无形的羌文化逐渐变为有形。

2012年4月,修复后的萝卜寨对外开放。从承接修复开始至此,王及其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前期资金投入3000万元。日后还将持续注入资金。

对于萝卜寨景区的打造,王一直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在抢救保护羌文化的同时,也不断为当地人实现经济增收开辟渠道。王现打算用萝卜寨老寨子后面的500亩地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果园。并与某电影学院合作在萝卜寨对面连绵起伏的山上打造全国首家真人CS实战基地。安装上千个摄像头,记录下参与者CS实战的全过程,制作成一部参与者自己主演的“真人秀”枪战大片。

王说,“德、恒”是他的人生信条。君子立人之本以德,不能持之以恒则无德。认准事情一肩挑,不管多大困难都要做下去。这位颇有燕赵侠风的现代企业家,在今后的岁月里,在民族文化情结的牵绊中,相信还会做更多有益于民族文化保护的事。

上一篇:浙江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浙江省计量监... 下一篇:好江阳,酒美城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