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

时间:2022-09-10 07:35:3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所谓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指的就是以学生探究为根本要素的一类教学活动方式。详细的说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自主动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实际教材为根本探究内容,让学生能有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答疑惑实践活动,能够自主、独立地发掘问题,经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发展,尤其是探索思维和创新精神发展的一类学习形式及学习过程。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学习者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我在教《分类》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去超市参观,让他们观察超市中各种商品的摆放。让学生置身于分类的环境中感受分类。在讲“分类”的第一节课时,我用电脑设计了超市中零乱的货架,让学生进行整理,感知分类的作用。这就为新课的引入进行了有效的铺垫。因为是用多媒体动画教学,通过丰富有趣的画面,一下子就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争抢着发言,要帮助老师整理货架。第二节课,我设计从整理书包引入新课,形式新颖,别具匠心。学生拿着学习用品自由想象,毫不夸张地说,每个学生都打开了思维的闸门,他们那诸多的分法已远远超出了我课前的设计。

这两节课都能在上课开始,就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形成愉悦的学习心理,并表现出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就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

2 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新知识的意义。教师无法取代学生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学生的思维。独立探究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的课堂上,有位教师就是如此匠心独到地上好这堂课的: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先让学生观察圆形花圃,再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套特别的画圆工具:一个长钉、一条短绳、一个锥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在地上画出圆形花圃的形状。当学生把圆画好时,教师当即让学生讨论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这时,学生有感而发,表现出异常的积极;最后,教师把学生带回教室,又要求他们转入学习用圆规画圆。此时,学生又感到发自内心地需要,要用圆规画围,必须认真地观察圆规、准确地认识圆规:圆规的一只脚相当于长钉、另一只脚相当于锥头、两只脚的距离相当于长绳。学生在激烈地思考和不停地动手中,掌握了画圆的规律,正确地认识了圆。

3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之间交往合作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一种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为这样的交流互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开展探究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这样就为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情绪酝酿;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舞台,因为在这种学习形式中,新知识的获得不再完全依赖教师,可以由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探索而获得,这有效地培养了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分组学习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学会交往,有效地发展他们合作交流的意识。

如教学“圆柱的体积”,学生已感觉出圆柱体积与长方体有关,但怎样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呢?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大家相互讨论,终于有学生从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行推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切割成长方体。于是,学生—起动手,找来—个圆柱体的白萝卜,合作操作,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此时学生完全沉浸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式的喜悦之中。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程度高,自身潜能得以发挥,获得了知识,提高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新时代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自主探究式教学应该渗透现代的学生观、教师观和课程观。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学习,学生才能获得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才能得以提高;只有让学生乐于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自主地发挥。

上一篇:小学语文美育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