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入WTO后我国的贸易政策调整

时间:2022-09-10 06:03:19

论加入WTO后我国的贸易政策调整

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贸易保护政策已经基本完成了历史使命。而且,随着贸易保护边际成本的不断上升,其合理性也大大降低。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将小于理论上的预期值。入世后我国的贸易政策取向应该是适度的自由化。

关键词:当前;我国;WTO;自由贸易

中图分类号:F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2)05-0062-04

一、当前贸易保护存在的理由已不复存在,其合理性也大大降低

(一)随着我国工业和外贸的迅猛发展,继续采取贸易保护的理由已渐渐失去

1.我国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产业结构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工业经济增长迅速,年均实际增长率达11.72%。第二产业在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41.6%上升到1999年的49.3%。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工业在国内总产值中占的比重就已和发达工业国相当(见表1)。我国工业发展不仅规模相当可观,而且门类齐全,体系完整,某些产品的生产总量也已经占据世界第一位,比如钢铁、水泥、电视机、电话机、服装和鞋等。“九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也已上升到较高阶段,一般加工工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而技术相对密集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尤其是技术密集度高和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特征的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比重明显上升,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行业的比重升幅很大,1999年的比重已高达8%。2000年,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电子通信产品的生产继续高速增长,如光通信设备增长53.1%,程控交换机增长48.2%,传真机增长53.3%,移动通信设备增长107.1%,微型电子计算机增长66%,半导体集成电路增长40.5%。整个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品销售收入也比上年增长33.7%。①以上数据表明,“九五”期间的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中心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增长带动了工业结构的升级。

2.我国外贸发展迅速,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自1978年以来,我国外贸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迅速增长,外贸出口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制成品比重显著提高。我国的工业和外贸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20世纪60与70年代相比,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保护贸易政策已基本完成了其保护落后民族工业成长的历史使命。由于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同发达国家一样具有了向海外市场拓展的要求,这种向海外市场发展的共同要求使得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相互依存。因此,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格局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过去由于发达国家单方面海外扩张的要求而导致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疯狂掠夺和剥削,形成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如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新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显然,社会经济环境和背景的改变使得我国继续采取贸易保护的理由不复存在。

(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贸易保护的边际成本日益上升,其合理性大大降低

贸易保护有利也有弊,实施贸易保护有一个成本和收益的比较问题。贸易保护的负面效应也即贸易保护所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主要是容易形成行业中的低效率和造成市场信号的扭曲。贸易政策在保护落后国家民族工业的成长这点上其边际收益最大,然而随着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贸易保护的边际成本则会不断上升而边际收益会不断下降。当该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贸易保护所造成的经济运行的低效率将会极大地阻碍一国的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此时,该国采取贸易保护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继续采取贸易保护边际成本已超过边际收益,这表现在采取贸易保护的负面效应已经非常突出。

1.贸易保护造成长期以来我国价格信号扭曲,进而导致结构性偏差和资源的浪费

长期的贸易保护,导致我国市场上价格信号扭曲,进而形成结构偏差和资源浪费。一方面,价格信号扭曲,造成我国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脱节。由于限制了进口,国内一些质量差,技术含量低的商品却能有比较好的价格,这就为一些落后的企业提供了宽松的生存空间,市场的优胜劣汰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长期如此,市场就会出现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供给过剩。产业结构在市场信号扭曲信用下发生了不正常的倾斜,使得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这是造成前一阶段我国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价格信号扭曲,使我国资源和产业的比较优势无法得到准确地反映。贸易保护造成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产品都存在人为的价格扭曲,而且两个市场是脱节的。因此,我国资源和产业的比较优势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得到准确地反映,我国的经济难以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确定自己的市场分工和产业结构定位,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无法有效地实现,造成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

2.贸易保护造成我国企业技术落后和生产的低效率

表2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低于发达工业国的历史状况。这是由于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采取贸易保护的结果。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情况已大为改观,但是由于贸易保护在相当程度上依然存在 ,我国企业科技水平的进步就仍然大大滞后于较发达国家。这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长期处于较低层次中可以得到反映。首先,我国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大多数出口制成品是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浅的低档次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口商品列前几位的主要集中在服装、家用电器、通讯设备、玩具、钢材等劳动密集型产品。1998年我国出口总额1837.57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额404.9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而光学、计量、检验、医疗、精密仪器和设备的出口额仅为65.6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三十分之一。其次,我国的工业制成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95年主要发达国家这一比重的平均水平达到47%,世界平均水平为42%,而我国在1996年才达到32%的水平。目前,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落后于发达国家大约15年。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994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中,这两类产品比重为27.3%,而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70%。即使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也偏低,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比重要比我国高出一倍。

二、入WTO之后我国的贸易政策取向

(一)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实际冲击会小于理论预期

1.长期以来我国关税的实际征收率远远小于名义关税率

由于我国存在大量的加工贸易和关税减免,走私和偷漏税现象严重,我国的关税实际征收水平远远低于名义关税率。例如,1994年我国的名义关税率为42%左右,但世界银行专家认为实际关税水平只有3.3%,1995年为2.7%,1996年为2.6%,呈实际下降趋势。各部门的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的差异也明显不同,例如,汽车的名义关税率较高,但实际关税率在28%左右③。加入WTO之后名义关税率有较大幅度地降低,各种税收优惠特别是偷漏税现象也会明显减少,因而实际关税水平的变动幅度不会太大,由此造成的市场的实际冲击也会小于理论预期。

2.根据关税有效保护理论,建立合理的关税有效保护结构,可以将入世的冲击降至最低程度

根据关税有效保护理论,在生产过程是多元阶段的情况下,一个生产部门的贸易保护程度不仅要受最终产品关税课征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因中间投入的被征进口关税及其中间投入系数大小的影响,这就使关税的有效保护率不同于名义关税率,它是对某种产品生产增加值提供的一种保护率,是某一产品相对于自由贸易下单位增加值提高的比率(W・M・Gorden,1996);有效保护率(ERP)是最终产品名义关税率、进口投入名义关税率和投入产出系数三个变量的函数。当进口制成品的关税率大于进口原材料的关税率时,关税的有效保护率会大于名义保护率,反之则反是。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个国家可以建立起这样一种关税梯度结构,对越低加工阶段的产品课征越低的名义关税率。

1992年以来,我国连续6次降低关税水平,算术平均关税税率已从1992年的43.1%降至目前的17%;1998年4月我国又提出,将工业品关税算术平均水平降至10.8%;在加入WTO的中美谈判中,我方又提出使2005年工业品平均关税率降至10.56%。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上述合理的关税梯度结构原则。例如,中国将在2006年之前,把汽车关税率降至25%,而把汽车零件关税率降至10%。从中国已经发生了的关税政策变迁的经验分析来看,中国基本上也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税保护结构。1997年10月中国关税政策调整后,根据有效保护程度的不同,形成了高、中、低三类有效保护结构:一是ERP

3.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的现实市场状况使得加入WTO所带来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实行自由贸易之后,一国的生产资源将会从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部门中撤离出来,集中力量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与它国交换来提高自身福利水平。其结论是: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原先受保护的部门将在进口品的冲击下萎缩,其结果是本国产业结构的低级化和增长的贫困化。这也是一些人反对加入WTO的理由。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的基础上的。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的部门内贸易使得许多经济学家发现现实中的市场结构往往是不完全竞争的,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是现实经济中的常态,而且制造业中还大量地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于是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这一前提出发,来研究贸易自由化的竞争效应。根据盛斌(1996)的研究,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在中国广泛存在着,本文将据此假设条件,来尝试分析贸易自由化的竞争效应。

为简单起见,我们假定存在一个寡头垄断的行业,国内产品与进口品之间具有不完全替代性,设其替代弹性为δ,而且国内居民的效用函数是柯布―道格拉斯的(Harrison 1994)。据此可以推导出居民对国内产品的需求弹性为

其中,δ为国内产品与进口品的替代弹性,Pd为国内产品价格,Pm为进口品价格,ξ为居民对国内产品的需求弹性。

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下,国内厂商为有限几家,每年厂商观察到的对其产品的需求弹性为Nξ(N为厂商个数),他们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如图1所示。D为需求曲线,MR为边际收益,MC为边际成本(为简单起见,设MC不变),厂商根据MR=MC来决定价格和产出,均衡点为A,产量为Q,价格为P1。现在由于实行贸易自由化,进口品价格下降,(Pd/Pm)上升,由(1)式可知居民对国内产品的需求弹性将上升,厂商面临的需求线变得平缓,即逆时针转动;同时由于进口品的冲击,居民对国内产品的需求减少了,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内移动,得到新的需求线D‘以及新的边际收益线MR‘。新均衡为B点,此时产量扩大为Q2,价格下降为P2。

比较贸易自由化前后寡头厂商的均衡点A和B,我们发现,贸易自由化后,如果进口品的替代效应使得国内厂商面临的需求弹性变得足够大的话,受保护部门的产出将会增加,这与比较优势理论所做的预测正好相反。也就是说,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状况下,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冲击并没有导致受保护部门萎缩,反而使其产量增加。因而我们说,贸易自由化的冲击效应被异化。

我国的贸易自由化是从1992年开始展开的,中国单方面承诺选择性地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其加权平均税率从1992年的31.2%下降到1999年的15%,非关税壁垒涉及范围从1992年的50%降到1999年的17%。同时我国还简化了进口程序,实现在经常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给予一大批企业以自营进出口权。这些措施推进了我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根据陶剑(1999)的研究,1993年以来的贸易改革确实获得了规模经济的好处并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有所提高。因而我们可以推论,加入WTO后,贸易自由化的冲击也并不一定会使我国受保护部门产出下降,相反从外部引进的竞争使得垄断厂商面临更为平坦的需求曲线,这将刺激他们扩大产量,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和增加福利。

(二)适当的自由化是入世后我国外贸政策的正确取向

1.推动自由贸易,融入经济全球化,可以大大降低生产经营的成本

由于当前信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传递已变得十分便捷,地球仿佛变成了小小的“地球村”,一国的企业可以即时地获得世界市场的信息,可以将生产和贸易的各个环节分布到世界市场任何一个有利可图的地方,实现全球化的经营管理,从而大大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和生产经营成本。经济全球化可以突破单个国家市场规模和资源禀赋等方面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能够带来更高的效益。我国只有融入WTO的自由化框架,推动自由贸易,才能分享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

2.推动自由贸易有利于我国形成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赶超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自由贸易过程中容易发生“技术外溢”和“干中学”的观点。这就是说,在自由贸易中,先进技术的拥有者最初并非有意转让或传播其技术,纯粹是为了贸易的需要而不得不把与贸易内容有关的技术、性能、特点和某些参数向进口方介绍,这样,在贸易中就自然地输出了技术,即“技术外溢”。而作为商品的进口国,就自然成了技术的输入国,使该国技术在低成本下得以较快地提高,这个过程则是通过“干中学”来完成的。显然,“技术外溢”和“干中学”对于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形成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赶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加入WTO有利于促进我国工业的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

当前在我国的工业中,中、低档产品生产过剩,高档、优质产品相对短缺,而进口高档产品的价格较高,因而在消费和生产需求中都存在着中、低档产品替代高档产品的现象。这种需求结构被动适应生产结构的现象,反过来阻碍了我国工业的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加入WTO将会使得进口高档、优质产品和价格明显降低,这既对国内市场形成了一定冲击,也有利于扩大对高档、优质产品的需求,从而通过需求结构的升级促进生产结构升级和工业技术进步,加快我国低水平生产的淘汰过程。

4.推动自由贸易,有利于国际资本在国内充分自由地流动,为知识经济时代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供充足的资本来源

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性供给约束已经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将成为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结构调整同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理想状态的形成,在资源条件上必须满足一个重要前提,即经济资源在产业间的转换是高度灵活的。然而,由于产业资源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路径依赖和资产专用性特点,资源在产业间的转换需要高昂的交易成本。所以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效应在实际中会遇到障碍,这就是经济资源在产业间的转换缺乏灵活性。

对于一个采取贸易保护的相对封闭的经济来说,产业结构调整效应通常会导致较长时期的经济低迷。由于物质资本资源在产业间转移困难,需求扩张的产业不能形成足够的资本存量,因而无法吸纳从传统产业中游离出来的失业人口。相应地,传统产业由于受市场萎缩的约束,物质资本存量过剩却难以转移,不断地形成新的失业人口。相反,在一个采取自由贸易的开放经济中情况完全不是这样。物质资本资源在产业间转移困难的问题在开放的经济中将不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或升级过程的重大障碍。因为国际间资本资源的平行转移会取代孤立经济的资本资源的跨产业转移,成为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物质资本资源及其物化的知识资源运动转移的主要方式。所以特别是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国际资本的来源,直接地决定着这个国家新的经济结构的形成,一旦新的经济结构得以形成,经济就会在新的起点上保持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

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产业结构正面临着进一步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也必然会受到传统产业结构刚性的制约,导致新经济的建立缺乏足够的资本存量,传统产业的物质资本存量却大量过剩。因此,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我国就应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自由贸易,努力创造吸引外资的有利条件,只有这样才会加速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我国经济步入新的经济增长平台。

①《国家统计年鉴》2000年。

②《国家统计年鉴》2000年。

③任寿根,《WTO与中国关税政策》,《管理世界》2000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文贯中,郑志海,等.WTO与中国:走经济全球化发展之路[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

[2]陈漓高.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李善同,翟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动态一般均衡分析[J].世界经济,2000,(2).

[4]盛斌.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和贸易政策[J].经济研究,1996,(8).

[5]W.M.Corden(1971):The Theory of Protec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Harrison(1994)“productivity,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Trade Refom”,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36,pp.53-73.

[7]Tybout(1991):“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Liberalixation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y”,Working paper Series,Brown Univ.

[8]陶剑.中国贸易自由化改革的竞争效应及福利影响[J].世界经济,1999,(12).

[9]陆家骝.论中国“入世”的经济结构效应[J].中山大学学报,2000,(3).

On the Adjustment of Trade Policy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the WTO

LIAO Chun YANG Lai-ke(Guangdong Business SChool,Guangzhou 510630,China)

Abstract: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trade protection has achieved its end. Meanwhile, with the rise in the marginal costs of trade protection, the validity of the policy disappears.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globalization, the actual shock of China‘s entry into the WTO dwarfs compared with theoretical anticipation. China should adopt a policy of moderate liberalism after its entry into the WTO.

Key words:at present; China; WTO; free trade.(责任编辑、责任校对:薛平)

收稿日期:2002-06-18

作者简介:廖春(1969-),女,广东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研究。

杨来科(1968-),男,广东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科院博士后,主要从事经济与贸易理论研究。

上一篇:分层抽样技术在应收账款审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WTO在可持续发展与自由化追求上的冲突及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