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人”细亚:“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

时间:2022-09-10 05:50:47

撒哈拉,你还记得那个波西米亚小姑娘吗?

细亚是个早慧的姑娘,她早慧,是因为小小年纪已经与三毛结缘——不能怪细亚太过文艺啊,她就是在三毛书中描述的那个神秘、广博、风情的撒哈拉沙漠里长大的。

她最爱看的便是三毛的书,深入骨髓的“浪漫的流浪”令小小的细亚激动到几近哽咽,不能呼吸。对于人性的悲悯、天生的聪慧、看透世情的敏感与洞悉,使得细亚成为老师眼中“非同一般的小女生”。

说她非同一般,是因为她是个成人也琢磨不透的小孩。教过细亚的老师曾评价:从没见过像细亚这么聪明的小孩!但她犹如电压不稳的CD唱机,如果她某段时间将心思放在学习上,成绩便会如坐了火箭嗖嗖上升;若是她着迷于学习之外的乐趣,那么成绩马上又如坐过山车,飞流直下三千尺。

老师十分珍惜这株好苗子,特意找细亚谈话。但每次老师坐在对面说得口干舌燥,看细亚似乎坐得端端正正,低眉垂眼一副很受教的样子,老师心里甚悦,以为这下该“浪子回头金不换”啦。却不料刚拧开杯盖润润喉,古灵精怪的小丫头却将一直放在课桌下的手拿了出来——上面要么是一只漂亮的纸灯罩,要么是一个造型奇特的笔筒。不用说,正是她受教时加工的“副产品”。作为对恩师的报答,细亚会将自己的小工艺品轻轻放到老师面前,乖巧伶俐地说一句:“我知道老师的苦心了,这个送给老师,希望您喜欢哦!”

像细亚这样的小女生,很难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多年后,她的中学同窗还记得:细亚念书时就很潮,她很喜欢把衣服混搭着穿。我们都是长大了才晓得这世界上还有一种穿衣风格叫“波西米亚式”,当时只是觉得惊异,她怎么能把短上衣套在长背心外面,还穿得这么漂亮呢!

同学和老师只记住了细亚的与众不同,但他们都忘记了这是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小孩,爸妈在细亚十二岁时就离婚了。小女孩微笑着为自己做主,她对爸爸说:“我跟妈妈一起,祝你将来幸福!”

虽然只有母女俩相依为命,但细亚的脸上,看不到丁点沮丧和悲伤,她反而常常鼓励妈妈:“看,太阳又升起来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

与蛇共舞,跳流浪的舞步

临近高考,细亚忽然厌倦了继续啃书本,向妈妈提出要到外面世界去流浪和闯荡。妈妈规劝闺女,做人踏实是福,等拿到大学毕业证,找到稳定工作,一辈子都安乐无忧了。细亚反问妈妈:“如果我得到了您所描述的安稳和惬意生活,却感觉每天在坐牢,那该怎么办呢?”

深爱女儿的妈妈为了细亚的话,沉思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她告诉细亚,愿意放她一条自由的出路,细亚轻吻妈妈的脸表示感谢,背起行囊,开始了浪漫的流浪。

细亚去了“彩云之南”的云南,在昆明一家玩具厂,她当起了推销员。几百元的薪水微薄寒酸,细亚却让自己的每个日子闪着情调的光。她租了当地农民一问高架屋,下了班便对着一堆花花草草呢喃,就着一杯云南茶酒,醉看弦月西升。

那时,年轻的细亚认识了一个腼腆清秀的男孩,男孩是个编织工,看得出他是真心喜欢细亚,几乎每天都送一样自己亲手编织的小东西给她。

细亚感觉自己也渐渐依恋上男孩的浅笑,但三毛在书中却教给她太多洞悉世相的爱情视点,她在最想向男孩靠近取暖时,心底也保持了几分理智和冷静。正是这理智救了细亚——当她意外发现男孩是同性恋后,细亚微笑着说再见,背起包继续往前走,内心的疼痛并不如她想象中那么撕心裂肺。

一场未成熟便夭折的爱情,反而磨砺了细亚,使她在流浪途中更加坚强勇敢。

离开云南后,细亚带着一点自虐的情绪,走进了柬埔寨茂密神秘的热带森林,独自行走,反思人生。

那天,正坐在树下休憩的细亚,邂逅了一条灵巧的白蛇,这白蛇是如此美丽,让细亚丝毫没有恐惧情绪,满心都是捉住它驯服它的念头。可当细亚用树枝压住白蛇腹部时,蛇头忽然扬起,咬住了她的脚趾,细亚晕了过去。

在昏迷的时间里,她仿佛看到慈爱的妈妈、姥姥门前的小路、她和男孩在昆明滇池畔静默散步间抬头一笑……一生犹如放幻灯片,帧帧让她怀念感叹。

细亚不是一个怕死的女孩,意识模糊前,她只有唯一一个遗憾:我还没像三毛那样,用双脚丈量世界呢!

幸好,死神还不敢要这么可爱的女孩子,醒来时,头顶上方是一个头戴凤凰冠、身穿彩衣、手戴象牙镯的女孩。她将一些草药咬碎了敷在细亚被蛇咬到的地方。

少数民族女孩不会说外面世界的话语,但这一点不影响她和细亚的交流。她叫桑提,桑提将逐渐清醒的细亚扶起来,并将象征吉祥和平安的象牙手镯送给了细亚,还用笼子关住了小蛇。

桑提挽留细亚在寨子里住了两个月,她们每天都用肢体语言来交流着,比比画画,逗得寨里的人哈哈大笑。桑提的妈妈将细亚视作远方来的贵客,为她准备了醇厚香冽的米酒。细亚喝了一口,姑娘开心地起舞,细亚也跟着模仿和学习,她头一次发现,在看上去原始拙朴的寨子,“桑提们”却生活得如此恣意舒展。

桑提的天然和纯真感动了细亚,细亚小心翼翼喂养着她的小白蛇,还根据蛇的游姿自创了一套舞蹈,当她翩翩起舞时,小蛇仿佛是细亚的良伴,安静地凝望着她……

印度洋海啸,不是爱的好时节

离开柬埔寨的少数民族寨子后,细亚又流浪到了印度。一个多月后,印度洋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大海啸,细亚却逆着灾民的脚步,只身走往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

一辆又一辆的运尸车,一声接一声的悲怆痛哭,细亚心里难过得要命,不知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帮助这些灾民。她将身上的钱,一点一点分给了失去亲人痛哭捶胸的灾民,还当了“编外”的医护救助人员,虽然语言不通,但细亚仍积极地帮助灾民,给他们包扎敷药,尽力安抚。

细亚的善良和执着感动了印度一个衔着金钥匙出生的小开,他觉得自己深深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异国女子。他每天都开着高档跑车,送来大束玫瑰。而那时的细亚,全身心都跟随灾民沉浸在海啸带来的悲痛之中,压根儿提不起恋爱的情绪。无奈之下,细亚带着一丝愧疚,“逃”回了中国。

几年后,再次回首往事,细亚想,如果今生有缘再遇到那个痴情的印度男子,她一定会不管不顾爱一场。但显然,他们前生回眸不够,今生注定擦肩。

最穷的金牌导游

回国之后,细亚来到了云南丽江,见证过印度洋海啸悲剧的细亚,对亲情有了新的认识与在乎。她将妈妈接来丽江,白天做导游,晚上回家陪妈妈吃饭,然后一个人在台灯下,静静地学外语。

细亚曾一度做到了“金牌导游”。从前她去柬埔寨时,已经参加过野外生存培训课,所以她是屈指可数的几个能带游客玩丛林穿越的导游。

细亚不但勇敢,而且聪明、细心,走进丽江的原始森林之前,她已上网查过,原始森林里马蜂是一大危害,为了对付马蜂,细亚提前准备了雨衣和皮帽,后来果真派上用场,将几个游客从马蜂的疯狂袭击中成功救下来。那一天,“恩人”细亚光是小费就拿了两千元。

但细亚却是丽江私人导游圈里最穷的导游,说出来大家都不信,别的导游都买大房子,开好车,她却还和妈妈租住在一间小小的旧房子中。她赚来的钱,除了留下给妈妈做生活费,其他都捐给了当地一所小学。

我是“鸟人”,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在丽江呆了一段时间,血液里蠢蠢欲动的“暴走因子”又在催促细亚上路了,这一次,她带着妈妈去了上海。

在十里洋场,细亚当起了“恋爱老师”,创办了“恋爱培训班”。

有人质疑细亚还没男朋友,怎么能教会别人去恋爱?细亚笑了,她通透的爱情认识,并不来自于自己切身的体验,三毛与荷西的浪漫与深情、缱绻与永恒,早就让她有了刻骨的认知,清晰的体悟。也许正因为自己还没有陷入到天崩地裂的爱恋之中,所以细亚比起其他人,反而多一份清醒与理智,少一些冲动与迷狂。

自己一边轰轰烈烈地办着“恋爱培训班”,一边还当着“甜点培训班”的学生。工作闲暇,细亚喜欢一个人与黄油、面粉、鸡蛋、白糖、可可粉等默默交流,用自己灵巧的手指、天才的创意,设计出口味独特造型美丽的小蛋糕。

她从不隐瞒自己爱甜蜜的事实。外人看她,是一个野性难驯、坚强得铁骨铮铮的“女汉子”,她却知道,会在深夜里伴着清冷月光跳舞、因为收到捐助孩子的一张明信片而感动落泪的自己,骨子里也有着女儿家如水的柔情,甜美的天性。

说起爱情来,这个对着无数学员大谈“恋爱学”的“资深专家”竟然会有几秒的脸红与羞赧。她说,其实自己一直都希望能在浪漫的流浪中,邂逅浪漫的另一半,就如荷西懂得三毛,灵魂默契,相伴相依。

但她更明白,在她的“荷西”出现之前,她是停不下流浪的脚步的,像是《隐形的翅膀》中所唱的那样: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

上一篇:“可是”变“如果”,效果大不同 下一篇:遇见,只为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