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认识

时间:2022-09-10 05:36:4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认识

所谓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教学有效果,学习有效率,学生有收获。一句话言之,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进行教学活动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有收获,学习效率高。小学生年龄小,活泼爱动,一节课很难做到精力集中,专心致志。针对小学生特点,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特点进行备课,尽量做到教学形式新颖,教学语言丰富,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要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样才能抓住学生心理,课堂教学才能顺利进行,也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对此,我有以下思考和认识:

一、教师要做到尊重、充分了解学生

每位小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师若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得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特长,了解他们的优点和不足,这样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例如有的学生爱好朗诵,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有的喜欢演讲……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中尽情表现自己,释放出他们内在的潜力。语文课堂是五彩斑斓的,就看教师如何引导,如何带领学生去领悟美丽的语文世界。因此,我认为,若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做到尊重和充分了解学生,这样教师课堂教学才有针对性,学生得到教师的赏识,就会非常快乐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二、教师要认真钻研、挖掘教材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重点;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教学的难点;并有效根据教学的重难点采用合适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运用大胆、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眼球,努力达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从而实现增强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否则,教学效果就会肤浅,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课没有兴趣,就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懈怠的态度。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时,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采用了分组学习――教师整合――学生表演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虽然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花费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对学生了解晏子机智善变的性格特征,把握文章主题上非常有好处,因为学生是把整个课文内容借助于语言和肢体表演出来的,从而对晏子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收获,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本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若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得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分配给学生任务的同时,鼓励他们进行思考、讨论,鼓励他们要各抒己见,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更加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越大。小学生表现欲强,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结合小学生这一特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事实证明,取得成功的学生都善于自主学习,有良好的思考习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尽量根据所讲授的内容,设置相关问题,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借助手边资料去思考问题,学会归纳和总结。学生只有在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能有底气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才能更好地得到挖掘。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学生合作学习,是现行素质教育教学方式之一,教学实践证明,其效果还是很好的。因为小学生性格不同,有的善于钻研,能够坚持,有的就比较差一点,遇到问题就容易知难而退。采用合作式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以调动,其合作意识也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安排。例如可以采取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辩论、讲述等不同形式,使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具有很大艺术性。试想,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教内容让学生学会并能灵活的掌握和运用,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很难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以教学理论作指导,要充分了解学生,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摸索和探究,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进行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李春潮,河北内丘县大良村小学教师。

上一篇:以家风家教为依托弘扬传统文化正能量 下一篇:《侍坐章》一文应该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