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简约课堂教学之道探析

时间:2022-09-10 05:10:08

小学语文简约课堂教学之道探析

【摘要】简约的语文课堂教学,即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排除形式化的、不必要的东西,将有限的时间有效利用起来,让学生和文本之间能进行深入的充满智慧的对话,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冷静思考,深入探究简约的课堂教学之道,让课堂教学目标小一点,过程实一点,方法纯一点,以自然、朴实的教学去追求高效、灵动、和谐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简约;务实;高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冷静思考,深入探究简约的课堂教学之道,即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简约的语文课堂教学,简单地说就是课堂教学目标小一点,过程实一点,方法纯一点,以自然、朴实的教学去追求高效、灵动、和谐的课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曾经说过:“如果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是为学生所想的话,就一定要让学生学有所得,一堂课只要让学生在某些方面有所长进,就足够了,千万不要期待一堂课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学生,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就能干净一点,语文课目标就能简单一点,从而让学生更轻松一点,更有效一点。”事实上,当教师将教材读厚、读深、读透之后,化作“更浅出”的教学,把多维深刻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才能实现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简简单单学语文。这里的简单,不是肤浅,应是简约。追求简约,既不是教学环节在形式上的减少,也不是训练强度上的削弱,而是要固守语文教学的“根本”,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对文本进行适度的补白与拓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文教学变得简约而丰满。教师既不能漫无目的地“四处撒网”,也不能刻意地“精雕细琢”,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化繁为简,返璞归真,突出重点,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语文课堂呈现一种“简约之美”。

一、导入简明,开门见山

简洁自然的导入是有效课堂的前奏。教师可以依照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什么,不学什么;教什么,不教什么。通常情况下,解读题目是导入教学的突破口。在讲《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可以巧妙地释题导课,达到开“窗”窥“室”的效果。几句简短的课前谈话,自然地引出课题,紧接着提问:课题中,“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始终都是“和”的吗,他们为什么会不“和”?以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去阅读课文,寻找解答。

二、整合内容,目的明了

有些教师对课文挖得太透,什么都不放过,结果却适得其反,学生听得一头雾水,似懂非懂,收获甚少。一篇文章可以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上的时间十分有限,学生的精力也有限,教师应该“只取一瓢饮”,精选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的生长点进行教学。如讲《怀念母亲》一课时,教师着重介绍作者季羡林对母亲与祖国的爱慕与敬意,课文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这种深情。在这里如果补充大量季羡林生平资料,就无必要,如果改成补充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期间的一些资料,或是关于文中几则日记的资料,则锦上添花,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三、简化环节,思路清晰

学习语文本来就是一件简单快活的事,教师应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究、去学习、去发现语文的美,在教学中尽量简化环节,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书,读懂意思,领悟情感,学习方法,积累知识。课堂教学环节的简化,着重体现在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的引导上。

四、简洁小结,画龙点睛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适当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对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起到“点睛”的作用。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可以用“面对‘秋天的怀念’,在你心中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请同学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结。简洁的语言,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去进一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简约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排除形式化的、不必要的东西,将有限的时间有效利用起来,让学生和文本之间能进行深入的充满智慧的对话,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上一篇:借助网络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曹植诗歌抒情艺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