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尔雅 浑然天成

时间:2022-09-10 04:18:33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这首托物言志诗《蝉》的作者是初唐著名书法家虞世南。诗言志,虞世南正如诗中所咏的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自信而淡泊,雍容不迫,气韵不凡。字如其人,他的书法特点和这种秉性是分不开的。

虞世南是王羲之七世孙、隋朝书法家智永禅师的弟子。他自幼勤学,相传少年时,他把自己关在楼上苦练,每天入睡前用指头划着肚皮或床单琢磨字的气势,日子久了竟划穿了被单。

《孔子庙堂碑》由虞世南晚年撰文并书写。碑文有三十五行,每行六十四字,记录的是高祖李渊重修孔庙的事情。立碑后,书法家争相欣赏,视为妙品,可惜碑刻不久被毁,现存于陕西西安碑

林的《孔子庙堂碑》是后人重刻的。此碑外柔内刚,笔力遒劲,秀润中显露肃穆之意,柔静中蕴含刚健之气。

《孔子庙堂碑》笔画圆润,起笔逆锋,或藏或露,然而虽藏锋却不显得过于厚实,虽露锋却又不显锋芒。看起来仿佛笔在纸上轻轻划过,没有特别明显的提按顿挫,但一笔一画又显得挺拔而富有弹性;没有刻意的雕饰,笔笔自然灵动又沉着自信。

碑中的点画,虽细如粟米,但沉着刚健,毫无懈怠的感觉,而且姿态各异,相互呼应。如:“帝”字首点是侧点,“于”字是上下点,“丝”字为横四点,“海”字第三笔为挑点,“遂”字首两点为撇点。

横画书写看似轻描淡写,用力很轻,却十分重视起笔轻重的变化。行笔时锋要正,气要匀,收笔或转锋,干净利落,韧劲十足。如“书”字长横起笔稍顿,而其余的横画起笔较轻。“矣”字两横起笔轻,收笔稍顿,与字头交相呼应。从“周”字的横折钩中就能明显感受到虞书的圆润丰腴又简洁自然。

虞世南为初唐书家,钩画的书写与盛唐时期的颜柳不同,钩的写法短小尖锐,干净有力。如“永、风、德”字中的钩画,方向、形态不同,但都遵循这个规律。碑中还有一些钩画,略带隶书的意味,显得飘逸洒脱,如“浮”字的弯钩,向左平行出锋;“光、范”两字中的浮鹅钩,转折处稍提笔,钩画提笔向上出锋。

虞书中“戈钩”的写法很有特色。如“戈、武、羲”等字中的笔画都是典型的代表。要写好“戈钩”很不容易,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唐太宗非常喜爱虞世南的字,并经常临写。有一天,唐太宗写“戬”字,但“戈”字还没有写好,正好虞世南觐(jìn)见,提笔补写了一个“戈”字。唐太宗将两人合写的“戬”字给魏征看,说:“朕向世南学字,你看看像不像?”魏征看后说:“只有‘戈’字写得最为逼真。”其实,只要多加练习,一样可以写出戈钩的味道。

上一篇:江北兰亭 文化名园 下一篇:趣解即、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