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一课的乡土化尝试

时间:2022-09-10 03:17:34

“剪纸艺术”一课的乡土化尝试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一味照本宣科,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尝试教材的校本化、乡土化。

剪纸艺术由于其学生的可操作性,操作过程中的折叠、手撕、剪刻等趣味性,很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但就其教材而言,我们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不能将这一课上成“千人一面”。当然要考虑地区差异,学校、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要因地制宜,这也可以理解成教材的校本化、乡土化。我在“剪纸艺术”一课做了以下尝试。

首先,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是实现教材本土化的关键。我们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地区不仅是历史名城,更被喻为“剪纸之乡”。这里曾出现过剪纸艺术家已故百岁老人张花女,她被中央美院的教授称为“真正的大师”,还有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段建君老师,这都是难得的资源,我在上这一课时,首先带着学生实地参观了张花女作品陈列,其间更有段建君老师深入浅出的作品分析讲解,段建君老师还做了精彩的现场示范,学生们被地道浓厚的民间艺术氛围所感染,激发出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回到课堂,我带领学生先从简单的团花剪纸学起,我示范学生同步操作,折叠、手撕,学生先玩得不亦乐乎,接着我从《和林格尔剪纸艺术集》中精选出了多幅既简单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的动物形象让学生用剪刻的方法分组临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民间剪纸艺术的显著特征——夸张、简约甚至带有无拘无束的童趣。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通过研究当代剪纸艺术家段建君老师的作品中的代表特征——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元素、蒙古族图案(尤其是云纹的精彩运用)元素后,深受启发,在教学中以蒙古族图案纹样的学习为突破口,由简单的云纹、盘肠纹、回纹学起,再到犄纹、卷草、各种动物纹样的逐步深入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了我们北方民族特有的艺术元素,并且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剪纸作业中大胆尝试运用,这大大的丰富了我们作业的艺术表现力,使我们的美术课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乡土特征......

进而这样,在紧紧围绕地区优势这个中心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欣赏优秀作品、观察操作过程;全员动手、分组合作;临摹与简单创作相结合。兴趣为先,层层递进,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最终实现本土化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我还尝试将南方扎染艺术中的折叠、点染技巧等与剪纸艺术相结合,开发出“宣纸折染剪刻”的方法,不仅深受学生喜爱,也使剪纸艺术迸发出更灿烂的色彩——在教学中,不同资源的相互渗透、整合,既是一种创新,也是教材本土化的更深层挖掘与升华。

和林格尔及其周边地区甚至是国家级贫困县,然而就是在这样贫困落后的地区却依然执着地盛开着“剪纸艺术”之花,这既体现了他们纯朴的民风,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而且在段建君老师的带领下,依托“剪纸文化”声名远扬,还走出了国门,并且在逐渐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当今在我们喧嚣的城市中缺少了这样的宁静与自然。

通过这一课的尝试,提示我们教材的乡土化既是对教材的更深刻解读,也真正创造出一种适合本学校、本地区学生的教学形式;更使我切实感受到了乡土教材并不是为编而编,而最终将是肩负着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使命。我们的孩子们也真正享受了一次艺术大餐,感受了城市中没有的体验,这才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新课标所追求的真正价值所在。

上一篇:浅谈怎样改革课堂教学使数学教学更加完善 下一篇: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