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林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时间:2022-09-10 02:36:15

江西林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摘 要:林产品加工企业是林业产业链中的主导环节,它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林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林业资源的利用水平。本文以江西林产品加工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江西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系统研究。

关键词:林产品加工企业;林权改革;发展战略

一、引言

林产品加工业承担着主要林产品生产供给的重要任务,它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林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基于江西省10个林改监测县(铅山、崇义、德兴、乐安、黎川、遂川、武宁、信丰、宜丰和永丰)50个样本村48家林产品加工企业的调查,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江西省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破解江西林产品加工企业困局提供一些见解。

二、江西林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战略的分析

SWOT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史提勒于1980年提出来的,本文运用此法来分析江西省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一)优势因素

1、资源丰富

江西林业资源丰富,据2010年调查统计,林业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3.6%。其中,江西林业用地面积占林业总面积的50%,有林地面积占45%,可见江西林地利用率较高,造林情况较好。毛竹和油茶是江西的两大优势林业资源。

2、劳动力优势

据调研发现,江西林业劳动力价格低廉,造林经验丰富。相比浙江、福建等较发达林业省份,江西林农的劳动力成本偏低,林农的涉林打工收入占工资收入的28.7%;在调查的农户中,以崇义和黎川为例,林农获取林地的时间平均在1988年左右,可见江西林农造林育林的时间较长,积累了丰富的造林经验。

(二)劣势因素

1、林农存在学历低、老龄人口居多的现象

2009年江西集体林改调研每个村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十户农户,发现调研的林农平均年龄为51岁,学历以初中为主,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很少。可见加工企业员工的年龄大,学历不高,这使得前沿技术的应用和普及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林产品加工企业对林业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虽然江西林业资源丰富,但林业加工企业的总产值不高。可见在江西,林产品加工企业对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尽管资源丰富,但企业对林产品深加工做的不够。

3、林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不利于获得信贷支持

由于大部分林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因此,在融资信贷方面存在很大的弱势。加工企业资金越充足,越有利于其获得林权抵押贷款,这使得众多小企业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进一步发展。

(三)机会因素

1、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例如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大部分林产品加工企业属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这必然为今后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国有森工企业改制,国营林场民营化

国有森工企业和国营林场由于性质中既有国家成分,又属于企业,因此一直处于“矛盾经营”的境地。1992年国有森工企业的改革使得国有资本渐渐退出,森工企业按市场规律运作,由此企业释放出一定的劳动力,为林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一笔人力财富。国营林场以景德镇市枫树山林场为例,国营林场民营化前负债多,职工贫穷,木竹深加工和多种经营发展不快,而民营化后从内部管理上激活,提高了林产品的供应量,为当地林产品加工企业解决原料的来源问题。

(四)威胁因素

1、同业竞争优势不明显

江西是林业大省,但与广东、浙江、江苏和福建等较发达的林业省相比,竞争优势并不显著。以细木工板业为例,江西每年商品木材的60%以上为杉木,资源优势非常明显,但江西细木工板产业的规模和实际产量都不高,2007年江西细木工板产量仅是江苏的1/6,浙江的1/4,湖南的1/3,福建的1/2。

2、林产品加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境破坏

部分加工企业基于利益的驱使,对地方森林资源过度消耗和乱砍滥伐,给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造成威胁。针对这些情况,江西省会昌县、鹰潭市政府分别于2009年、2011年提出要整治清理这些不合规的林产品加工企业。由于技术的限制,规模较小的企业更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同时防治生态破坏的举措压缩了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

3、林木采伐指标获取不易,减少可供应木材量

虽然大部分林农已经拥有林权证,但不能自主砍伐林木,必须先申请林木采伐指标,而且由江西集体林改调研数据得出27.8%的林农认为指标获取不易。归其原因在于繁琐的程序让众多林农望而止步,由于对乡政府具体审批程序不了解,造成认为必须靠关系才能获取林木砍伐指标的理念。

三、政策建议

江西是林业大省,林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且林产品加工企业对解决就业、承担林产品供给和发展经济具有很大的贡献。针对分析结果,对林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对策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林农收入水平,增加造林积极性。提高林农收入水平措施有:国家加大对林农补贴力度,发放中幼林补贴、良种、农机具间接补贴等,提高林农育林造林积极性;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种植特色林木。

(二)鼓励青年知识分子返乡就业,扩大林产品加工企业规模。青年知识分子尤其是林业专业的人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应用这些前沿知识,当地乡镇府可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他们返乡就业;江西大部分林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较小,这在获取信贷方面造成很大的劣势,应有效吸纳当地劳动力和技术人才加入,扩大企业规模。

(三)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江西资源优势。林产品加工企业可采取整合资金技术的方式齐力发展成骨干龙头企业,学习现代经营管理、产品营销、科技创新和发展战略理念,充分发掘江西的林业的发展潜力。

(四)鼓励林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给予相应政策支持。继续落实林权证的发放、林木采伐指标审批透明化、给予林产品加工企业信贷支持政策(如设立信贷担保公司)和为林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污染治理技术的指导,最大化减轻对生态的破坏。(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航伟,李佑忠.江西省林业产业现状与发展[J].江西林业科技.2010(2)

[2] 陈华,卢文静.对咸丰县林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2)

[3] 李冉,程宝栋.我国木质林产品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木材工业.2011(2)

上一篇:管理研究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下一篇:餐(饮)具消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