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10 01:53:47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CINⅠ级66例,CINⅡ级25例,CINⅢ级9例,均采用LEEP术治疗。 结果 LEEP术后标本病理结果与阴道镜下定点活检诊断符合率为87.0%(87/100)。其中CINⅠ级符合率75.8%(50/66);CIN Ⅱ级符合率64.0%(16/25);CINⅢ级符合率77.8%(7/9)。所有患者随访显示:Ⅰ级治愈55例,1年后复发1 例;CINⅡ级治愈19例,复发2例;CINⅢ 级治愈8例,复发2例。 结论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刀

[中图分类号] R711.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5-0115-02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冷冻、激光、冷刀锥切、子宫切除等,均各具优缺点,且疗效报道不一。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是由法国学者Cartier 1981年首创,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欧美发展起来的应用于临床治疗宫颈病变的新方法,较传统的电凝、宫颈锥切等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CIN的诊治,有效阻止了CIN发展为宫颈癌,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1]。本研究旨在探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CINⅠ级66例,CINⅡ级25例,CINⅢ级9例,均采用LEEP术治疗。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年龄19~54岁,其中19岁1例,20~29岁33例,30~39岁56例,40~49岁9例,50岁以上1例。临床症状主要为白带增多或接触性出血等,无临床症状体检时发现17例。所有患者产次0~5次。绝经6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检查白带、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结果正常。治疗时间选择月经干净后3~7 d,所有患者采用飞利浦医疗集团的金科威利普刀(HF-120B电刀+SE-120A有害烟雾吸收机),予5%的聚维酮碘消毒。选择混凝切割,电切功率30~50 W。根据病变面积和病情轻重选择不同的环形电极进行切割,如病变超出电圈尺寸,可分次补切直至将病灶切净。对未生育的年轻患者,如病变未累及宫颈管,锥切深度不超出15 mm。创面采用止血棒烧灼止血或专用止血球或电凝止血。术后塞碘伏纱布1块,24 h后取出,切除物送病检。

1.3 疗效判定[2]

术后半年无CIN病变为治愈;术后无CIN残留,半年后发现CIN为复发;术后切缘发现CIN为手术残留;手术半年内仍有CIN为病变持续存在。

1.4 术后随访

术后随诊进行复诊,了解阴道出血、分泌物及宫颈创面修复情况等,如出现异常增加复诊次数。

2 结果

本组100例CIN病变的平均手术时间6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 mL。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INⅢ级10例。术后13例患者出现轻度腹胀、疼痛,但能忍受。术后随访1~4周,11例出现阴道流血,为子宫颈创面结痂脱落所致,局部敷聚甲酚磺醛溶液、纱布压迫止血,1个月后复查均愈合。100例患者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病理情况与LEEP术后标本病理诊断比较见表1。LEEP术后标本病理结果与阴道镜下定点活检诊断符合率为87.0%(87/100)。其中CINⅠ级符合率75.8%(50/66);CINⅡ级符合率64.0%(16/25);CINⅢ级符合率77.8%(7/9)。所有患者随访显示:Ⅰ级治愈55例,1年后复发1 例;CINⅡ级治愈19例,复发2例;CINⅢ级治愈8例,复发2例。2例CINⅡ级患者LEEP术后再次出现CINⅡ级,给予第2次LEEP治疗。

3 讨论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研究表明,宫颈癌是一个从宫颈CIN到早期浸润癌再到浸润癌,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发展过程[3]。

CIN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高频电刀环形切除术(LEEP术)、宫颈锥形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过去CINⅡ级、CINⅢ级多采用子宫切除术,使大多年轻患者丧失了生育功能。LEEP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是诊治宫颈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LEEP刀是一种高频电刀,是由电极尖端产生的超高频电波,在接触身体组织瞬间,由组织本身产生阻抗,吸收超高频电波产生高热,来完成各种切割止血目的。 LEEP刀治疗CIN的手术指征:活检病理学诊断为CINⅡ级或以上者;CINⅠ随访困难者;无手术禁忌证,且所有病例以活组织病检结果为依据[4]。

LEEP术手术时间一般在3~8 min,平均4.5 min。手术时间与宫颈细胞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同时与手术创面渗血轻重密切相关[5]。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宫颈质地不变硬,无瘢痕形成,不影响妊娠;对宫颈有陈旧性裂伤、宫颈管外翻、宫颈肥大等可同时进行整形,具有较好的效果。LEEP环形电刀切除病变的范围大,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并且用低功率电圈切除,整块转化区的组织不被破坏,可做详细的病理学组织检查,减少了宫颈癌的漏诊[6]。术时速度不能太快,同时避免太慢引起标本碳化;宫颈组织不能切太深,以蘑菇状或锥状切除组织,减少宫颈血管的损伤[7]。

与术前阴道镜活检病理结果相比,LEEP术后CIN级别有一定的差异,LEEP术后标本病理结果与阴道镜下定点活检诊断符合率为87.0%(87/100),考虑可能为阴道镜活检取材少,组织表浅,病理诊断有一定难度;且阴道镜下活检可遗漏癌前病变和早期浸润癌,LEEP则可降低此种危险的发生率并能将病变部位完全切除,因此阴道镜下定点活检不能代替LEEP术[8]。

综上,LEEP操作简便、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可以在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为阴道镜对宫颈管内检查不足部分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提高了早期宫颈癌的诊断率,是诊断治疗CIN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成香.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80例的临床效果观察[J]. 吉林医学,2011,32(34):7307-7308.

[2]余晓娟.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3(12):103-104.

[3]汤明军,高全聪. LEEP刀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评价[J]. 中外医疗,2009,28:69-70.

[4]鲁春雁.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9):139-140.

[5]肖锦艳,刘秋华,葛阳清,等.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颈上皮内瘤变224例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2010,11(4):54-55.

[6]沈宏伟,曾海涛,牛刚,等.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56例临床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2):1333-1334.

[7]袁霞. LEEP刀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109-110.

[8]迟永春,陈爱平,丁朝霞.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08例分析[J].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11):62.

上一篇:清肝解毒汤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 下一篇:CT动态增强扫描的层面优化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