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花花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时间:2022-09-10 01:24:52

蓝花花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摘要:音乐作品《蓝花花》于1942年创作完成,及至到现今已经具有70多年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期间,我国有许多的作曲家针对民歌《蓝花花》来进行音乐艺术上的再创作,并取得了进展,成功的创造了许多音乐作品,而且集合了多种艺术类型。本文把蓝花花的曲式结构为根本出发点,来探寻其中代表的音乐现象。

关键词:蓝花花 音乐作品 曲式结构

一、 民歌《蓝花花》

民歌《蓝花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首歌曲,而且传唱的范围极广,且涵盖大小不的年龄范围。这首歌的来源是根据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故事而来的,并经由了多个人的创作,历经了三次大的发展过程而逐渐的完善。自从《蓝花花》的陈功创作后就在全国上下传遍开来,接着又纷纷的蔓延到其他的国家。20世纪的四十年代时期,《蓝花花》音乐故事中的男主人公人物经由一位红军骑兵团的排长进行人物形象的改编,其中的歌词共有48段,是以叙事的方式来表达出来;而且曲调是根据当地传唱范围广阔的旋律而组成的。随着歌曲改编而成,一时之间就在陕北一带地区迅速传播。

二、蓝花花音乐作品

对民歌《蓝花花》改编已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其中包括江文也在1949年时期所创作的《第四钢琴奏鸣曲—狂欢日》;在1959年时期叶露生发表的《兰花花的故事》等等音乐作品。江文也根据《蓝花花》而改编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所针对的对象与基本方向都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灵感来进行融合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韵味。而且这些音乐作品都在社会上带来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三、蓝花花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一)用复合曲式结构写成的蓝花花音乐

王志信所创作的《蓝花花》是一种复合曲式结构,并且受到刘燕平改编的影响而创作出来的,以叙事为曲调上升的脉络。王志信改编的《蓝花花》时叙事效果更加的鲜明,而且极富感情的表达能力。

引子:(1-10小节)e羽调,4/4拍。该引子是整个作品感情的基调,其作用是为后面部分的展现做准备。

A段:(11-20小节)e羽调。本段采用5+4的非方整曲式结构,与民歌民歌《蓝花花》一样,采用重复的两段歌词来表现主人公蓝花花。

连接:(21-29小节)。实现了语调的转变顺利的作为过渡的作用,把故事中的矛盾呈现出来。

B段:(30-60)d商调。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了表达主人公自身的遭遇,并运用了多次的重复结构来突出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变化。

连接:(61-69小节)

C段:(70-87小节)快板。采用了《蓝花花》的歌词为故事内容与人物情感的展现。

连接:(88-107小节)

D段:(08-122小节)摇板。用慢唱的方式来表现《蓝花花》。

连接:(123-138小节)这是一个承接的部分,为了进入A部分做好感情基调。

(二)用奏鸣曲式的音乐模式诠释的兰花花音乐

罗忠铭所作的《蓝花花》是根据刘燕平等人一起完成的《蓝花花》的8段歌词。这一曲部主要是奏鸣式的结构方式,叙事部分是通过歌词等方面来贯彻。

呈示部:(1-28小节),d羽。

主部A:(10小节),所采用的旋律为《蓝花花》。a部分是由男音来做牵引的作用,再接着是女音的承接部分。

连接部:(11-13小节)在b句的时候作为基本的连接点,顺利的完成了两个部分的转化过程,为接下来的音调做好铺垫。

副部B:(14-28小节)中板。由男音开始进入到《蓝花花》的唱词部分。

展开部:(9-48小节)。歌词为50年代的刘燕平所创作的《蓝花花》

C段:(49-38小节)。这一部分转为女音来表达故事内容的发展。

D段:(39-48小节)在此处逐渐向d部分调整。

再现部:(49-最后)也把50年代所创作的《蓝花花》为基本入手点,把故事发展的精彩部分呈现出来。

副部B段:(49-57小节)小行板。

(三)用边缘曲式的音乐模式演绎蓝花花音乐

1953年时期汪立三所创作的《蓝花花》倾向于突破框架式的音乐模式。

从这个谱曲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基于原民歌中的故事作为叙事的基本结构。

A主题:(l-8小节)通过4+4的音乐结构来深入的进行对蓝花花的人物形象塑造,展现了一个朴素、纯洁的女性形象。

AⅠ:变奏1(9-16小节)作为修饰作用部分。结构模式都与A相衔接。主要在速度、织体等方面做变化:上声部在个别音下增加三度的和声使音响更为丰富以免在听觉上使人厌烦。

AⅡ:变奏2(17-34小节):

上片(17-24小节)为自由式的乐段。下声部为主题开展的一部分,上声部为主题的表达做铺垫,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就形成了相互关系的结构模式。下片是用来为突出故事中的中心环节而起相互联系的作用,与上片具有不同的音量对比。

AⅢ:变奏3(35-43小节)。把每两个小段作为一个部分,接着又继续的强调,逐渐成为了把五个小段作为一个部分为止。这一部分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只把原民歌中最后部分展现了,加以感染力的增强、旋律的大切分处理、调性离主调最远。为蓝花花的精神做鲜明的突出,不服从在封建势力的苦难胁迫中。为了传达故事内容,在句法结构部分运用了没有规律性的形式,以此来贴切故事情景中的让人感同身受的语调。

主持续结束全部内容。主要体现了主人公终于冲破了封建统治的牢笼,重新迎接了新的生命与希望,是一个欢喜圆满的结局。

四、结语

蓝花花音乐的形式和种类繁多,不仅为艺术表演提供了需求,而且也经常作为教学上的参考音乐作品。这是突破了对同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反复多次的改编,呈现了多种多样的蓝花花音乐,构造了鲜活的蓝花花形象。蓝花花音乐的主要特色就是体裁十分的广泛,自由婚姻与抗争精神相结合,激起了广大民众的强烈精神势头。蓝花花音乐的发展根植于我国传统音乐、西方音乐以及平等、自由精神的共同作用下,是时代的产物,成为了音乐中独领的亮丽作品。

参考文献:

[1]杨婷.浅析改编陕北民歌《蓝花花》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技巧[J].大舞台,2010,(08).

[2]关欣.唱不尽的黄土情,歌不尽的蓝花花——改编民歌《兰花花》的审美阐释[J].艺术评论,2010,(2).

上一篇:谈歌剧咏叹调《这位小姐,那位太太》的音乐特征... 下一篇:论近现代时期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