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生活,建立好师生关系

时间:2022-09-10 12:55:14

班主任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生活,建立好师生关系

摘 要:班主任做为管理班级的主要人员之一。要管理好本班的学生,需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发挥班主任的工作职能,让学生信任教师,与教师做朋友。班主任要了解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关心学生,与学生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知道班主任不会摆“架子”,易于接近。这样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学生才会信任班主任,才会把他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告诉班主任,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生活,建立好师生关系呢?

关键词:班主任;走进;学生生活;良好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46-01

一、走进学生生活的途经

1、了解学生的生活

当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时我们首先应问自己,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吗,知道他课后时间做些什么吗?爱玩什么游戏?常交往那些朋友?如果对学生知之甚少,那么与学生的沟通很多都是无效的,所以需要我们也适当了解一下他们的小世界,比如:听听学生偶像的歌;看看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打开走进学生生活的第一把钥匙,谈及他们的兴趣话题时,他们会放下防备,从而认识到老师的真诚,能像朋友一样聊天,有共同的话题,得到最初的任可。

2、保护自尊心,认同学生

当学生出现问题或犯错时,无论事情大小,首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并在平时的交流或教学课堂上多些关怀,哪怕是一个善意的眼神、微笑及问候,都能慢慢融化他们的生活。很多老师无法忍受学生的调皮、目无尊长等坏习惯,面对学生时一种倦怠、反感的心情,这都不利于走进学生。也许我们把有些错误真的扩大化了,学生出发的本意也许并非如此,而是有其他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在言语中多一些认同,即赞同学生平时的优点以及感人之处,作为老师是看在眼里,并从自身角度出发,关于事情的态度和观点,从而听听学生自己的想法。

3、心事交流,分享小秘密

与学生沟通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在面对一件事情时由自己的想法,勾勒出自己曾经面对相似问题的处理方式,或对比真实事件中的他人的处理方式。比如学生间的人际沟通,朋友间的矛盾等等,老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告诉他们自己当年的经历,如果你是真心的、坦诚的,学生时一定会像你敞露心怀的。为了增进感情,偶 尔谈及自己的小秘密也是很有效果的,“原来老师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减轻他们心里的担子,事情的严重与否心态很重要,学生往往遇到事情即使茫然也不于家长、老师沟通,缺少的就是这些我们平时的小策略。

4、共同参与各项活动,融为一体

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细微之处关注,增进感情的最好方式是走进他们,可以通过参与体育运动、班级活动、节日庆祝等方式,有了解彼此的机会和契机。

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是多元化的,不能因为觉得他们还小就忽视这些学生们的小世界,他们需要沟通,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说教,他们需要有人站在他们的角度和立场上去理解他们,当能和学生们站在一起开怀的大笑的时候,证明我们已经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1、尝试与学生做朋友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施加教育的基础和有力手段,教师只有在同学生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后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当今的教育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应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做到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人。

2、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摆脱居高临下的姿态,给学生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学习氛围,带着爱之深、责之切的心理去进行说教、指正,要善于倾听,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从而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3、讲究民主平等的教育作风

要想了解学生真实的感情需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要讲究民主平等的教育作风,平等不仅表现为班主任对待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且表现为平等的师生关系。平时评价学生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对优等生采取表扬中的批评,让他们明白自己虽有成绩,但还有不足,要追求全面发展,需要不断努力,同时培养他们抗挫折能力,做到百折不曲;对于后进生则实行批评中有表扬,后进生易犯错误,犯了错误不批评不行,这是原则,但要有度,不能翻旧帐,要让他在接受老师批评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找出他的闪光点,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和改正错误的决心。

三、多与家长沟通,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适当指导

学生的教育不只是学校,要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理念,并懂得如何去配合老师,巩固学校的教育成果非常有必要,同时老师还要对一些家长进行帮助,让他们学做一个民主型的家长,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和鼓励的方法。合理采用奖励与惩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要让家长感受到老师也像他们一样爱孩子。这种爱将会潜移默化地传递到学生心里,学生才会更亲近老师,老师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走进他们的生活。

总之,作为教师必须善于抓住每个有利时机,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倾听学生世界的声音,捕捉其瞬间的心理变化,善于运用心理战术。以心育人,努力探索心育途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教师时刻在关心着他们,在爱着他们。这样才能增进师生情感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史家莹,从中学课堂教学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

[2] 李佩忠,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要素分析[J],科技技术,2009(22).

上一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 下一篇:概率难点 轻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