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补白 读写结合

时间:2022-09-10 12:43:29

补白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或者在情节描写的情感点上引发共鸣,表情达意,或者在内容叙述的思想上感悟深化,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有两点体会:

一、放飞想象,巧用补白

如:我在执教《船长》一课(出示船长图片,配乐朗诵):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恐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生:边看图,边入神地倾听,文中没有叙说结果,此时我问:“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请拿出纸和笔,按老师的提示分组写下来。”(出示填空,让生补白)

哈尔威船长,你为什么不回家?

生按提示,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

师:请根据你所写的来问答。

生:(神情激动)发出了深情的呼唤。

有的学生写道:船长,难道,你忘了临行前你说的话了吗?船长,您的儿子还没喊您一声“爸爸”呢?……

有的学生以哈尔威船长的语气写道:不是我不想回家,我也想和他们团聚,可是诺曼底号也是我的家呀,船在人在,船亡人亡……

要让学生放飞想象,与作者和文中人物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再如《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课文结尾粗略地描写了40年后美惠子一家从日本来看望聂将军的情景,结尾之处语言不多,此时我也是想让学生放飞想象,通过补白来表达美惠子对聂将军的那份敬佩与感激。可见,利用课文的“空白”进行精心设计,以此营造自由想象的氛围,可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揣摩人物内心,巧用补白

补白是对文本的发展和超越。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既可拓展文本内涵,又可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我主要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揣摩人物内心,描摹人物心理。如《半截蜡烛》一课。

师(过渡):望着越来越微弱的烛光,他的母亲——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似乎感到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就在这时候,家庭中的第三个成员杰奎琳站了起来(指名读文中写杰奎琳的句子)。

师:同学们,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杰奎琳心里是怎么想的,文中没有直接描写,请你根据这里的填空想一想,把它补充出来。(出示填空)烛焰摇曳,看到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杰奎琳心想:__________,于是,就___________。(学生思考后交流)

有学生写道:烛焰摇曳,看到那越来越微弱的烛光,看到脸色严肃的母亲,看到火堆旁默默坐着的杰克,杰奎琳心想:糟了,蜡烛快要燃尽了,再等下去情报就要暴露,我得赶快把它端走!于是,就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这段补白,是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围绕主人公之一杰奎琳而设计的一段心理描写。学生进行想象补白的过程,既是学生由感悟和品味语言文字向真情流露情感转化的过程,又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在与文本自由对话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享受到自主创造的快乐,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可见,在教学中,我们应抓住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空白”,重视“空白”,巧用“空白”,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豫区实验小学)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多媒体课件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