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首因效应浅谈临沂二中体育教师教态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影响

时间:2022-09-10 11:41:57

就首因效应浅谈临沂二中体育教师教态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影响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临沂二中350名学生就体育教师教态的“首因效应”对学生体育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体育教师教态的选择顺序依次是体育教师的外表方面、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上第一堂课的特点、表现出渊博的知识和其他方面。通过学生就问卷反馈的信息及学生自己阐明的观点,进行分析,了解到教师上课的外表方面,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以及上课的特点产生的首因效应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的影响比较大。

【关键词】首因效应;体育教师;教态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社会心理学解释是:它是社会知觉中的一种主观倾向。指第一次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

1.体育教师的外表方面

1.1衣着。青年学生, 对外在表象有敏锐的感觉, 喜欢和羡慕美的, 同时加以模仿和学习; 远离和反感丑的, 不愿意接近, 采取回避态度。如果老师注意了仪表美, 美观得体的衣着会给学生美的熏陶和启迪, 同时他们对老师也会产生羡慕和敬重的情感, 愿意接近老师, 产生向老师学习的动机, 这样便为体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反之, 如果老师的衣着不齐、蓬头垢面, 学生见了会产生不愉, 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 在这种情绪下上课, 教学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 同是一位老师, 身穿运动服给学生上体育课和穿着普通制服上体育课, 学生的情绪完全不一样, 对于前者, 学生会全神贯注, 意气风发, 有想运动的感觉对于后者, 学生没有上体育课的感觉, 注意力不易集中, 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情绪[3]。

1.2面部表情。体育课教学只有师生默契配合, 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体育教师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学,就要使学生对教师留下的第一印象产生好感。首先要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和拘束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态和表情的感染力。比如: 老师在开始上课的时候, 以亲切自然的表情、认真谦逊的态度, 体态端正, 落落大方地表现在学生面前, 用热情洋溢的语调向学生们问好, 这能消除学生开始时拘谨的心理[4]。同时, 学生从老师亲切的目光中获得了扩展思维的空间和积极学习的动力, 看到老师亲切而热情的表情, 他们的心情是愉快和兴奋的。根据心理学观点, 轻松快乐的心理, 不仅使人产生超人的记忆力, 而且能够活跃创造思维, 充分发挥心理潜力, 这些都为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内在的基础。相反地, 老师上课时, 一脸的严肃, 阴沉着脸, 板着冰冷的面孔, 这会让学生望而生畏, 敬而远之。由此, 学生在精神上也自然受到压抑, 师生间的情感信息就很难得到交流, 更谈不上启迪思维激绪, 这样的教和学枯躁乏味, 课堂处于僵化状态,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体育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爱不爱他的学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3]。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教师用真挚的热情去感动学生、用暖心的话儿去打动学生,在师生之间形成亲密关系,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提高学习效果。

2.1严格要求,关心爱护学生。第一次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到热爱每一个学生,在运动场上,面对每一个学生,态度要和蔼可亲,又庄重严谨,关心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课业进行中要精神饱满,无限热情;对学生要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序,严而有信,最终贯穿于爱之中;对课堂组织与教学中的许多细节要充分考虑,不让学生的兴趣转移到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上去,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和高明的教育技巧去感染、影响学生,给学生一宽松、热情大方、愉快、和蔼可亲的感觉,创造活跃、轻松的教学气氛,只有在教和学的双方都处于和谐的情感交流中,才能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2.2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对学生要多用赞扬语,促进情绪高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不使用贬义语,不要伤学生自尊,不能动辄教训学生,随意大发雷霆。在评价学生时要努力做到,第一,力求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让学生有公平感。反之,会使学生感到压抑,并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还会出现消极、懈怠、厌教等行为反应。第二,评价学生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自尊、荣誉的心理要求。在坚持实事求是不是原则的前提下,应充分肯定学生成绩和进步,做到通过对学生的评价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也能从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提高学习的信心。第三,坚持发展变化的观点,评价时多肯定少否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是他们感到自己身上的长处教师也能看得到,由此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7]。

3.体育教师上第一堂课的特点

3.1言语。教师的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如教师用“甩鞭子”来形容排球扣球时的手臂动作就比较准确。因为扣球动作与甩鞭子的发力过程是一样的[8]。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表述语言,比长篇大论的讲解更能诱导学生练习得法,提高练习效果。若教师情绪消沉,说话有气无力,模糊不清,这些都可以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则首因效应就差,将直接影响到教与学的关系,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3.2讲解。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讲解动作时,应突出重点和触类旁通,并尽量把一些抽象概念通过准确精练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使之具体、生动和形象。例如: 教学前滚翻动作时,使用低头、抬臂、前移(重心)、蹬地、着垫(脑后)等词语来讲解,并把动作过程比喻成“皮球滚动”。又如教学原地推铅球时,运用蹬送转挺推拔等学生熟悉的动词来讲解[9]。这样的讲解,学生容易在脑海里建立起清晰的运动表象,从而较快理解和掌握动作动机,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到喜欢学习。这样就会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3.3示范。在技术示范方面,教师准确、轻松、优美的示范动作, 能给学生产生动作优美易学的感觉和强烈的学习欲望。示范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动作的正确优美, 而且还体现在示范的时机、位置、角度、方向、速度等方面。只有正确合理运用示范动作, 才能起着直观的作用,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正确动作, 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体育教师必须提高示范质量,使学生通过视知觉活动把所学动作形成正确的视觉表象,提高学习的欲望。

体育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体育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个特殊性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体育教师时时处于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随时都在学生的观察之中,学生随时都在盯着教师的各种细微变化。体育教师教态的“首因效应”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每位体育教师都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马燕.浅析“首因效应”[J].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报,2006(20):62-63.

[2]李青.论心理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08(4):51-53.

[3]孙力.“首因效应”与教学效果的关系[J].六安师专学报,2000(16):85-87.

[4]王基祥.浅谈首因效应的影响因素及现实应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21):47-51.

[5]马襄城.浅析体育教师教态与“首因效应”[J].松辽学刊,2002(3):64-65.

上一篇:温庭筠、柳永、苏轼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下一篇: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下表演法在大学语文课堂教...